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自由自在的心灵,撑起诗意的春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KEN 发表于 2019-4-2 15:0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KEN
2019-4-2 15:09:20 2660 0 看楼主
玫瑰姐的话:
好喜欢伴侣诗意的点评,让玫瑰姐心生欢喜,在姹紫嫣红的春天,如果能用文字衬托出桃红柳绿的春景,撑起心灵自由曼妙的遨游,我愿意一直这样地笔耕下去,将诗里文字里的故事放出来....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心灵之旅,在一路风景中,不竭提高自我,心也变得越来越澄清透明,心境也越来越安宁,越来越能包容更多。遇事宠辱不惊,进退有度。心灵变得越来越强大。









每个人都可有自由自在的人生,都可活出一番大境界。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一样是用眼睛看得见的,比如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日月星光;还有一样是眼睛看不见的,比如思想、智慧、情绪,需要用心才能觉察。
而我常想大抵文字就是有这样的功效,将那浩瀚历史长河里的故事,那无垠地域疆界里的人文,用笔浓缩串联起来,你会发现古往今来东西南北,人心是相通的,文化是发展的,只是一如四季更迭换新。





南宋诗歌散文大家“师法自然”的杨万里有云:“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能把去年的月光温到本年才下酒,这是需要几分性情和天分的,这样的心灵该是如月光一般温婉吧。
写着这样的温柔的话,玫瑰姐耳边总是回想着我的师兄学长的话,一个和我一样读工科出身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却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热爱着诗歌哲学,哪怕一粥一饭一茶一菜都是那样盎然着浓浓的情趣,考究着历史人文的来源:一张炊饼,就能考证出“江淮四大名点”,更能演绎出权利资源的分配、社会的变迁,进而洋洋洒洒写出一篇论文;你无法想象理科生认真做包子的样子该是如何有诗意,一招一式都有着工艺流程,然后告诉你包子的南北两大流派,接下来就由这样的小诗从笔尖流出来:
《包子》
风舞动,十八般武艺
水沸腾,十八只皱开始膨胀
风追月,追过剑,便是男人
蒸笼里蒸出月亮,便弥漫生香
写诗的人,此刻在苏州河模仿云追燕
河里鱼虾竞相,岸上菜素长势正旺
搬到城里,便是一席上好的菜肴
捂在手心,便是一簇盛开的玫瑰
灯亮着,月亮走着
亮在心里是温暖,走入心中
上天竺的钟声,便会惊动环宇
看到,闻到,听到的,都是春天
身处春天的人,看到十八行诗
亦如看十八只皱的包子,白菜虾仁馅
捧一只是凝重,吃一只是远方,闻一闻
犹如玫瑰花香,熏染当下,远方







诗人的内心是强大的,他诗意的想象里蜀汉时发明包子的诸葛亮大概也是如此得意地品尝着如此的美食。这样的美味风趣流传,又岂是月光下温着的一壶酒,那是1800年的人文相通,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源远流长。
我想这样自由的灵魂撑起的就是一片春天吧!上天竺的钟声早已在灵魂的梦境里敲响,悠远声长....







所以,人之最大的不自由,是心灵的不自由。如果心灵没有达到自由的境界,身到何处,也是不自由。可怕的是看不透生活,可悲的是在失败中不能自拔。而一个智者,是在认清生活本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如若秉持这样的生活理念,平常的点点滴滴,劳作耕耘,无不是诗意的美好!
为了让内心不竭感到幸福,让我们我们善于满足现状,内心不竭感到幸福,甚至在忧伤悲愁的时候也不变,那就要:
一、善于满足现状,
二、高兴的体会到“本来事情可能更糟。”
——(俄)契科夫《生活是美好的》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一个智慧的人,一个喜欢品读历史哲学的人,懂得活在本身自由自在的心境里。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人生一场,有几人懂你?又有几人知心?二三莫逆友,三五知心人,已是一生福分。
哪怕春去秋来,认识那些有思想的灵魂吧,读读那些有温度的文字吧,那里释放的是真正心灵的春天!你昂首看见的是清朗的日月天空,还有嫣然拂笑的浪漫情怀。










做事讲究的是“事来心应”“事去心止”。“事来”,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应从容应对。“事去”,只要事情做过了,不论好坏都已过去,不管高兴或哀痛都已无益,就应做到“心止”。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心境,我们的人生,就是自由自在的了。
注:
1、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一起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诚斋体”(诚斋体讲究所谓“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创始人。
2、“包子”一诗作者子晟:半个诗人,是一个从事信息技术研究的科技工作者(IFWD研究员),国家科技部信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90年代获第一届“艾青杯文学大奖赛”诗歌创作二等奖,2016年秋获“第二届上海诗歌节诗歌创作三等奖”,2017年第三届上海节诗歌创作二等奖,2018年第四届上海诗歌节原创诗歌一等奖, 虽为科技工作者,但诗心依旧,在灵魂中张扬诗歌的力量,在生活中展现诗意的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KEN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266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