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楼岁月港务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晚景入寒窗
2019-10-23 08:56:50 3643 0 看楼主

四楼岁月

文/王以太

邳州港务局办公楼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主楼四层,附楼三层。高大厚重,巍然屹立于一片平房瓦舍之间,更显其庄重大气。外墙不贴瓷砖,而是粉刷成水泥凹凸疙瘩形,当时我问基建科闫四华技术员:”这叫什么粉刷?很特别的。”他神秘的说:”是当前最流行的高级粉刷。”我深以为然。后来我每每从家里回来上班,一过运河南大埝,就远远地看到略显白色的办公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心里就会感到亲切温暖。因为一路辛苦奔来,眼看就要回到单位,来到了自已的大家庭,就有远行归来之感,毕竟我在这座办公楼里工作生活了10个年头呵。10个年头的时间不多,但在人生中却不是个小数目,而且是在青壮年时期激情燃烧的岁月呢。1978年底我正式调入港务局,办公在一楼,位宿在四楼。吃住不离楼,倒也方便了许多。

俗语说:”一楼脏,二楼乱,三楼四楼住高干,五楼六楼调皮鬼。”我们住四楼并非高干,而是一律的单身汉。四层办公楼的安排是1——3楼办公室,4楼全部住宿,(仅在80年代初期4楼东头南侧2间屋里做过局里的电台室,时间不长即撤消。)住宿的对象是刚参加工作的家不在县城的小青年、或一家老小在农村仅自已在港务局机关工作的单身汉,我属后一种情况。整个四楼的大小房间住的满满的。女同志住在尽西头里面,男同志靠东部,随着时间的推移,住在4楼的人员也在不断地变化。小青年结婚了,或单或双地飞走了,有几位新沂来的新工人也调了回去。腾出来的房间再分给新来的人或再适当调整,总之每个房间都不会闲着。开始我住在集体大房间,闫四华、聂苏华、李飞、周智勇都曾是我的室友;楼道里的邻居有王树文、老董师傅、刘新华、周智勇、王平、王蕾、董xx、胡尽达、王保安、沈昌顺等,后来调进的有李成波,还有通过关系住进来的王勇夫妇住两间,王勇后来成了县公安局付局长。四楼值得留恋的一个地方是东头门外附楼上的大平台,全部是沥青封顶。我们晾衣服、晒被子、乘凉、活动全部都在那上面。每天晚饭后,人们便一个个向平台走去,再搬个凳子或拎张席子一铺,那里成了天然的娱乐场,有说有笑、有唱有跳,谈心啦呱、怡然自乐。最多的是摆龙门阵,家常理短、山南海北、作恶的”四人邦”、女排的五连冠、改革的大开放、农村的联产制、刑法的大修改、计划生育、城乡庙会、疏港会战、码头新闻无所不谈。前面东西扯的一条晾衣绳上,变换着四季新旧服装款式,我记得刚改革开放时,谁在绳上晾一条喇叭裤、一件滑雪衫都要品评、议论、欣尝一阵子,后来的羽绒服更是稀罕物;地上晾的翻毛大头鞋、尖头火箭鞋也会给以长短分析评判。那里似乎成了时尚大展示,成了群众自发的评判鉴尝会,说什么的都有,有时意见不同、各执已见 、难以统一,不过时间长了,见怪不怪,原来持反对意见的人也心平气和了,与时俱进了嘛……在一个周六早上,我洗的衣服晾晒在平台的绳子上,就匆匆上班去了。下午因是周末,回家心切,骑上自行车头也不回地出大院、穿铁路、过运河大桥直向家中奔去,刚走到半路突然想起晾在平台上的衣服忘记收了,那时买一件衣服不容易呀,丢了怎么办?忽然想到三楼的总机室,不管谁值班,请帮忙去给收一下吧。在没有手机的那时,立即跑到村大队部接通电话,总机是魏贤英同志值班,总算妥善解决了问题。我在四楼住有10年之久,其间在调整中换了两次房间。第一次调到单间,是鉴于我常在晚上加班写材料,行政科房管员老董同志帮了大忙,让我住进了北侧的小房间,虽没阳光也很好呀,清静舒心,无人打扰,在我一个人的天地里,便充分地利用晚上时间静心学习或整理有关材料,晚上要比白天的效率高。虽没有桌椅板凳,但扒在床沿上一样地写东西、整材料。这种情况又被行政科的老董同志看到了,他大发慈悲,给我送来了一张无抽屉的长方桌,一把木椅子,这真是雪里送炭,救急于困难之时呵,没齿不忘。有了床铺,配上桌椅,很阔气了,也来了雅性,买了一付铁书枷子,把一些杂书归拢摆在桌上一角,一时兴起,写了一首诗,内容忘了也没保存,佟辉付局长一手好字,看到诗后给我挥毫于宣纸之上,也没装裱就直接钉到了墙上。如此这般,小房间便有了蓬荜生辉、陋室添香的感觉,在这间房里一直住了好几年。此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又搬进了楼道南侧一个朝阳的大房间,和沈冒顺、王树文成了紧壁邻居。可怜天下父母心,住的条件改善了,又想到孩子的教育问题,老沈同志接了他的孩子来上中学,我也把考上初中的大孩子带来进了运西中学。从此又多了一个孩子吃饭学习问题,为了方便和省钱,找人做了个煤油炉,有时自已烧饭弄菜,我也不会弄,边学边做吧,实属无奈,苦不堪言。住在4楼最大的缺点是夏天太热,上面太阳直射,又无防热层,整个夏天都浸泡在汗水中,一到晚上房间像蒸笼似的,大家都走出来,跑到东面大平台上,九、十点钟才回去,躺到床上仍热的难以入眠,没办法就弄条湿毛巾放在胸部降温,才能勉强入睡。后来办公室配电风扇了,我便巧借东风,晚上下班后,将我一楼办公室的落地电扇搬到4楼宿舍,暂时缓解热的问题,第二天早上再送回办公室,这是假公济私了。在4楼也有愉快的时候,家里来人时也住的方便了,不要再东家借西家找了,有时也可自已弄点可口好吃的。一次王春同志下班过来玩,我说别走了,咱俩潇洒一下,便到食堂买点大锅菜,自已在煤油炉上烧个汤,酒盅一端,对饮起来,同事欢聚、工余小酌,比下馆子还惬意,不觉两瓶下肚,已忘掉了一切,他是怎么走的,我却怎么也记不起来了。到了上世纪末,办公楼又加盖了一层彩瓦结构的五楼,外墙粉刷也变得精改了。更显得高大、厚重、美观。不过我仍怀念那座当时应属邳州一流的温馨、大气的四层办公大楼。
              二0一九年十月十九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晚景入寒窗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64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