|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林漫步】花木成畦手自栽——顾静秋《星空》序 | 张士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标准好人真的
2023-6-16 08:18:26 6832 0 看楼主


顾静秋是一位退休教师,按常规讲,退休的生活,就是吃喝玩乐,颐养天年。顾静秋的退休生活与别人不同:“我从教师的岗位退 下来,终日忙碌现在一下清闲起来……闲散时便常常写点 什么,……我把所写的散文诗歌,小说集中在自己的写作 本上,留作自我欣赏。”(《我的作家梦》)她把写作作为退休后的第一职业。勤奋、严谨、负责任的顾静秋,由易写易 擦的粉笔方块字变成铅字,见落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领奖于各地的征文中。这种不断笔耕的退休生活,是充实的、快乐的。“退休的我,已步入老年,可以说是人生的秋天。有的人到了老年,恨时之快,怨日月无情,悲观怜人,无所事 事。但我的观点是:秋天,是不老的人生,是枫,是西边的火烧云,绚丽多彩。我深知'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懒散是衰 败的前奏,勤劳是青春永驻的良药,在创作之中,增添了我人生的无限乐趣。”(《枫歌》中的后记),这就是一个真实的 顾静秋,这就是顾静秋的退休生活。一、勤奋中的收获顾静秋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高中生,高考落榜后,她加入了教师队伍行列,近四十年的教师队伍行列,近四十年的教师生活,她教书育人,倾尽全力,不敢误人子弟,在同行中留下很好的声望,在教过的学生中获得一片赞誉。退休后的顾静秋能够写出许多优秀作品,与她教书育人与作品育人有着内在的联系,可见顾静秋老师,对自己的职业,对社会是位负责任的人。顾静秋退休后的创作生活,是参加徐州市作协邳州市 作协举办的几次活动后开始的。她的习作得到了一些老作家和刊物编辑的认可后,她的创作热情有增无减。2010 年,她的处女作《心声》散文诗歌集子出版,2012年她的小说、散文、诗歌第二集子《枫歌》再次和读者见面。今年初,她又把她的第三本小说、散文、诗歌集《星空》的底稿,章给 我看,使我对她十分钦佩。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笑耕 不止。《九龙山风情》有她的作品,两期桃花诗会,她的作品获了奖,《神奇的古栗园》也选用了她的散文与诗歌,邳有 作协创办的《邳州文学》还专门选登了她的散文专辑。全国 第二届老年大学诗文大赛,她获了金奖,中国作家创作林会征文中,她又获得了金笔奖。这些,都是她努力的结果,勤奋中的收获。我很喜欢顾静秋的散文。她的散文充满了亲情、激情,她写父母、兄弟姐妹,她笔下的左邻右舍,那些人那些事, 读起来充满了人情味。一个好的作家,不是故弄玄虚,不是 哗众取宠,而是把自己感觉较深,对读者又有所启迪的人和事,介绍给读者与大家分享。一位作家,他的创作源泉之所以永不枯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当好有心人,二是要有对事物的用察力,三是要有较广阔的知识面。记得2009年我参加省第七次作家代表大会,在一次创作谈中,董尧与袁承兰非要我发言,我写了几句打油诗作为我的创作经验:“天下文人去拾荒,俯首捡起皆文章,紧捡慢抓拾不尽,文章捡了两餅筐,一筐送给远方友,一筐留作自品尝。”这是我的创作谈。记得有位作家说过:要想当一名好作家,首先要出卖自己,我同意这个观点。你的作品里的人物,如果不是你熟悉的人与事,那么这个人与事,便是一个 “四不象”。顾静秋有同样的创作体会,这个结论,是从她的作品中得到的。二、自然中的功夫一篇好的文章,读起来如行去流水,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这就要求作者的感情不做作,发诸真情;要求语言不 雕琢,不堆砌,语出天然;写景要其情,不敷色;在章法上, 表现手法等方面也要顺乎自然,不刻意求巧的要求。总的讲:语言自然,达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自然中达 到韵致,其次是构思与结构的自然,第三是感情的自然。