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家乡我的镇 | 探索特色种植,邹庄镇村富民安生活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海闊_天空 发表于 2019-11-21 08:4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海闊_天空
2019-11-21 08:41:49 7693 0 看楼主


还记得你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吗?

那里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变化?

今天的“我的家乡 我的镇”专栏

带你一起去邹庄镇看看



近年来,邹庄镇纵深推进公共空间治理和土地规模经营,围绕村集体增收,探索林下种植、特色种植,激活了大量闲置、低效用地,增加了村集体收入,鼓起了村民的腰包。



在邹庄镇小楼村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村集体今年种植的新品种红薯喜获丰收。几十名村民忙着起红薯,这属于安徽滁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订单种植,公司提供秧苗、技术指导及后期收获和销售,村里只要提供土地,负责种植红薯即可。



小楼村大多数青壮年在外地卖炒货,有的土地已荒废,有的土地由留守老人耕种,经济效益低。小楼村通过流转土地,盘活了土地,提升了效益。小楼村村主任宋传引介绍,今年种红薯上百亩,订单收购对农户有利,一亩地可收入4000元,和安徽老板签约,他们包回收,省得农户零卖了。



在邹庄镇韩家村林下松茸种植基地,第一茬松茸进入了采摘期,一道道田埂上覆盖着稻草,稻草下面长满了像小伞一样的松茸。松茸从菌种播种到采摘,仅仅需要40天时间,而且采摘周期可持续3到4个月,是一种见效快、效益高的林下种植方式。



韩家村有银杏林2000多亩。村集体如何增收,村干部为此想尽办法,积极尝试林下种植模式,从林下种植柴胡到种植松茸,利润越来越高,村集体也有了丰厚收入。



今年59岁的韩洪远家里的5亩银杏林,承包给村里经营。现在他家银杏树不仅有村里帮着管理,他还能在基地打工挣钱。韩洪远拿着刚采摘下来的松茸笑着说:“像这样的A级松茸,批发15元一斤,每亩收入2万多元,村里合适,村民也合适。”



这种种植模式不仅带来经济效益,还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银杏树下套种松茸,不施用化肥和农药,玉米秸秆腐烂变成天然有机肥,其覆盖在地表还能防止生长杂草。等到树木枝繁叶茂时,树叶遮阳能给松茸提供更好生长环境,从而又提高了松茸品质和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村集体有了钱,为百姓办事更有底气。韩家村公共空间治理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原来的私搭乱建没了,空闲荒废地利用起来,家家屋前都有小花园,出门就是水泥路,锻炼有小广场



村里利用闲置的3000平方米土地修建广场和党群服务中心,建了议事话廊和篮球场,并安装了健身器材。村民闲着没事就在广场休闲娱乐,享受美好的环境。“公共空间治理让村庄变了模样,原来这里是荒地杂草丛生,垃圾随便丢弃,公共空间治理把这里改造成了广场,有篮球场、健身器材,还有公厕,茶余饭后大伙都爱到这里来休闲。”村民赵安江说。



邹庄是闻名遐迩的“干炒之乡”,全镇在外从事炒货生意的近4万人,占总劳动力80%以上,村集体经营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公共空间治理,不仅让留守的村民享受好的环境,而且让在外务工的游子对家乡有了更强归属感。



邹庄镇镇长何振清表示:“邹庄镇在银杏林下种植松茸已初见成效。下一步继续以‘党建+’为统领,加大对干炒企业扶持力度,抓好规模经营,利用2至3年的时间实现林下中草药、食用菌种植全覆盖。同时扎实推进公共空间治理,提升农村公共资源和公共空间有效利用率,建设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更高更强的新邹庄。”

编辑:宋恒亚 融媒体记者:巩秀 摄像: 崔亚、高长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海闊_天空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769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