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飒!咱邳州这俩小伙竟是“胖五”的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林之秋实 发表于 2020-5-13 16:4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林之秋实
2020-5-13 16:44:02 7040 0 看楼主
弘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

他们怀揣航天梦想,立志传承航天精神

扎根岗位,朝气蓬勃,不懈奋斗

看,他们来啦!





5月5日18时许,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5月8日13时49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安全回归,平安着陆。

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背后,是许多航天人的默默奉献。记者了解到,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有2位邳州人为长五B首飞付出了心血和努力,彰显了“南秀北雄”的徐州风范。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揭秘他们奋战长五B首飞的故事。

张子恩:为火箭发射

寻找最美气象“天窗”



张子恩在检查雷达设备状态。

邳州小伙张子恩,是文昌发射场气象台里最年轻的高空气象探测业务骨干,在长五B首飞任务中担任气象雷达操作手,同时负责气象业务用氢的生产与贮存工作。天气条件对火箭发射影响很大,一手的观测、探测数据影响着天气预报的准确度。

“我们气象员要全天候、不间断、精细化地工作,才能提供准确的一手气象数据!”张子恩说。

今年春节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气象系统人手紧张,张子恩独自一人承担起雷达设备操作维护和状态检查任务。任务中,张子恩在制氢员、探空员和雷达操作手多个岗位不停切换,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氢气的需求量大,他就守在制氢房里操作制氢机,有时一待就是一整天。放球量大的时候,他就兼职给气球充氢气,接收高空温湿度、气压和高空风数据。

发射日,张子恩和同事凌晨3点就起床准备探空气球。一天放了十个球,一刻也没闲着。到了发射前,其他岗位的人都陆续撤离到疏散场地,等着观看发射,张子恩和另外几位同事却还要守在气象台里忙碌,为发射后半小时的高空气象探测紧张准备着。

“放!”话音一落,气球在海风的劲吹下,急速上升飞远。张子恩即刻回到机房,严密监视着探测数据。

虽然仅有22岁,但这已经是张子恩第5次执行发射任务了,他仍然清晰记得3年前第一次执行“天舟一号”任务时的场景——

2017年4月20日,经过半年培训,张子恩迎来“首秀”。第一次制氢,他十分紧张,丝毫不敢放松,严密监视仪器仪表的状态。十多个小时后,任务完成,张子恩的后背近乎湿透。

在张子恩的身上,邳州人勤劳、踏实、睿智的优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优秀表现收获了一大波好人缘。在张子恩的心里,能为家乡争光,他感到无比骄傲自豪。

刘兆轩:

在西沙为火箭飞行保畅通



刘兆轩在检查维护通信设备。

5月5日,祖国最南端的一座西沙小岛上,一群踏浪逐星的航天人正在机房里紧张地执行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任务。

来自邳州的刘兆轩,端坐电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盯着屏幕,监视着通信流量,同时,他还要收听话筒调度的声音,一点儿也不敢怠慢。

“我的工作是为火箭飞行提供通信保障。”刘兆轩介绍说,火箭飞行的数据需要实时传回地面,他的工作是确保数据传输及时、稳定和通畅。当火箭点火起飞的一刹那,看着监控里传来的实时画面和数据,刘兆轩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这是我第一次执行文昌发射场的火箭跟踪任务,紧张、激动、兴奋!”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火箭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狭小的机房里掌声雷动,刘兆轩紧张的心情慢慢放松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喜悦,长时间的准备换来长五B的惊世一飞,辛苦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今年26岁的刘兆轩刚入职一年,是西沙卫星观测站的一名助理工程师。平时在文昌工作生活,定期到西沙小岛上执行发射任务。西沙小岛上条件很艰苦,没有任何社会依托,生活物资全靠定期补给。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个月。

成功的背后,是许多个日夜的准备。为了确保测控系统和雷达设备的通信畅通,刘兆轩和同事们每天都在爬梯子、拆地板、钻电缆沟……有线通信网络的敷设全凭几双手。虽然拉线的活很辛苦,但是通过实战,刘兆轩的能力在一天天提升。

小话筒发出高分贝,小岗位也有大作为。每天的通信调度试音、通信测试看起来很普通很平常,但是能够为长五B火箭首飞跟踪测控提供优质高效的通信服务,刘兆轩感到骄傲。长五B任务圆满完成,但刘兆轩的工作远没有结束,他已经和同事们打起精神,开始后续任务的准备工作了。

同时

还有一位徐州的小伙

李汶瀚:

长五B首飞任务“总调度”



成功完成任务,李汶瀚在测试发射大厅留影。

这次任务中,工作最忙的,是整个任务的总调度——来自徐州铜山的帅小伙李汶瀚。作为长五B首飞的总调度,李汶瀚每天第一个到达试验现场,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火箭厂房。他本不喜欢喝咖啡,却在这次任务中,为了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喝了大量的咖啡提神。

作为总调度,李汶瀚练就了“一口清”“问不倒”的本领。每个系统的工作是什么?有什么需求?测试进展到了哪个环节?李汶瀚都随时掌握。其实,李汶瀚并不是搞火箭、卫星出身,而是从通信保障起家的。发射场初建时,他带人上塔进行弱电施工,场区每一栋建筑的通信电缆敷设,几乎都有他的努力。由于表现优异,李汶瀚于2017年荣立个人三等功。直到现在,他仍清楚地记得全场区的通信线缆线路,是个不折不扣的“百事通”。

从早期对火箭一窍不懂,在现场手足无措,到现在掌握全箭状态和每项测试内容,李汶瀚已经成功地从通信领域跨界到火箭测试,这离不开他对航天的热爱。李汶瀚对航天发动机非常感兴趣,经常会关注一些航天微信公共号,只要有时间,一定会把火箭从头到尾看一遍,他很享受在测试现场和火箭待在一起的感觉。

“从2019年6月开始,我就跟着01指挥员,着手准备这次任务。带着相关系统人员到天津参加出厂测试。有的时候会感觉到特别疲惫。但再累,我都不会轻言放弃!”李汶瀚的话里满是坚定。

这次任务周期很长,又遇到疫情,在发射场忙碌了3个多月,李汶瀚几乎没时间回家。爱人曾春晓同在发射场,从事火箭燃料化验工作,家里的一双儿女,全由老人照顾。李汶瀚说,任务结束后,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给自己放个假,好好休息一下,“这件在平常人看来极为普通的小事,在航天人的眼里,却很奢侈。”



来源:徐州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林之秋实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704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