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云大姐在2004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散文集《情结》,当时她身体不好,心脏出了毛病,身上安了支架行动困难。这部《情结》是她在病中整理的。书印好后,她送我一本,她说:“我一生无所追求,只想把自己走过的脚印串起来,留给我的下一代,送给朋友。《情结》我准备出上、中、下三本。”看着她病弱的身体,我当时只对子云大姐说了一些鼓励的话。那知事隔三年,她真把厚厚的一本《情结》中集,捧给我看,真使我大吃一惊!她身体日渐衰弱,手又出了毛病,足不出屋。抱着这样的病身子,仍在方格中去完成她的意愿,其情、其意、难能可责。我们知道,一位国家干部年轻时,为了国家、人民、事业中奔忙、奋斗中。退休后,便无事一身轻,过着颐养天年的日月。可是子云大姐偏偏不会"享受",硬要给后人留下千金难买的财富,这就是她的可贵之处。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历史,最清楚的是自己,能把自己人生社会缩小成个人历史,是无价的经典。"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个人到了晚年,如果仅仅是为了吃好、喝好、享受好,那将是人生的大敌,将是走向衰败的提前条件、因素。子云大姐,能在70岁高龄,又抱着病身子,去完成她的上、中、下三部《情结》其意义有三;其一,她总结了个人历史,把个人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公布与众,是一部人生的活教材,大家会从中吸取教益;其二,把自己童年的趣事捡起来,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留给她的子孙,那是万两黄金买不到的遗产,是一本千古不朽的家谱;其三,人到老年,懒散是衰败的前奏,勤劳是青春永驻的良药。动脑又动手,将使老人延年益寿。子云大姐虽然身体不好,我想,她会在拾起夕阳朝花中,使她的晚霞更加美丽、灿烂。《情结》中集,是子云大姐年轻时的一些照片和亲朋好友的留影,文字则是有感而发的小文章。照片虽然陈旧,但给人许多回忆和遐思,能让人去回忆那些逝去的陈年旧事。文章虽然短小,但从文字中可以出她仍在关心国事、家庭乐趣、亲情外泄。这真是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这话内涵表白一位老人广阔的胸怀,真乃是:大水碧,染得一江秋色。我劝一些老年人,也学子云大姐那样,用自己的勤奋、追求、执着去充实自己晚年的人生。
2008年11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