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月二白埠会,邳北春天第一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晚景入寒窗
2023-2-22 09:36:24 8579 0 看楼主
二月二白埠会

邳北春天第一会

枫声/文图

不知不觉,出了正月;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白龙埠古会又到了。

“二月二,龙抬头,白龙埠古会走一走。”在邳北,南到徐塘,北到邹庄,西到泇口,东到港上,在以白埠为中心方圆几十里的地方,要说哪个“会”最早、哪个“会”最深入人心、最有影响,白埠敢说第二,没有谁敢说第一。

?

?
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白埠会“逢”得早,出了正月第二天就是。二是“二月二,龙抬头”,白龙埠恰有小白龙这一天在此抬头冲天的历史传说,传说久远,煞有介事,绝非浪得虚名。三是每年此日及后两日,商贾云集,游客熙熙,演杂耍的,说大鼓唱小戏的,卖小孩玩具的,多会于此。白龙埠古会热闹,拥挤,充满人间烟火气,古来如此。

疫情三年,所有大型集市会按下暂停键,白龙埠古会当然亦不能幸免。加上之前的一两年没去,算来我没“赶”白埠会已有好多年。

对于我这样的成年人来说,赶会的主要目的绝非为了购物,而是为了看人和寻一些记忆中的旧物与老场面。


?

?
今年的“会”有五多——套圈的多,砸金蛋的多,卖小吃的多,卖花木的多,招徕小孩子玩的多。到处都是摊点,到处拥拥挤挤,置身其中,让你感觉到,这才是真实的人间生活。吸引我目光的,是那些穿越了几十数百年的老玩具和我小时少年时曾亲密接触和使用过的老农具——比如推行而啪啪响的小鸟车,比如老年人看着卖的手编的箢子、鱼篓、针筐、粪箕子……这些东西和那些看着卖的老人一样,散发着岁月积淀的古朴气息,让我想起那些清贫而温暖的过去。

花木区里售卖的好多花都开了,比如海棠,比如迎春,比如山茱萸……春天就要烂漫了,就像那些孩子们的笑脸;春天就要明媚了,就像那些孩子们看他们喜爱的小鸟小鱼时清澈的眼……走在白龙埠“会”的花木区里,我感觉到了春天的手,她风一样地牵着我,要去赴一场芳草连天、柳暗花明的沉静之约。


?

?
看见两伙唱小戏的,他们以笙、锣、二胡、月琴等古老乐器为伴奏,歌颂着新时代新内容的富足生活。一群舞狮子的人,以喧天锣鼓和幸福笑脸行进于人群,奏响了熙攘古会的振奋强音。

忽然想起小时候赶白埠会的事。


?

?
那时家里这一天会早早炒好“花子”——玉米的,豆子的,大米的都有,一群大大小小的人,兜里装着“花子”,边吃边说笑着步行往白埠街赶。七八公里的路,走到时,嘴里吐白气,身上汗腾腾。那时哪有这么多好吃的啊,热粥糊盐豆,热豆腐红辣椒,一盘包子,一盘萝卜卷,就是最美的吃食。

那时也没有这么多玩具,赶个白埠会,能听一场大鼓,看一圈魔术表演,回去时哪怕能带几本连环画或一个泥响不或万花筒或一个上了发条会跳的铁皮青蛙等,就是极兴奋的事。

说起吃“花子”,想起我们这里二月二的习俗。以前是不仅要家家炒“花子”吃“花子”的,还要在门前用灶膛灰踅褶子。踅褶子随着柴火灶的消失而逐渐消失了,自己炒“花子”人家也越来越少。我不知道,将来的人们还会不会记着二月二这天要吃“花子”。比如我自己,因为不喜欢吃“花子”,已经多年不吃,也没在二月二这天给孩子们刻意提及此习俗。我想,很多传统和习俗就是这样消失的吧?

二月二,白埠会,邳北春天第一会,也是你我找寻记忆、重温旧事的“会”。

?

?
乡村文化 邳州图话 文学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晚景入寒窗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857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