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秦淮河畔乌衣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晚景入寒窗
2023-4-6 08:00:47 14500 0 看楼主
秦淮河畔乌衣巷

文/黄海生
秦淮河的文德桥,此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横跨河的南北两岸,一直是木桥,一九九七年改为汉白玉桥栏,青石桥面,每逢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时,月亮走到中天,站着文德桥头可看到秦淮河中月影一剖为二,一半桥东,冲桥西,为江南赏月奇观之一,称“秦淮分月”,当地人称“半边月”、“月当头”。

距文德桥南大约五十米就是“乌衣巷”东门。三国时期,吴国孙权禁卫军全是身穿一身黑色衣服的黑衣营,驻扎于此,俗称乌衣巷。王导和谢安,一位是东晋开国元勋,一位是救社稷于将倾的功臣,丰功伟绩几乎写满了《晋书》。魏晋时期,乌衣巷是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住宅区,门庭若市,冠盖云集。大概是人杰地灵,这里更是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以及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为了纪念二人,乌衣巷内建有王导谢安纪念馆,模仿东晋时的庭院,小巧别致。

我到售票窗口买了一张“王导、谢安纪念馆”门票,只有八块钱,不贵,真实惠。我有点内急,就到西面的公厕方便。公厕不大,女厕排队到外面,男厕则不忙。感慨景区虽大,便厕太小,与游客流量不匹配,是个亟待解决大问题,应该有智能化公厕,便于游客如厕。

偏于西门南约二十米有一乌衣古井,建于清代,井栏为青石,突出井口三十公分,井的内壁是青砖垒砌,保存完好。井内水清澈明朗,仍可饮用。通过智能检票口,我开始观看乌衣巷著名景点牌匾“王导谢安纪念馆”,门的左侧挂一大的圆形铜牌,是南京文学之乡促进会授牌“世界文学之都空间”。下面对联是篆书“归燕几番来作客,鸣筝何处伴随云”。进门后看到匾额,方圆兼备魏碑大字“魏晋遗风”,有点张猛龙碑的笔法。不足的是自左向右写,现代人的书写习惯,做好用传统的从右向左写,才有古典味。匾额下方屏风分别真草隶篆书写刘禹锡的《乌衣巷》。

沿西门走廊走,便来到一所庭院,左边圆门朝南是“来燕堂”,该牌匾由著名书法家沙曼翁先生八十一岁时题字,汉隶书法,苍劲有力;右边青砖黛瓦两层小楼的“听筝堂”,堂前图案令人费解,几道弯弯曲曲浅沟不知什么意思。两堂象征王谢大宅风范。如今,“来燕堂”和“听筝堂”内分别陈列着王谢两大家族的历史。

先进“来燕堂”,一楼是王羲之的半身塑像,王羲之是王导的侄子比谢安大17岁,被誉为书圣,其书法师承卫夫人、钟繇。唐太宗李世民最为推崇王羲之书法,至此王羲之书法热达到空前高度。王羲之尚无真迹传世,著名的《兰亭集序》等法帖,皆为后人临临摹仿写。橱窗里展示王羲之拓本《兰亭序》,还要影印《鹅头帖》等。王氏家族出将入相者极多,是当时东晋时期王们贵族。

南墙壁和橱窗是介绍南京历史,自三国时即是都城。在东晋南北朝时期最为鼎盛。临进二楼的楼梯口是一幅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先生行草《乌衣巷》,写于一九七八年春,是先生早期书法镕古纳今阶段,尚未形成现在的老辣枯遒苍劲奋进风格。登上二楼,有三五单间,设计成小的古时候学堂模样,其中一间放着古琴,但悬挂着五幅枯笔书写的小草,像魏碑和民间书风,疑似江湖书法,没有落款,信手涂鸦。不伦不类的书体,看不懂写得啥内容,为什么要悬挂这里展示,难道这也算艺术,我是看不懂欣赏不了。

“听筝堂” 顾名思义,当然是听弹古筝之地,晋孝武帝临幸谢宅之时就在此地听得谢安的琴音。听筝堂前的“曲水流觞”是古代文人墨客吟诗斗酒的场所,在曲水流觞中放一个倒满酒的杯子,杯子飘到谁面前,谁就要作诗一首。面朝正南,两层建筑,内部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许多物品,有魏晋砖画,名家字画,家具摆设,陶瓷器皿,“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七言绝句《乌衣巷》让这条隐藏于六朝古都南京的幽僻古巷声名鹊起,名扬天下。这条历史悠久的古巷曾住过中国世家大族,是王谢两大家族的宅邸,更早也是吴国戍守石头城的营房所在地。魏晋时期,乌衣巷是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住宅区域,当时门庭若市,冠盖云集。大概是人杰地灵原故,这里更是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以及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为了纪念王导、谢安,乌衣巷内建有王导谢安纪念馆,仿建东晋时期的庭院布局,小巧雅致,紧凑合理。如今的乌衣巷口盛名在外,许多游学团队慕名而来,中外游客熙来攘往。只是,建筑屋舍修整一新的巷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景象早已踪影难觅。纪念馆内有六朝书画艺术、六朝雕塑、东晋起居陈列、淝水之战展区等,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亲笔所书的作品就陈列在此。梁启超曾说:“战国以后至今日,唯有六朝时代,颇有贵族阶级”。可见,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最具贵族气质的时代,无疑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时候的文人雅集让人心生向往。可惜只能想象,无法得以一见。兰亭集序、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文字背后的场景,令人沉醉。纪念馆内设有东晋起居陈列室。当时社会的等级差别十分明显,只有地位显赫的豪族地主,才能享受考究、富丽堂皇的家具。东晋时的家具以黑色红色为主,并处于转型阶段,早期家具是经过了席地而坐发展起来的,一般都较矮。东晋时期的瓷器已显得细腻莹润,清新淡雅,即使是隔着玻璃,似乎也能看出温润的光泽。千百年来,追寻刘禹锡笔触而来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乌衣巷里的一砖一石述说着东晋以来的王朝更迭、韶华流逝。那些流传于地名背后的故事,那些曾经走在历史长河中的名人巨匠,让人们对这个静默的小巷充满遐思和想象……

乡村 | 文化   邳州图话   文学 | 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晚景入寒窗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1450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