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虐童视频不忍直视:女孩为何不反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何乐民 发表于 2018-12-25 18:1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何乐民
2018-12-25 18:11:37 13457 3 看楼主


撰文/李颖珺律师 原题:深圳视频家暴肆虐,女孩为何不反抗,父母也是受害者?

昨天网上流传发生在深圳的虐童视频,父母对女儿拳打脚踢、撕扯头发、辱骂不止,引起公众的震惊和愤怒。





这样的惨剧层出不穷,我们能知道的,永远只是冰山一角,关起家门来,有太多的暴力。将受害者与施暴者短暂地隔离,或是对施暴者处以惩罚,远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怎么样对弱视群体建立长效庇护机制,确实是难点。

一方面,中国法律尚未建立针对家暴情形的“代理监护”制度,并且抚养孩子是父母的权利和义务,我们不能剥夺,也不能豁免,尽管有些人真的不配做父母,奈何这些人事实上就是父母。另一方面无论父母再怎么卑劣,孩子在情感上还是需要父母,忠诚于父母的。

本文试图浅析家庭暴力产生的深层心理原因(在低层家庭、中产家庭的不同原因)、家庭暴力的三种主要类型及伤害、受害者最典型的三种心理后遗症,以呼吁大家都来关注弱势群体,反对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产生的心理原因

我无意于为父母辩护,但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解栋髑度,这对父母是某种意义上的受害者。可以想象,他们是在同样粗暴的环境中长大,他们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收入微薄,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内心极度欠缺安全感。外界物质的繁荣、巨大贫富悬殊,经常受到的歧视(地域上、经济上的),都会让他们心理极度自卑扭曲,于是就发泄在无辜弱小身上,比如子女、小动物等等。

家庭暴力不仅发生在低收入家庭,在各个阶层的家庭都可能发生。

能力越强,收入越高,拥有的资源越多,人对未来和子女的期待就会越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平平淡淡才是真,道理是这样,然而人往高处走,才是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

竞争压力、事业瓶颈、中年困境、婚姻危机,在高知高收入人群中更加突出。即使不仰望权力和金钱,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优质人脉的精英们,对本身的要求也非常之高的,不少人有完美主义的倾向。

一方面这是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可能变为自我攻击。当一个人不够接纳本身,对现状不满,很容易陷入焦虑,对亲人产生怨恨。很多中国人边界不清,将孩子作为本身的一部分,同样用完美主义来要求孩子,在孩子身上寄托未完成的梦想,对孩子过度控制、过度付出,导致心理失衡,于是动辄训斥、惩罚孩子。



家庭暴力包罗热暴力、语言暴力和冷暴力

家庭暴力不仅包罗肢体攻击即热暴力,还包罗语言暴力和冷暴力。

在底层家庭中,比力常见的是热暴力,父母直接动手。而那些综合本质很高的父母(或夫妻),为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及自我感觉,往往要压抑本身的不满和怨恨,把这些负面情绪变成冷嘲热讽或疏离逃避。

这种语言攻击和冷暴力的伤害,虽然不像肢体暴力那么直接和明显,但是其伤害也是不容小觑的。

语言暴力虽然没有在身体上留下一道道肉眼可见的伤痕,但却让我们的心灵千疮百孔、鲜血淋漓。那些恶毒的诅咒、污蔑的标签,会变成我们的梦魇,只有少数人能逃脱、破解,重建人生幸福。

冷暴力似乎比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要温和,故造成的伤害容易被忽略。其实冷暴力是亲密关系的毒瘤。长期逃避问题、拒绝沟通,会让误会越积越多,矛盾越来越深。冷暴力积重难返的夫妻,婚姻走到死亡的尽头。遭受父母冷暴力的孩子(弃婴、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子女),会觉得本身是不值得被关心的透明人,没有任何存在价值。

