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0年关中农村婚礼的变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不跟随 发表于 2019-1-17 07:4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不跟随
2019-1-17 07:47:57 5014 0 看楼主
30年关中农村婚礼的变迁

作者:张韬

从拜天地到给领袖像鞠躬,从推着自行车接媳妇到开着小汽车迎亲,从普通轿车到豪华车队,从上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婚礼的很多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婚车、宴席、服饰、气氛等等方面,今日的婚礼与30年前比拟都不成同日而语了。我们在歌颂美好生活的同时或许多少会感到有些遗憾,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大的冲击,在得到的同时,又失去了许多。





婚宴后厨(1986年)

1986年,我在华县金惠乡拍摄了一户办婚事人家的临时灶房,灶是在后院用泥坯临时垒起来的,有多名同村妇女在帮厨,当时的宴席也很简单。可就是这次偶然的拍摄,却让我和拍婚礼结缘,这一拍就是30多年。





(1987年)





接新娘(1989年)
1989年,我在华县瓜坡塬上碰上了用小轿车接媳妇的一幕。阿谁时候全县也只有两三辆小轿车,能坐着桑塔纳轿车出嫁是一件何等牛气的婚礼。





过天桥是本地一种耍媳妇的形式。(1990年)



1990年,华县莲花寺镇袁寨村上演了一场别样婚礼。抬着食篓,吹着唢呐,迎亲队伍从田间小道而来,好事的年轻人在进村的老榆树下,用桌椅垒起了“天桥”。当新郎背着新娘爬到最上面后,一些年轻人会迅速取掉梯子,并不竭摇晃方桌,吓唬新人讨要红包,直到迎亲的人满意为止,然后新郎背新娘从另一边梯子下来。这是一次非常传统的婚礼。





抬着食箩,吹着唢呐,迎亲队伍从田间小道而来。(1990年)





婆家要给新媳妇一个织布柽子(谐音圣旨)抱在怀中。意为皇帝指婚,幸福美满。(1990年)



2007年,我在杏林镇拍摄到了一组后厨图片,这个时候的便宜婚宴,基本和酒店没有区别,鸡鱼丰富,荤素搭配,热凉齐全。

2009年,我在华县侯坊乡的一次婚礼上看到了新式的烛光台,香槟塔,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在年轻人的簇拥下,从铺着红地毯的村道步入新郎家大门口的彩棚。这是中国农村被完全西化了的婚礼。而在今天的婚礼上,婚车已经不是宝马就是奔跑,再甚者来个加长版的劳斯莱斯,高调又拉风,迎亲车队中好车的频现也已不足为奇了。





2013年婚礼既传统又现代





迎亲的婚车越来越好,但村子里人越来越少了。(2011年)





迎媳妇的场景(2013年)



近几年,由于农村生活水平的不竭提高,婚礼在城里酒店举办者越来越多,送“礼馍(面花)”的习俗也悄然兴起。为了表示对亲戚的尊重,人们将传统食箩抬往现代豪华酒店,这种传统文化的回归已成为现代婚礼的新亮点。

图文来源:陕西日报

图文作者:张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不跟随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501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