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快乐教育就是随心所欲?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误区,要避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gun 发表于 2019-1-27 11:3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小gun
2019-1-27 11:36:29 10153 0 看楼主
“我不想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他能有个快乐的童年,是我最大的心愿。”

“我不会强迫孩子学他不喜欢的,也不想给他太多规矩,我们家信奉‘快乐教育’。”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是无数家长的期盼,也被很多家长提倡。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在比来播出的《超级演说家2018》半决赛的舞台上,以一名家长的身份,语重心长地与不雅观众即兴谈了一次关于“快乐教育”的话题。

他是怎么看待“快乐教育”的?

“快乐教育”和“放养”又有哪些不同?

在半决赛现场,储殷谈到,他并不认同快乐教育。







他还坦言,本身还是学生时也曾非常支持快乐教育,可当他成为父亲,成为家长以后,他就陷入了极度纠结。

“我当然不希望我的孩子受苦,我那么努力不就是为了他不受苦?可是我又害怕他今天不吃苦,以后吃苦的时候我帮不上他。我们都如此地努力才过上了平凡的生活,那么他不努力能过什么样的生活呢。”储殷说。

到底该不该快乐教育?不少父母曾陷入过纠结和焦虑。小编还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晓文有一个11岁的儿子。有一次,晓文跟部门的同事聚餐,茶余饭后,彼此聊起了本身的孩子,结果不聊不知道,一聊让晓文一下子焦虑起来。
在跟同事们的交流中,她发现同事的孩子都比本身的孩子优秀,有的成绩班级前三,有的拿到了征文比赛的二等奖,几乎所有同事的孩子都参加各种辅导培训,还有一个同事,因为女儿期末考试只考了12名着急的不得了。
看到同事们的孩子,她想起本身的儿子,期末考试考了倒数第二,还满不在乎,屁颠屁颠地跟本身说:“妈妈,我考了倒数第二,不是倒数第一呐。”
同事孩子和本身的孩子的巨大差距,让晓文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也让她反思,本身长久以来对孩子过于放任的态度,是不是造成孩子今天得过且过,毫无进取心的主要原因?
回想这些年来,从孩子上学后,她从来没逼着孩子写作业,孩子每次考完试,不管考得好坏,她一律送上鼓励,周末和假期,别的孩子忙着上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而她除了暑假让孩子上半个月的补习班,其他时间,基本处于散养模式。
晓文说,她不肯孩子太累,想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和学习,但现在她发现,允许孩子自由的成长学习,给孩子所谓的快乐教育,却恰恰使孩子被别人远远甩开。

这个故事曾引起很多家长的讨论和思考——

究竟要不要快乐教育?

教育到底应该是严格还是放松的?

快乐教育的基础是教育,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只做到了快乐,却忘记了教育?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教育?

……
切记,快乐教育 ≠ 随心所欲!
关于“快乐教育”的误区你知道吗?

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本身的孩子是快乐的,可为什么父母巴望孩子快乐的教育,却会事与愿违呢?

或许,这是因为家长们把“快乐教育”和“放养”弄混了。

“快乐教育”和“放养”到底有什么不同?一起来看看“快乐教育”操作中最容易中招的 3 大误区。
误区一:
快乐教育不消给孩子立规矩

很多父母在“快乐教育”的过程中,不懂得给孩子立好规矩。

家长的经验是“约束和限制是压抑本性的”,于是努力让孩子感觉到高兴。

父母想让孩子“快乐地做本身”,尊重孩子意愿的出发点很好。

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他注定是要生活在自然规则和社会规范中,一味地纵容孩子,并不能使他更好地适应社会规则。

只有家长立好了规矩,孩子养成了遵守的习惯,长大后才不会和社会规则发生冲突。






误区二:
快乐教育不消培养孩子能力

有一些家长,从来不给孩子报兴趣班,觉得孩子自然发展就好。

孩子上了小学后,开始羡慕同学的一些才艺,主动要求学习,爸妈也很高兴地为孩子报班、买学习工具。

但不久爸妈就发现,孩子学了几次后就失去了兴趣,钱花出去不少,孩子却啥也没学会。

这种情况并不在少数,很多父母也觉得很冤枉,明明钱也花了、力也出了,孩子怎么就学不好呢?

这是因为父母在孩子需要发展能力的时候,错误地选择了不培养。

快乐教育并不是说放任孩子本身去发展。父母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探索世界的机会,为孩子合理地规划投资。

比如,你可以这样做:
1. 带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阔眼界,给孩子创造更多与同伴互动的机会;2. 花时间和精力与孩子做一些亲子活动,成为孩子可以模仿学习的榜样;3. 通过咨询和实地考察来筛选一些满意的教育机构,补充本身能力和精力上的不足。

孩子能力的发展是需要父母主动投资的,但家长要掌握好标准,对孩子的事情不能全权承包。

引导孩子的同时,家长们也要注意培养孩子自主选择和创造能力。






误区三:
快乐教育的孩子不需承担责任

一些家长认为,既然选择快乐教育孩子,就不合错误孩子做太高要求,孩子犯错原谅他,孩子做错事帮他解决。

家长注重孩子的快乐是好事,但家长要明白:自由是以能力为支撑,以承担责任为代价,以社会规则为边界的。

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知道,本身犯错是要承担责任的,父母不能帮你承担一切。

比如,你可以在一些生活场景中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责任意识——

当孩子不想去他坚持要报的学习班时,你可以对他说:“这是你当初本身的选择,你有责任坚持。”

当孩子拒绝吃他坚持要点的食物时,你可以对他说:“这是你本身做的决定,你有责任吃完。”

当孩子欺负其他小伴侣却不以为意时,你应该对他说:“你犯错了,就需要承担报歉的责任。”

家长要求孩子坚持,让孩子形成责任意识,也能帮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孩子责任感的早期培养,需要父母的积极干预。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熬炼的机会和必要的指导。

当孩子有了自律能力,就可以让有他更多的选择。

这个过程会让他明白,权利与责任相辅相成,他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权利。







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家长无法设计和干预他的人生,但在他成长早期的每一个关键驿站,家长都应该在,不做决定,只告诉他:关于这件事,我们的建议是……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在他的眼界和格局还没有足够大的时候,他需要家长们的指引。只有等他有了足够的视野,足够大的力量的时候,他要选择什么样的路,选择走多远,就是他的事情了。

而阿谁时候你要做的,就是转过身,默默祝福。
或许,快乐教育,真正的定义,应该是带孩子发现本身,完善本身,在实现自我方面,达到一直想要的高度,进而快乐。

来源:海南省教育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小gun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1015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