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走穷省办大教育的图强之路,正是教育惠民的生动写照。相信只要继续因地制宜、整体安排,完善办理体制、保障机制,贵州的孩子定能享有更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村幼儿园的条件一点都不比城里的差,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上好幼儿园。”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谢桥村的黄孟英把两个孩子都转回到了村幼儿园;“每餐都有三菜一汤,荤素搭配,饭菜可口。”长顺县第四中学八年级学生管俊颖,因为营养跟得上,比去年长高了一大截……
细微之处,印证贵州“穷省也要办大教育”的责任担当。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为目标,贵州倾全省之力办大教育,不竭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走出了一条贵州教育后发赶超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需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在贵州,教育更是被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这几年来,全省财政教育投入年均增长16.8%,每年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6%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别离提高23、11.4、24.8和8.5个百分点。贵州这样一个欠发达的省份,在教育发展上之所以能有如此决心,是因为长期的发展滞后让贵州人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让人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才能为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努力办妥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基于省情的现实责任担当。对于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而言,教育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帮手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最好手段!教育公平,是老百姓最关心、最有切身感受的教育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贵州创造性地实施了教育“9+3”计划、“新两基”、中职“百校大战”等,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等,并为所有乡村中小学配备校医,为贫困家庭学生上高中、上大学免除学杂费,用实际行动推进教育扶贫,逐步缩小不同群体发展差距,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保障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让人民获得感不竭提升。
教育惠民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教育的公平首先表示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则优先表示在师资上。五年来,贵州新增教师38.5万人,全省40万名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培训。实施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等,涌现出500余位名师名校长。这些数据说明,贵州安身省情实际,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发展,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注重思想性、标的目的性、指导性,所以才能让社会活力竞相迸发、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教育惠民,就是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是要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最高标准,把人民对教育的期盼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把人民对教育的不满意作为改革的依据。
贵州走穷省办大教育的图强之路,正是教育惠民的生动写照。相信只要继续因地制宜、整体安排,完善办理体制、保障机制,贵州的孩子定能享有更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余志勇)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