家庭暴力受害者最典型的三种心理后遗症

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且长期、反复发生,受害者往往求救无门、难以逃脱,终日陷于强烈的恐惧、愤怒、哀痛、抑郁,怀疑人生、仇恨世界,严重缺乏安全感,甚至形成人格障碍,难以正常生活。家庭暴力对施暴者和受害者的恶劣影响将持续终身,甚至代际传承,成为家族的命运。

受害者有三种典型的心理后遗症:

“习得性无助”、

“向施暴者认同”、

“强迫性重复”。

习得性无助

在视频里面,任凭父亲母亲怎么样打骂小女孩,她都不哭也不叫。这是为什么呢,大概真的是被打怕了,知道哭叫没有用,只会引起更激烈的殴打。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用狗作了实验,当狗发现本身怎么挣扎都会被电击时,即使把笼门打开,狗也会倒在地上呻吟和颤抖。

"习得性无助"是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一再受到惩罚,放弃了反抗,听任摆布,当可以逃脱时,也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认命了”、“死心了”。

向施暴者认同

小女孩不反抗,还有一个可能,小女孩觉得本身活该被打。受害者留下来受苦,除了习得性无助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心理上向施暴者认同。施暴者会想方设法贬低受害者的人格,证明受害者活该被虐待,这样施暴者可以证明本身行为的合理性,减轻本身的负罪感(施暴者往往主不雅观上也想做一个好人)。

我想起了鲁迅的一段话,意思是人比动物更加可怕,动物虽然吃人或者自相残杀,但动物不会说话,人却振振有词地说服你,为什么你活该被他吃。

为什么受害者会接受施暴者那套强盗逻辑以及扭曲的价值不雅观念呢?

第一,受害者反抗不那么激烈,也许施暴者会开恩;

第二,受害者愿意相信施暴者是爱本身的(尤其双方是情侣夫妻或父母子女时),为本身好才会做出那些丑陋的行为,这样受害者内心的痛苦会减轻一些;

第三,"自责"让受害者保留了必然的力量感和希望,认为"只要我自身的问题解决了,伤害就不会再出现"以及"这个世界还是存在某种公正的"。

人总要想方设法活下来,无论是在现实中活下来,还是在心理层面活下来。

受害者向施暴者认同,会导致受害者欺凌更弱小的人,或者在本身变得强大时欺凌施暴者(男子在街上暴打老师就是这样)。这是受害者的一种报仇雪恨(确认本身的力量,重新找回破碎的尊严,尽管方式方法是错误乃至违法犯罪的,但在心理上是有原因的),也是受害者解决问题的惯性模式(诉诸暴力,是受害者从施暴者处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是唯一与他人发生深度联系的方式)。所以不排除深圳视频中这对父母,也是上一代施暴的受害者。

“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是指个体出于修复幼年创伤的心理动力,接近与施害者相似的人,又由于惯性的自责无法离开,一再受到同样的伤害。

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总是栽到同一个坑里,犯同样的错误。

部分有受虐倾向的人,就是强迫性重复创伤。最典型的情形是,从小被酗酒父亲殴打的女子,又找了同样酗酒、暴力的丈夫。女子潜意识中,是想通过改造丈夫,来改写本身童年的悲剧。其本人没有认识到这点,如果认识到,就不会犯这种致命错误了。



深入了解家庭暴力给人带来的心理伤害后,我们对家庭暴力更加深恶痛绝了。家庭暴力是影响社会不变与进步的问题,遏制、打击家庭暴力,也将是统、复杂的社会工程,人人有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心想事成了 发表于 2018-12-25 18:12:26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心想事成了
2018-12-25 18:12:26 看楼主
反抗打的更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wednseday 发表于 2018-12-25 18:12:57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wednseday
2018-12-25 18:12:57 看楼主
等老了不能动了在收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蒙面 发表于 2018-12-25 18:13:28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蒙面
2018-12-25 18:13:28 看楼主
别蹭热点了~~~~你爸妈打你你反抗?人家还是孩子。还有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何乐民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13457 | 回复:3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