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年,中国高考神秘的表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01网校 发表于 2019-1-20 16:0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101网校
2019-1-20 16:00:52 4042 0 看楼主
有的人自认为了然于政治,有的人觉得已经分析透了经济走势,境界高的人总觉得本身悟透了生死。譬如悟透生死,这个命题让人发笑,真也好假也好,装不装的无所谓,总有人能站在矛盾的风口,激扬文字,指点江山。

然后,关乎千家万户、牵涉到数亿人口、关乎未来人才结构的高考改革,即使连教育界人士,包罗那些整日在为教育筹谋划策、殚精竭虑的校长们,未必能猜透高考改革的走向,遑论那些在云山雾罩的高考改革言论中不知所措的家长们了。

是的,在我看来,从2014年兴起的这轮高考改革,进入2019年之后,就有神秘化的倾向。最早这种神秘化趋势,我在2018年就发现了。对于高考公开的数据越来越具有全面回收的迹象,而我知道,高考改革最为重要的保障机制,就是高考进程的公安然安祥公开,但高考改革在被一股神秘的雾气笼罩,谁能剥开云层,看见朝阳的标的目的?政策制定者如果有这个定力,早就明确了;我更没有这个能力,我只能在困惑中不竭分析。或许,我自认为是一个执着的高考制度研究者,分析趋势是我的爱好。可是我首先面临的就是这层浓雾的迷惑,的确不知所云。













我很早就定性了,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是新高考改革的过渡年,这三个时间段内,不管是大部分地区的本科批次合并、少部分地区高考选考科目自选还是总体趋势不分文理,都是高考改革的表象,内核式的改革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推行。

2017年是高考改革比力激动的一年,各项新政频发,加上浙江地区推行,让很多人在尝试新高考的期待中骚动不安,进入2018年之后,即少部分地区进入新高考试点,即高二的学生开始自选选考科目,高中阶段大面积进入走班制之后,高考改革的基调突然变得暧昧不清。少数地区现在高考高考模式的核心数据一直没有对外公开,然而,新高考的重要保障机制,就是高考信息的公开,这种不透明的机制,让新高考蒙上一层暗影。为什么?是封闭现在所有高考的数据,等新高考时再重新建立一套可参考的数据?还是有很多数据藏有很多奥秘?不得而知。

近日,有权威声音说,高考要打破原有“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心理测评技术对考试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开发反映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价值内化水平的直不雅观统计图,向学生、高校提供多维的成绩综合分析报告,实现对学生的多维评价。而之前,有部分地区暂停了高考改革,北京宣称依然按高考分数录取。我能参悟的是,暂停是暂时的,按高考分数录取是暂时的,“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必需要打破的。

但是,进入2019年之后,关于艺考的新政策和自主招生的管控,在我看来,绝对不是单方面的,必定和新高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新高考综合本质评价难以推行的背景下,艺考和自主招生,代表大学对招生有话语权的两个项目有收回自主权的迹象,那么,新高考该如何推行,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我才会认为,2019年,中国高考具有神秘的表情。

几年前,我对浙江、上海、北京等地试点就有怀疑,高考改革的龙头不在这些教育发达地区,而在偏远地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他们的问题不解决,如何才能推行高考改革?

2019年1月,关于高考改革的信息混沌不明,我暂时只能认为,高考必需要改革的,不会终止,到底怎么改?综合本质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型的方案,综合本质评价和高考选考科目是配套的,如果没有实行综合本质评价,高考科目选考,不外是由过去的3+x变成了3+自选3,而大学是在没有自主权,即没有实行综合本质评价的条件下,是无法招生的。

或许,高考会回到现在,回到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101网校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404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