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邳城尘香,沉香邳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晚景入寒窗
2022-8-7 08:16:19 6459 0 看楼主

邳城尘香,沉香邳城

枫声/图文



近读谭丰华老师散文《邳城的老味道》,再一次想起邳城,并由此生发了一些或清晰或混沌的联想。

武河悠悠向南流,流到邳城古渡口。到了邳城,武河就不再叫武河,而被冠以一个新的名字——城河。之所以叫“城河”,是因为这一段河道一度与州城南门生满荷花的护城河连在一起,河左石家花园,河右就是有三百二十余年建城史的老邳州州治中心——邳城。

经清历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州城到县城,先后三百六十余年作为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邳城资历之老、积淀之厚,远非一般乡镇可比。



近几年多次去过邳城,都是有目的的去——去寻老城墙,去寻老树老建筑,去找文庙,去找天主教堂,去看酱菜园,去感受“夜猫子集”......但大都是来去匆匆,仅拍了一些照片以纪行程。老州城老县城的老痕迹渐趋湮没,去前的想象与看后的观感终究难同。

但老县城毕竟是老县城,它独特的沉淀与韵味,这隐一点那藏一处的遗存与老城人代代相袭的“旧”风,一定会让你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看得清、读得懂、想得明。











想起邳城,最先想到的是城南花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还是个孩童的时候,每一次去城南堰三姑家几乎都要到城南花园里看看,那里面冬天也是有花的,春夏季更是繁花似锦。城南花园本名石家花园,三姑夫恰巧也姓石,再加上三姑家紧挨着花园,姑夫、表哥又常年在花园里打理,以致于我现在还搞不清楚花园到底是不是他们家的——印象里,城南堰、城南花园,就是三姑家的代名词。三姑什么样子我早已记不起,对三姑夫还约略有点印象——个头不高,说话很和善,身上有一种常年侍弄花草的特有气质。几十年没再去过城南花园,那花园的样子也早已忘记,不知而今尚在否?











想起邳城,想到了黉庙和邳城中学。香烟袅袅,诵读声声,漫步粮管所里黉庙旧迹,依稀犹见读书人苦读四书五经的身影。邳城中学,曾有着数十年高中办学历史的邳城中学,虽然高中不再,但王太守手书的校名犹在,经老城墙到校门,或伫立或徘徊,只要往校园里哪怕只是那么一瞥,曾经的骄傲和荣耀就挟着书卷气扑面而来。

想到邳城中学,就会想起曾在此教过几年书的一鸣老师。一鸣老师桀骜耿介,颇有些民国教授学者作派,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他在学校做过的两件事,至今还常有人提起——一是教研室去学校听课调研,因为学校事先没有跟他沟通、没有征得他的同意,所以当一众人“推门听课”时,他毫不客气地予以拒绝:要么出去,去听愿意被听的;要么就在班里陪着学生上自习。二是局领导去学校召开教干教师座谈会,谈及学校管理,作为教师代表之一,他语惊四座:就是一群猪督率一群猴子。敢为敢说如此,他在学校的几年,一直被领导和同事视为另类。但据说他带过的学生大都极喜欢他,说他学识渊博,课上得生动风趣。一去高校数十年,不知一鸣老师是否还是当年清奇。











想起邳城,想到了铁佛寺革命烈士陵园里被活埋的八位烈士。铁佛寺革命烈士陵园现有烈士墓二十九座,其中八位烈士都是1948年在老邳城西门外被敌活埋而牺牲。“侠之小者,为友为邻;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国内第一次大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就义于邳城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个个都是忠肝赤胆、铁骨铮铮。

想起邳城,想到了邳城“夜猫子”早市的各种吃食。热豆腐,凉粉,蒸包,水煎包,萝卜豆腐卷,红红的辣椒糊,青椒舂蒜泥;金黄的油条馓子,撒上炒盐豆的稠豆汁......人声喧沸,热气蒸腾,南来北往的人享受着粗犷朴实的早点,来了,走了,走了,来了。而邳城的早市依旧,细听马蹄声碎,静观斜阳归鸿,迎来一个又一个黎明。





想起邳城,想到了邳城响菜和邳城青方。

最早知道响菜,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家住邳城的同学偶尔会带来小瓶装的酱菜,切得细细的,五颜六色,吃在嘴里脆响,咸咸的,甜甜的,酱香味十足。问起菜名,同学非常得意:不知道名字吧?告诉你们记住了——这是邳城特产,曾经是进贡给皇帝吃的,叫八宝菜,因为嚼起来脆响,又叫响菜!

最早知道青方,则是二十余年前赶白埠集买臭豆腐的时候。菜市街一拉溜卖咸菜酱菜臭豆腐的摊点,臭豆腐的颜色有深有浅,究竟哪一家摊点卖得好吃,还真不好辨别。正当我左看右看犯踌躇的时候,一个长着花白胡子的老头说:年轻人,是找邳城豆乳的不,看看我这坛子里——这才是正宗的邳城青方。着一身青衣,一块块方方正正,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可不正是“青方”不是?正像一个相貌英俊的小伙子通用名却叫“狗屎”一样,品质端正、口感馥郁的邳城臭豆腐有了“青方”这个名字,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实。

说到响菜和青方,不能不提到曾经遍布邳城街市各处的大大小小酱园店,尤其是清代百年老字号双祥酱园店——现今的徐州继林酱醋有限公司。古朴的红木大门,安静的晾晒场,一个挨着一个斜盖着“斗笠”密密麻麻排列的大酱缸,隐隐却稳健的正宗酱醋腐乳气息......无不在低语着一家百年老字号的沉淀、继承与传扬。











水草香,泥土香,花香,书香,风骨香,侠骨香,各种吃食佐料香,酱香,醋香,异香......各种香袅袅升腾,各种香随风飘荡,浸润着邳城人的肺腑,滋养着邳城人的气场。在邳州,恐怕没有哪一个乡镇能像邳城这样众香齐备的吧?

一花一木一帆影,一山一河一小城,一片星罗棋布的百姓小吃铺、一处硕果长存的酱醋作坊,酿造着寻常百姓生活的滋味悠长,酿造出一片传布四方的悠幽沉香。

风住尘香在,风起满城春;人间千般味,犹看邳城人。邳城尘香,沉香邳城!









邳州图话

编辑微信 : zijinchin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晚景入寒窗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645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