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州这座山体公园惊现“石笼座椅”!一大波“黑科技”等您探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hylang 发表于 2019-12-9 15:4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hylang
2019-12-9 15:46:57 7443 0 看楼主
坐落于徐州市区西南方向,三环西路与淮海西路交界处的 卧牛山公园 是2019年城建重点工程之一。在今年年初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同样是冬天,当时呈现的是草木枯黄的破败景象。如今,它已成为一个风景优美的精致花园。还自带“黑科技”功能~点击观看视频▼▼▼




融合生态理念

打造徐州西部的景观门户




众所周知,徐州依山傍水,城市与山水相互环绕——境内湖泊散落,以云龙湖为中心,分布有云龙山、珠山、泉山、九里山等大小丘陵。故黄河斜穿东西从城中流过,京杭运河纵贯北部,构成了徐州城的山水骨架。







而徐州市卧牛山公园恰好处于徐州山水骨架的核心,为云龙湖西北片区制高点,它与珠山、云龙山都有直接景观联系,也是徐州西部的景观门户。






(利用山体岩石设计的公园一角)




卧牛山公园打造伊始便定位为山体生态修复性质公园,计划分为两期施工,一期为生态修复区,占地373亩;二期为文物保护区,占地397亩。两者以卧牛山自然山脊线作为划分,本次收尾的正是生态修复区的一标段。快跟随咱们记者的镜头看过来~



1记者来到一标段,映入眼帘是一处花园景观,当中矗立一块石壁,未来这里是卧牛山公园的东入口。围绕入口处花园景观,左右各两路盘山石阶。



(公园入口的迎客松,周围用石笼围绕固定)


2卧牛山公园一期一标,正是利用原本山地存在的高差,设计不同标高的山水园林景观。可以说越往上越有景观,依次是绿地、旱溪、叠石瀑布和风荷小院。虽是深冬,绿植色彩丝毫未减,黄绿交织中,间或点缀紫花、粉花,煞是好看。



(公园内有许多紫色的鼠尾花)

3让记者觉得有意思的设计之一是,园内供游人歇息的石椅,和一般公园不同,支撑椅子的是一个个用铁网围住碎石搭起来的。该项目工程师郝国亮告诉记者,这种设计叫石笼座椅,里面的碎石都是卧牛山上的碎石。“之所以采用这种设计,也是因为卧牛山公园本身定位于生态修复,那么我们在建设时,尽量做到减量处理,不浪费原有山上的一石一木。”



(石笼上面建的休闲座椅)






(工人正在石凳上雕刻卧牛的图形)




公园设计暗含“海绵”巧思




除了贯彻生态理念,卧牛山公园在建设时候还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无论是步道、池塘都暗含着“海绵”的巧思。



1多功能池塘一标段中唯一一处水域——风荷小院门前的池塘,其下层是沙质的土壤,之上是卵石,水中种植各种湿地植物,通过层层搭配,池塘不仅景色多姿,更兼具了滞留和净化雨水的作用。



(卧牛山山体公园内风荷小院和池塘)2利用高低落差存水除此之外,卧牛山公园利用山体高低落差,还顺势修建了旱溪和雨水池塘。没有雨时,白石林立自成风景,而遇到夏季暴雨。积雨就会顺势汇入旱溪、雨水池塘,这里又会变成溪水淙淙,流水潺潺的“小江南”。






(公园内有多个旱溪)3

道路、停车场都有透水铺装

另外,公园道路、园内停车场都是透水铺装,雨水通过“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降低地表综合径流系数、减少径流、增加入渗量和减轻径流面污染的控制。






(弯曲细长的小径)




项目工程师郝国亮

项目贯彻海绵城市设计方针,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园区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园区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形成区域化的雨水收集系统,营造会“吸水”的湿地花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hylang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744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