我 国古代的文学大师刘勰在《道原》中说:“去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绵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就是这个道理。顾静秋的作品,能看出她把握自然的创作方法,她学 会了在自然中下功夫,我国历代的文学大师,在创作上,不废炼字法,在炼字中达到自然的效果。这个效果便是以意 胜而不以字胜,使作品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 字见色。这种创作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细读顾静秋的作品,在自然上下功夫运用的还不是十分到位,但她 在这方面的努力,已经有了较好的驾驭能力。《去竹笋》这篇小散文,仅仅只有500多字。在竹园中 她看到自家的堂哥对竹笋的摘除,心中十分不忍,劝兄不 要砍掉那旺盛而鲜活的竹笋,然而堂哥还是狠心地把竹笋一棵棵地挖下来,这使年幼的她充满了一种失落和惆怅。就是这么一件小事,没有对竹园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 而是顺着事物的发展娓娓而言,自然而然地使她悟出一个 道理:人要学会取舍,不能贪多,只有不断更新,并留出空 间,竹子才不会拥挤,才能茁壮生长。古人讲:十年树木,百 年树人,树不砍不成材,人不教会学歪,这么一个浅显的道 理作者留给后人的做人标准。这篇小文章,语言朴素,声调自然,无刻意炼着力之弊。《春游桃花园》是她去年参加桃花诗会领奖归来作的 一首新诗。这首诗如此静谧开阔的桃花景色令诗人心旷神怡,深受陶醉,甚至忘记了尘世间的烦忧与纷争,似乎将要 与眼前的景物融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物我两忘的感受。“翠 鸟溪边鸣暖树,枝头万朵呈新潮。”这样的句子,如小河流水,水到渠成,拟人、寓意地炼字,恰到好处而又意远深达。“鸣暖树”让读者打开自己的思路浮想万千,一千个读者. 可能有九百九十九种理解,这就是诗,这就是诗人留给读者的解读之谜。三、意境中的升华文章的好坏,不在于华丽词藻的堆垒,不在于白开水 似的说教。好的文章应该是感情深挚,意蕴深厚,力透纸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纵观顾静秋的作 品,可以看出她的为人。从她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她喜欢平 静悠闲,清幽淡漠的生活,喜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森、山山水水,甚至“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图景,也会令她感到欣慰。她运用朴素的语言,自然的声调把景与情、情与理溶铸为一, 达到浑若天衣。使你读后,感到振撼、享受、启迪,在意境中 达到升华。发表在《神奇的古栗园》一书中的《栗园夏天的故事》, 这篇散文是她的代表作。作者以一种闲情逸致,讲述了几 位小姑娘在盛夏季节,用各种方式在栗园中嘻闹,读者随 着她的文章,享受着一股欢畅,惊喜的情绪。栗园的夏天, 奇特的景色,空气清凉,在酷署中形成了反差,在这世外桃 源中,天真活泼的童趣得到了舒展。……这就是意境,这就 是独具的美感。《品桃花》这首诗,我看后很欣赏。我不写诗也不会写诗,但我喜欢读诗。好的诗使人过目不忘,并能给人联想。自古都是观花,而顾静秋把桃花比作琼浆,把这粉红翠绿 的桃花玉液,喝入口中,慢慢品味。经过品尝,她得出的结论是:“秋后菊花当愧负,始紫嫣红花中王。”此首诗的意境 是运用反常规的手法,把观花改为品花,把桃花当作琼浆 喝下肚,并勇敢地大胆地提出桃花是花中之王的理念。短短的四句诗,打破了写诗的常规,意境瑰奇,使人读后耳目 一新。写小说对顾静秋来说,是她的一种尝试,《星空》中的几篇小说,写的较顺畅,只是人物个性不够鲜明,故事性不 强,望她在今后的创作中,能有否突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标准好人真的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683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