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竞赛“撤火”让教育回归本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孤单的我 发表于 2019-1-28 10:3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孤单的我
2019-1-28 10:38:09 7108 0 看楼主
给竞赛“撤火”让教育回归本源

徐晓兵

1月23日,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印发的《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办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省教育厅负责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的相关办理工作,从严控制、严格办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通知》明确,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只能视为荣誉,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在竞赛产生的文件、证书、奖章显著位置标注省教育厅批准文号以及“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等字样。

前几年,以奥数为代表的各种课外教学培训炙手可热,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是不是适合,家长们都一窝蜂地报名。不成否认,一些孩子在数学方面的确有天赋,通过奥赛等选拔,能够展现优势,获得更多优质院校的青睐。但一些原本对奥数毫无兴趣的学生,也纷纷被家长和学校赶鸭子上架,强制送到奥数班进行恶补和学习,这就不能被视为是正常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很大程度上和中小学招生时将这些竞赛成绩当成依据、高考时这些成绩又具有加分作用有着直接关系。以奥赛为代表的各种课外培训也由此迅速产业化,规模急剧膨胀,大有绑架义务教育的趋势。

究其根源,这些竞赛证书能起作用,还是因为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被极少数名校所垄断,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僧多粥少的格局下,掌握着招生入学绝对话语权的名校,为了提高生源质量,搞“掐尖育苗”,不是间接或者偷偷摸摸对学生或家长组织笔试、面试,就是以孩子获得的竞赛证书作为招生入学的依据或参考。这导致广大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都挤破脑袋地想送孩子进名校上学,招生的指挥棒决定了竞赛证书的重要性。

现在,教育部出台规定,明确要求竞赛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并且要求竞赛证书、奖章的显要位置上要标准“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字样。毫无疑问,这就直接斩断了竞赛与中小学招生入学的连接,让竞赛证书失去了作用,这对遏制竞赛热来说显然就是釜底抽薪的一招。当竞赛证书对学生入学、升学起不到作用时,家长送孩子参加竞赛的热情自然会淡下来,在校的孩子们也能有更多时间来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

当然,要确保竞赛证书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政策能够落实到位,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出台配套处罚机制,对违反者进行追责。更重要的是,要继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让义务教育这种承担起全面教育的职责而不是成为精英教育的育苗基地。此外,还必需加强各种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整治,让校外培训机构回归其拾遗补缺的位置,不再成为学校教育的干扰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孤单的我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710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