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作之间:感谢并再评《一缕藕香送秋爽》(作者 刘企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成圣 发表于 2020-10-29 06:3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成圣
2020-10-29 06:34:45 2901 0 看楼主


首先,我要感谢几位朋友。

感谢徐景洲老师把我草就的《陈景胜<一缕藕香送秋爽>赏评》短文在《文化佳园》“读作之间”栏目发表!

感谢陈景胜先生把我的短评转发到朋友圈扩大了影响!感谢陈先生对我点评的肯定!期望陈先生佳作迭出,供读者分享。

感谢陈宜丰、“采菊东篱下”、“愚叟心歌”等朋友对我点评陈先生文章的赞美!

还要感谢“牧雁”先生对我试改陈先生文章首句的评论。我认为,就一篇文章共同评论互相探讨各抒己见是件好事,有助于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然后,我想就陈景胜先生《一缕藕香送秋爽》的首句再作一点儿补充评论。

《一缕藕香送秋爽》的首句是这样的:

荷是抛在夏日里接天莲叶无穷碧上的媚眼;

藕是横陈在秋光里菊黄蟹红中的玉色。

我确实认为作者下笔不凡,“开头奇妙而精美”。但作为篇首偶句的下句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从客观上看,下句是个判断句,但判断错误。我把它的成分紧缩一下:“藕是……玉色”。主语是“藕”,“是”是判断词,谓语是“是……玉色”。问题就来了,“藕”是物品,但“玉色”只是一种颜色,判断“藕”是一种颜色,属判断错误。

但作者的本意绝对不是要判断“藕”是什么,而是要把“藕”比作什么,想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对“藕”作形象化的描绘,如上句那样。于是又出现了第二个问题。

第二,从作者的本意来判断,下句应该是个比喻句,但喻体不当。

先看上句,“荷”是本体,“是”是比喻中暗喻的标志,“媚眼”是喻体。作者把“荷”比作“媚眼”,太形象太恰当太美妙了!但下句把“藕”比作“横陈在秋光里菊黄蟹红中的玉色”,显然不妥。

“藕”是一种物品,或者说是一种食品,它是比喻句中的本体。“玉色”则只是一种颜色,玉的颜色,是喻体。本体“藕”与喻体“玉色”之间没有相似点,构不成比喻嘛!如果把喻体“玉色”改成“玉体”(特指女子肌肤细嫩的身体),那就非常恰当了!唐代李商隐《北齐》里有“小伶玉体横陈夜”的诗句。下句最后一个词改用“玉体”,正好与前面的动词“横陈”相呼应。

这样,下句的“玉体”与上句的“媚眼”正好对应,都是女子特有的具有极大魅力的资质。

下句的“横陈”一词用得非常恰当,是横卧、横躺的意思。为了与之构成对偶,上句中的“抛”可以扩充成“抛飞”。有“抛媚眼”之说,也有“飞媚眼”之说,所以这两个词可以合用的。

如果与上句的“接天莲叶无穷碧”相对,下句的“菊黄蟹红”最好修改为“满地菊花一片金”。

为了使上下句构成比较工整的对偶(暂不考虑平仄声的对仗),我帮作者把文首句试改如下:

荷是抛飞在夏日里接天莲叶无穷碧上的媚眼;

藕是横陈于秋光下满地菊花一片金中的玉体。

再次供作者陈先生参考。欢迎评论,欢迎指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成圣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290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