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七猴子的传说》后记:传承是我的责任(作者:刘向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9-20 17:3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9-20 17:33:56 3767 0 看楼主


周七猴子的传说故事,流传至今已三百多年了。从清至今,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口口相传,不论真假,人们凭着自己的喜好,添枝加叶,产生了大量的不同版本的周七猴子传说故事。流传下来的周七猴子的传说故事,各种形式的都有,有的精彩,令人拍案叫绝,有的幽默诙谐,让人忍俊不禁,有的感情丰富,让人心酸落泪,有的寓意深刻,让人如梦初醒,有的荒诞不经,让人遐想联翩,终生难忘。它影响着几代人的生活处事。六七十年代前,周七猴子的传说故事在邳州乃至整个苏北地区,几乎尽人皆知,一提起周七猴子,谁都能讲上几段,既乐了自己,也带给别人快乐。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电视,电脑等,几乎占据了每个家庭,人们的精神有了新的寄托,不再热衷于听和讲故事传说等,也因此现在能讲周七猴子传说和故事的人已越来越少了。

因父亲是说书艺人,我在很小时候就经常听父母亲及师叔和师兄师姐们讲说周七猴子。后来上学认字了,就试着凭记忆把所听过的周七猴子的传说和故事整理写出来,后又多方多地搜集记录,整理记下了近百篇周七猴子的传说故事,并于八十年代开始先后在《徐州日报》《邳州日报》《邳州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徐州《乡风》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省《民间文学集成》徐州《民间文化集》和周伯之老师所主编的《周七猴子的传说》等多家刊物上发表了周七猴子的传说故事。后经邳州市文化局,文化馆高伯华副馆长及邳州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张士伦,周伯之老师们的共同推荐下于二〇一〇年四月,我被徐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批准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邳州市周七猴子的传说代表性传承人,并颁发了荣誉证书,(现又报省非遗待批)

作为非遗传承人,我更有责任把周七猴子的传说故事传承发展下去。我把我过去在各刊物上发表过的和未发表的归拢在一起,从近百篇中选出七十多篇集结为一册,奉献给喜爱周七猴子传说故事的朋友。(如能得到认可,可以再出续集)

当前,生活的步伐太快,有的读者朋友往往没时间看长篇文章故事,我所整理出的周七猴子传说故事都不太长,最长两三千字,最短几百字,各自成篇。读者朋友工作之余或茶余饭后,就可以轻松看完几篇,既可以缓解压力,同时还可以愉悦身心。

由于文化所限,我所写的《周七猴子传说故事》往往言语不够简洁,口头性语言表现得不够逼真,情节的讲述不够生动,不能完全把周七猴子的神韵表达的更完美贴切,有些故事更是土得掉渣。在这里敬请各位方家,读者朋友多多谅解,多提出批评指正。您的每天一句批评或建议都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和鼓励。

时光匆匆,过去的是岁月,留下的是一个个故事。无论岁月更替快慢,故事时时都在发生。在这春风送暖的日子里,我期待着读者朋友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最后,我要深深感谢曾给予我支持,关心,鼓励和帮助的单位及个人。

感谢:

邳州市文广新体局,邳州市文联,邳州市文化馆及全体人员,邳州市文化研究会及全体人员,邳州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会及工作人员。

感谢:

刘彤 刘汉超 徐景洲 张士伦 周伯之 葛兰 杨光正 薛家太 孙长胜 姚兴宏 刘学继夫妇

感谢

屈绍金 王如坤 张荣海 张桂英 石荣胜 马其法 汤向云等诸多老师,朋友。您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心中最深切的感动,您们的每一句关心,都是我坚持写作的动力,再一次说声:谢谢!祝您们和读者朋友幸福健康,长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376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