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人大代表何学彬: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 并纳入课堂教学计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屌丝 发表于 2019-3-14 17:4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屌丝
2019-3-14 17:44:35 6706 0 看楼主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消费水平的提高,全球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今天的青少年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就有必要有责任帮组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类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为了加强中小学环境教育,教育部于2003年先后印发了《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对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办法进行了详细阐释,何学斌代表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多年过去了,该项工作在全国多数地区都未按要求进行,实施情况不尽人意。”

据了解,2014年颁布的新《环境庇护法》第一章第九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庇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庇护意识”。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庇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把生态环境庇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推进国家及各地生态环境教育设施和场所建设,培育普及生态文化。”

何学斌代表强调,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在全国中小学广泛开展环境教育。

要充分认识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意义。环境庇护,教育为本。加强中小学环境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环境庇护基本国策,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科学文化本质的奠基工程,也是我国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强国和斑斓中国的一项根本性办法。通过中小学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环境素养和环境庇护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庇护习惯,进而带动家长和所在社区,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斑斓中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环保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计划。通过生命生态与安全、语文、科学、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学把环境庇护、水土保持、国土资源庇护等知识和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理念纳入课堂教育教学,根植学生绿色发展理念。

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利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水日等纪念日,通过班团队会、国旗下讲话、手抄报、黑板报、知识竞赛、诗歌朗诵、书画比赛等形式开展环境庇护教育,利用植树节组织师生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组织师生参与“爱湖护岛”、“小手拉大手、环保一起走”、“卫生巡查、文明劝导”、“送垃圾回家”、环保宣传进社区等志愿实践活动;结合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不雅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到综合实践基地参加农事劳动,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种植技术,体验种植、除草、剪枝等绿色劳动的快乐,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根植环境庇护、水土保持和国土资源庇护环保理念。

积极开展省、市、区(县)“环境友好型学校”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已创建的“环境友好型学校”和“眉山市绿色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带动更多学校进一步做好环保教育,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将环境教育工作列入对学校整体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列入学校年度考核工作之中,与学校德育工作、水土保持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同安排、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促进中小学环境教育健康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屌丝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670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