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本质是竞争,补课只是一种形式,不学习安能进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李苦禅 发表于 2019-1-21 13:4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李苦禅
2019-1-21 13:40:44 4132 0 看楼主
当下教育说是本质教育其实还是应试教育,排除其他因素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直到大学、研究生甚至是博士,都是一场pk,都是一场场考试。学生要脱颖而出,就要和全班、全校全省的学生竞争,谁没有危机感?

实事求是说大部分教师都能按照课纲要求授课,教师上课尽可能覆盖大部分学生,但是覆盖不了所有人,让所有人都听懂,就是特级教师也做不到。所以这些孩子上课时没有完成的任务,只有通过课下补课完成。5根手指,何况五十多学生情况,如果家长把孩子没学会都归罪于教师,老师实在是承受不起。至于一些人说的课上不讲课下讲,我想问教师群体上千万人,这样的老师又占多少比例?对于这样的教师只能说妄为人师。





2、问题真的在教师?

学生为了弥补学习上不足,家长必然会找人辅导,为了孩子前途只要有效果就行。这里就有个选择,在职教师和辅导机构。事情摊开来看实情究竟是怎么样。

对于辅导机构来说,房子要租,设备要买,人员要付钱,成本最高,如果不高收费回不了本,高收费又会影响到营销。他们就采取两个策略,一方面为了吸引生源压低成本,新东方把在校大学生包装成名校教师。不外很多这样的“老师”没有经验,教学效果不好,那怎么办?





这就有第二个策略甩锅,各类辅导机构都有都有个群体-公关,经过他们一顿忽悠,为什么咱们学生效果差,就是因为在职教师上课没认真讲,看看咱们孩子书都是白的,不仅找不到茬,反而又买了一堆课程。不外我很好奇,上课睡觉的学生书本为什么不是白的?(我大学时在辅导机构干过,其套路)









3、高压线下,家长真的变轻松了吗?

终于,国家对于在职教师兼职辅导设立了高压线,对寒假违规补课行为实行“零容忍”。虽然以前有部分教师办过辅导班,但是这个寒假下发的最严禁令却是让其一动不动。少了在职教师参与,那么究竟是教师还是培训机构,让家长和学生苦不胜言?这个寒假大家拭目以待。





但是家长身上的经济压力就小了吗?没有,不仅没小,可以必定必然更大。这里说到比来有家长谈到说一对一一节课疯涨到400,很多家长必定会觉得贵,不外简单。辅导机构套路多,都会设置abc三个档次,c档100效果较差只辅导作业,b档较好会讲解课本知识,a档最好是ip你可以享受到课本讲解作业批改以及独家的知识拓展练习。你说家长怎么选择?反正我们学校附近辅导机构这些天宣传纸一到放学就铺满了地面,学生见了愁眉苦脸,家长见到眉头紧锁,我似乎听到了磨刀霍霍的声音。





中小学临近寒假。教育厅近日发文要求各地再次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排查,以巩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成果,把减负落到实处,让孩子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

教育厅要求,寒假期间,各地要重点做好学科类培训监控,严禁开展“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内容的培训;对在职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有偿补课的,要严肃处理,并进行通报。中小学要依规合理安插寒假作业,并引导家长假期尽量不给孩子报班培训。

教育厅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制定了“严禁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开展学科类培训活动”等“十严禁”、针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制定了“不准超量安插学生课外作业”等“七不准”,并将对各地集中整改“回头看”情况进行抽查和暗访,对发现的问题要在全省通报。

据了解,去年共取缔校外培训机构4404所,暂时停业整顿5657所,通过整改达标10775所,21336所的问题机构已经全部完成了整改。

前不久召开的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部长强调本年要下大力气为教师减负。他指出,现在教师有很重的负担,考评、比赛、填表、评估,还有各种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性事务。本年将专门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全面清理和规范进学校的各类检查、评比、考核等活动,要把教师从“表叔”、“表哥”中解脱出来,让教师们有时间、有精力来研究教学,提高专业化水平。

陈部长的一席话可谓说到一线教师们的心坎上,从网友的评论看,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笔者想到早前一位知名教育学者在社交媒体上颁发的文章,其指出有八成教师反映加班都是为了完成上级安插的任务,这个数据是比力恐怖的。说明很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已经对正常教学和教师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

教师的本分是教书育人,学校则是为师生提供学习的场所。学校是教学单位,不是行政单位,不该该随便给学校摊牌各种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任务;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不是行政人员,不能让他们把很多精力放在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上。为了迎接一次检查或评比,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不得不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编排舞蹈或做其他一些表面性的工作。如果这样的评比、检查、考核过多,不仅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还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大负担。所以,给教师减负、给学校减负都非常必要。









2019年刚开年,教育部就送上了这么一个大礼,让一线教师倍感振奋。回顾刚刚过去的2018,会发现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教师息息相关的“优待”政策出台,可谓是好事连连!

2018年1月底,中央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到“不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本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2018年3月底,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到“要加大教师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力度,提升教师教育保障水平”。

2018年8月底,国务院办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再次提到“要不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水平,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本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并表示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

2019年年初,陈部长发话要给教师减负,是确保教师待遇之后的又一个好消息!相关部门接二连三表态或推出政策,是对当下教育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做出的及时修正,能有效调动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促使教育向更好的标的目的发展。

除保障待遇和给教师减负外,上级部门也对其他与教师相关的制度做了些优化。《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严格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准,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至专科,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师范专业专科和非师范专业本科,初中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有条件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提升至研究生;深化中小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价教师;实行按期注册制度,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活力……









这一系列与教师相关的制度若被不折不扣地落实,不仅能提升教师社会地位,还能让教师队伍保持血性。教师待遇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相当于“双腿”,要以同等力度推行。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前提是教师不被教学以外的各种杂事烦扰,有潜下心钻研教学的时间和精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李苦禅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413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