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你心灵成长了那么久,但生活依然不幸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最好不相爱 发表于 2019-2-18 15:1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最好不相爱
2019-2-18 15:11:12 3434 0 看楼主
01

两类人,同一种痛

在我的咨询者和学生里,有两类女性特别明显。

一类是遭遇婚姻危机的全职太太们,还有一类是对婚姻种种不满的女强人们

这两类看似不同的人群,但都有一个相同的痛点,就是婚姻的痛



全职太太们突然在孩子步入青春期后,发现一直为孩子牺牲的本身重复了本身母亲的命运,既不招本身的孩子待见,同时老公也离得越来越远。

女强人们发现本身独立打拼苦撑了这么多年,对家庭的奉献越来越多,但老公对本身的不满也越来越多。

她们都很迷惑,究竟本身在哪个阶段出了问题,于是,寻求心灵成长自然就成为了一个出口。

无论是关于心灵成长的书籍还是心灵成长类的课程,7080后都是这部分的主要消费人群,而这部分人群基本正值中年。

02

一群饿肚子的小女孩

从人生规律上来说,当一个人年龄接近四十岁的时候,也就接近了古人所说的“四十不惑”的阶段,这是一个人注意力自然的由外转向内的阶段。

当付出和所得不匹配时,很容易产生挫败感。

如果这样的挫败感产生在青年人身上,这只会激励这位年轻人在原先的模式上加倍努力获得成功。

而人到中年,我们如果依然用这个模式,等待我们的往往是越努力越失败,于是我们自然学会了向内看。



从社会环境发展来说,70、80后的女性们,在幼年时接受的是相对保守的传统教育,由于父母的注意力遍及在物质世界,长期以来都被忽略个人感受,强调抵制脆弱从而匹配周边环境。

无论是全职太太们还是女强人们,本质都是忽略本身的感受和需要,去满足家庭其它成员的感受和需要。

当这部分人群发现这套模式让婚姻越走越难时,便加速了“向内求”的饥渴。

但她们突然发现,本来曾经无论是过于依赖还是过于独立,本质上内在阿谁巴望被爱、被呵护的小女孩其实一直都没有被满足,于是饥饿地寻找各路良方让本身疗愈,让本身吃饱。

看了很多的书、听了很多的课,天天叫着要疗愈,内心感到知道了本身的问题,也很努力的去改问题,但现实生活还是一团糟,甚至因为过多的学习而让原有的家庭气氛更不和谐。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认识到了如今的我是过去的成长经历造成的结果,我要给本身一个全新的自已,我也努力在自我成长上,可先生孩子为什么反而离我更远了呢?

在孩子与母亲共生的那段时期,孩子是需要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感受和需要都需要被回应,这个孩子才会有一种吃饱饭了的感觉。



如果一个人缺少这样吃饱的感觉,反而在未成年时就直接独立了,那她一直没意识到本身是没吃饱过的,她可能也就麻木的生活着。

但一旦有一个机会让她体会过吃饱饭是什么感觉,就如让她有机会体验过被爱、被呵护,那内在就会如饿狼一样巴望这样的吃饱的感觉,从而频频上课去追求这样的感觉但总也填不饱一样。

03

正确的成长打开方式

如果心理学会让人变得越来越不幸福,那必定是打开方式不合错误。

在之前三十多年里,我们很多女性伴侣生活的非常压抑,而当一个要找回本身的浪潮打过来时,不免产生极度的反弹,就像是从秋千的一头荡到了另一头,前面亏的越多,后面要的越凶。

而这样的极端变化所打破的原有的平衡,让身边的先生和孩子都来不及适应。



并且出自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往往更为自我和判逆,因为母亲本身成长中爱的缺失,又学到了一些西方的心理学皮毛,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无条件的给孩子过度的爱和纵容但这样的爱给出的并不是丰盛,恰恰相反,是由于自我的馈乏而变相的控制,从而产生孩子太过自我、无视他人需求、合作能力差等问题。

猛然间这些女性伴侣们发现,本身在无意识的重复了本身母亲的命运和原生家庭的模式,更为沮丧。

那究竟怎样的成长,才能让生活真正幸福起来?

看看我们的本质问题,由于原有的对本身需求的不敏感,对满足本身需求的羞耻感,让我们在婚姻里选择了压抑本身,也就是对本身需求的视而不见导致了婚姻里的不服等。



如果婚姻出现了不服等,就会出现雇佣、母子等关系模式,那只要把婚姻里的关系放平等了就会纠正本来的问题。

如何平等呢?

简单来说,就是不能把本身成长经历中没吃够的饭都算在现有家庭里。

在现有家庭里,是两个独立的合伙人的关系。

当我有能力看见本身的需求时,我也有能力去满足你的需求;当我有能力表达本身的感受时,我也允许你有本身的脆弱。

我们要在事业上与对方并驾齐驱,但优势互补,既不做婚姻的寄生虫,也不外度夸张本身对家庭的贡献,因为当我们在计较本身失去的时候,其实我们早已获得了很多的收获。

比如,全职太太们放弃了本身的职业发展,但躲在相对安全的避风港,女强人们付出艰辛的打拼,但也得到了家庭事务的强势话语权。

如果我们肯承认这部分曾经的“不服等”其实本质就是“平等”的,那才会让本身放下执念,开始成长。



接下来,我们要看到本身在人性上的障碍。

我遇到很多全职妈妈们,当初从职场放弃的时候,虽然是家庭的决策,但在本质上也是内在有追求安闲的需要。

如果这样的女性在面临婚姻即将破裂需要重新再回归职场时,又会有很多新的犹豫,诚然,职场经历的缺失得确是扣分项,但更多的是曾经的心理情结又重新被唤起。

就是那份“恐惧”,怕本身要应付那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怕本身面对领导批评时下不来面子,就畏首畏尾,和当年从职场转身的情景一模一样。

只是这一次,没有人接盘罢了。

就好像是一个强迫性重复,以前没做完的功课,过几年披个外衣,重新再来。



如果看不到这一点,突破不了这个瓶颈,全职妈妈们再上更多的课,也依然会重复原有的问题。

最后,要真正的回归在自我中心。

当我们明白婚姻中没有绝对的不服等时,也就能够接纳,本身的先生其实在婚姻中也付出了很多,只是也许是不符合我们期待的样子罢了。

而我也一直没有以他所期待的样子存在过,那我们俩就都要对这段关系中的问题负责,你负你的,我负我的。

负责的态度是什么呢?

就是我放下指责,全身心的回归到本身的提升上,也全然的接纳你的存在。

这样的态度,是女性自我成长真正要点。



而不是一副“我都在成长了,你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的指责样子,这不是成长,这是根本没有开始成长。

中国女性的心灵成长,在人到中年的今天得到了历史性的放大,无论对于个人还是整个民族,本质上都是好事,但对个人来说,更多的是挑战。

如果我们可以保持自我觉察,那幸福与上多少课其实并无关系,幸福就在一念之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最好不相爱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43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