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宿松县高岭村的小康路:誓让村美人更富(作者 王宇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女壹号 发表于 2021-8-10 18:4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女壹号
2021-8-10 18:46:57 8627 1 看楼主


中午,烈日当空、毒花花的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此刻暑气蒸腾,室外地表温度已达38摄氏度。车子行走在宿松县东北部泊湖后稍的一个叫高岭村的田野,车窗外一片稻秧映入眼帘,微风扑来绿浪翻滚,让人仿佛听见了它们在疯长。同车的高岭乡高岭村党总支书记余唐勇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这是我们村里稻虾连作基地,目前共有4000亩。上半年种水稻,下半年养龙虾,收益十分可观……”
高岭村属典型的丘陵地带,山场少,滩涂多,与耕地面积几乎各占一半,大多数青壮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多是妇女老人与孩子。但在村支两委带领下,该村各项建设齐头并进、毫不拖延。去年,该村被定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示范建设点以后,在搞好抗洪救灾、脱贫攻坚回头看的同时,支村两委迅速启动农村改水改厕和“硬化、绿化、亮化”工程。首先对112户家庭进行污水净化处理,通过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消除部份村民“怕麻烦”的心理。协调投资260余万元,积极做好雨水污水分离工程;全部填埋老旱厕;修建健身广场2000余平米;配备好篮球乒乓球设施;铺设广场小道;精心实施“组组通”工程,如今全村26个村民组都有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大多数道路和村口都都安装了路灯,村民再也不用摸黑行走了。
“如今,我以前购买的手电筒再也发挥不了作用啦,一年四季天黑都有路灯……”高岭村江屋组58岁的村民余祖旺说。有同感的还有刘岭组的唐先立。这位年届花甲的退伍老兵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自上个世纪80年代退役后一直从事泥瓦匠工作。他说,之前在人家干活,有时遇到风高月黑回家总不方便,只好找东家借手电筒步行回家,如今天还没黑,到处都亮起了路灯,同时路又好,骑个摩托或电瓶车回家也方便多了。以往人家盖房,清扫的垃圾都堆在门口,一下雨污水横流、脏乱不堪,“如今有了垃圾桶,村民们都自觉将垃圾丢入桶内,俺们农村环境也不比城里差啦……”,说到这里,唐先立一脸的幸福。





“美丽乡村不仅仅是环境要美,而是必须让村民富;只有富起来了,‘美’才能持久……”说到美丽乡村建设,高岭村支书余唐勇一肚子“哲学”,他们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由于传统农业只能让村民们仅糊饱肚皮,不能发家致富,所以村支两委员经常让大家开动脑筋立足现有条件,让农田发挥更大效益。2008年开始,从湖北引进“稻虾连作”项目,全村流转良田4000余亩,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水稻每亩收益800元左右;龙虾每亩收益600元左右.这样,不但极大地提高了稻田亩产收入,而且公司、村民、集体收入都有了保障。
据介绍,为了让村民增收,高岭村还利用抛荒滩涂开展光伏的发电,利用滩涂1000余亩,村民每亩可以享受500元收益,村级集体每亩收入100元。下一步,该村正在考虑引进丑橘产业。“丑橘可以食用,又有药理功效,市场价格不菲,我们计划前期流转土地300亩试种,发挥效益后再行推广……”说起今后的打算,余唐勇信心满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史9311 发表于 2021-8-10 18:47:47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史9311
2021-8-10 18:47:47 看楼主
[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女壹号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8627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