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底,我和九鼎四川区域的主管何强(现在好像调动到上海区域了)有过接触。这时候九鼎的风格好像已经发生改变,即大家说的“跑街”投资模式。 九鼎投资何强:注册制挑战PE挂新三板并非迫于LP压力听何总介绍,他们四川一个区域,就有20-30人在跑企业,拉项目。四川每个城市都有2-3人在找投资企业,扫楼。2010-2011,你去外面开投资论坛会议,会发现很多很多九鼎的人。和地区负责人交流后,感觉人员薪水不高,有些人员完全是“串串”(四川话,即只负责前期找项目,尽职调查不做的,交给北京总部做)。 2012年,九鼎好像明显地遇到困难了。机构大幅度裁员,以往满街跑的人员见不到了,重点地区四川只有3名投资业务人员,而且没有办公场地。 財新杂志有篇封面文章,我觉得写得非常到位,是对九鼎前几年激进运动式PE投资的总结。
很明显,09年的几个成功案例后,九鼎的风格明显地变得激进,认为PE就是捡钱活动,需要注意只是别碰到假钱。大肆扩张背后,我想九鼎的自信是基于当年的发审委制度。九鼎的高管几位是从体制中出来的,据说发审委里面的人是明码标价,这几年也有不少腐败案件爆发证明。去年不是有个北京九叔说实名举报九鼎嘛。 2012年ipo制度改革,九鼎一下子陷入困难中了。因为前几年,九鼎都是扫街式找项目,找到项目有竞争对手就抬高价格挤掉其他投资机构。九鼎没想到上市停掉了,大量高价获得的股权项目砸在手里面。很快,九鼎就大面积裁人维持运营。 2013年,九鼎康青山来成都,我们在宾馆里面交流过。我感觉他们当时大量的项目积累,应该很困难。九鼎领导也四处融资,包括找到我所在的上市公司,拉老乡关系,和上市公司成立产业基金。2013年,可以说是九鼎最困难的时刻。 2014年,九鼎在新三板及时挂牌,不但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而且是咸鱼翻身。九鼎的股权转让书,我2014年研究过。因为披露了九鼎前些年的所有投资案例,四川地区的投资占据九鼎全部投资的第一位,我可以从一些自身接触过的项目案例感受下九鼎投资质量。可以说,九鼎前些年的投资,有少部分是不错的,但有很大比例是放松尽调质量投资的项目。比如一家泸州的物流企业,还有一家破碎设备企业,等等。九鼎在新三板开办初期,把资产包集体上市,掩盖了这些单个项目的风险,在公开市场上实现了流动性问题的解决。随着2014年下半年二级市场大涨,九鼎及时地做了几次增发,一下子募集了很多钱。咸鱼翻身了! 九鼎是如何咸鱼翻身的?南方周末-610元-1元-950元,股价“蹦极”背后九鼎上市“连环计” 通过这篇南方周末的报道,可以看出: 年4月,九鼎投资以每股610元的发行价登陆新三板,是九鼎投资解套开始 2.每股610元的发行价登陆新三板,很快就出现了1元/股,随后股价又冲上950元/股这种现象非常符合OTC市场特性,尤其是新三板刚刚开始搞。这种特性就是成交量少,成交金额波动大。 这种市场交易很容易被操纵,因为少量资金就可以完成交易。年之前,大量股权项目积压,LP给九鼎很大很大的压力 利用新三板,九鼎做方案解套,这个方案叫“基金份额变股权”。这个方案的市值是把基金弄上市,九鼎做一级LP,原LP做二级LP,两层LP利益谈妥,共同上市圈钱,做大三板九鼎。 感觉到了吗,像不像传销?4.九鼎赶上了好的监管时刻。按证监会副主席姚刚的说法,新三板就是一个“准机构间的市场”。姚刚已经接受组织调查了,肖钢这个正主席则是一脑袋浆糊,下课了。证监会监管部门2014年大喊金融创新,不是不懂的傻瓜,就是装傻的内鬼。九鼎顺利实现转版和监管宽松、有意放纵有很大关系。 姚主席话音刚落,就被要求协助调查 5.九鼎投资相关人士曾向媒体做出过解释:九鼎投资已经退出的24个项目内部收益率为38.1%,平均持有项目年限为5年左右。按照30%来计算,每1元项目投资可获得3元回报。而以目前基金管理的250亿元投资规模计算,5年后可获净收益500亿元,按照20%收取管理报酬即为100亿元,再出于审慎考虑原则将估值调整为亿元,对应公司原有的1250万股股权,即相当于每股价值610元。 还是那句话,好好读下九鼎新三板股份转让书,研究下里面的项目,自然知道上面的算法真他妈的瞎扯。九鼎乱投的项目很多。 只能说过中国的投资者不成熟,九鼎利用了他们的贪心,不断满足不合格LP过分的要求募资LP一旦上了船,就算后悔,也只能同九鼎一起演戏了。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巴菲特用的一个形容华尔街的词九鼎,包括现在光怪陆离的所谓金融创新,其实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