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犹太人的教育究竟有多大的“含金量”,对比中国教育你就懂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流浪的兔子 发表于 2018-11-6 14:0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流浪的兔子
2018-11-6 14:09:34 4509 0 看楼主
犹太民族是全世界最聪明、最富有、最神秘的民族,涌现出了繁若群星的大师级人物: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门德尔松等。诺贝尔奖的得主,犹太人所占的比例远比其他民族高。最成功的还有生意,世界上70%的贸易量由犹太人掌控,有关统计表白,在美国前400名富豪里,犹太人占了25%;在前40人中,犹太人占了40%。有人说,世界的财富大都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而犹太人的财富则在本身的脑袋里。

“犹太文化之谜”一个非常重要的谜底,就是教育。





犹太人的教育究竟有多大的“含金量”呢?

一、教育起步怀胎时

在以色列,有的孕妇总是不竭的唱歌、弹钢琴,此外还总和丈夫一起解决数学难题。不少身怀六甲的以色列准妈妈都带着数学课本。有好奇者问:“你这样做到底是为了胎儿,还是为了本身解闷?”“当然是为了训练腹中胎儿,这样,他长大后能成为天才。”她的回答笃定而自信,她坚持做数学题直至孩子出生。

再向前推,择偶时就在设计未来。有一条犹太格言是这么说的:“即使变卖一切家当,使女儿能嫁给学者也是值得的;为娶学者的女儿为妻,纵然付出所有的财产也在所不惜。”其目的在于优化遗传基因,拥有聪慧的下一代。





二、教育儿童从小爱读书

据说,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犹太人孩子的教育从3岁开始的,他们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理解文章的意思,而是让他们背诵,他们认为如果不能培养出一个好的记忆力,今后就没有办法学习其他的事物。孩子到7岁开始就开始学习先知书和圣著的基础知识;到13岁开始,孩子要学完所有的犹太教法的基础知识。

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谜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物,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大多数犹太儿童懂得三门语言: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和英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孩子们都要学习经济数学,还涉猎竞技体育,如gong jian和射击等。因为他们相信,练习gong jian和射击会使大脑在进行判断和决策时更为专注。





三、营造家庭教育环境

犹太人经常是学校和家庭紧密协作,一起来培养孩子的求知欲。父亲有教育儿子的责任,而母亲有教育女儿的责任。教育的本质不限于知识这个层面上,还有人和人的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上产生的敬畏和尊重的意识。

从幼儿开始,家长就训练孩子弹钢琴、拉小提琴,那是他们的必修课。犹太人相信这些训练会提高孩子的智商,有助于他们成为天才。按照犹太科学家的不雅观点,音乐的波动会刺激大脑活动,这就是犹太报答什么天才辈出的重要原因。

教育首先该学习的是父母。美国工业办理委员会发现,犹太母亲的就业率大大低于其他民族,她们留在家里照看孩子,确保孩子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犹太儿童则因为学习成绩好、听话和总的行为良好,被老师所喜爱。犹太人教育子女的原则是:父亲对于本身的孩子要在精神、生活和肉体方面教给他善待生命的方法。在教育方面,并不是给他们充填不雅观念方面的知识,而是教授给他们在实际生活傍边能够运用的知识,教育的结果,必需是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能够独立地行动,把每个人都训练成一个有本身独立思想的人。





四、尊师重教根深蒂固

犹太人历来爱崇学者,教师和有智慧的人享有很高的声望,在其他民族将王侯、贵族、军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学者之上的时期,犹太人却认为学者比国王大。对每一个犹太家庭来说,没有比出一名或几名博士更为荣耀的了。

在犹太社会里,教师甚至比父亲还要重要。假如父亲和教师双双入狱,并且仅能救出其中一个人的话,孩子就会决定救出教师,因为在犹太社会里传授知识的教师非常重要。 

犹太教规定:对于孩子的教育,必需对教科书逐进行说明,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教,这是教师的义务。教师只在讲台上高谈阔论这并不是为师之道。教师必需给学生独立实践的机会并提供建议,从而让学生拥有无法忘却的纯粹的记忆。教师在讲台中央时便是支配者和权威。学生在权威面前应该谦虚,但有时学生可以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知识点或是本身的灵感。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超越形式、彼此尊重的关系。





五、教育重在活化知识,培养才能

犹太人非常重视知识,更加重视才能。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

他们还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发问和答案一样重要。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犹太人家庭特别注意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一直受到成人的教诲和指导。孩子们可以同成人谈话和讨论问题,偶尔成人还会和孩子们缠个没完,意在引导他们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中去。无疑,犹太人出名的口才和智力测试中的高分同这一点是不无关系的。





六、继续教育并终身学习

犹太人的本性就是永无止境地探究和学习。他们信奉,“世界的基础是信仰、知识和慈善。”信仰是人和上帝保持走向直接的纽带;慈善是人和人之间彼此扶持的纽带;知识是人类走向纵向和横向的无限空间并取得真理的纽带。没有教育和科学研究,世界将失去安然安祥,导致崩溃。为此,他们绝不止步于大学阶段的教育,而是终生学习,不竭探究。一个举世公认酷爱读书的民族,虔诚般地重视教育,宗教般地爱好读书,于是创造一个又一个犹太奇迹。

理性地审视一下中国教育,重视文化知识传授,过分强化应试,带着明显的功利色彩;强调共性培养,忽视发展个性;强调勤奋学习,指令性负担过重;强调尊敬师长,缺乏教学民主……结果,学生的全面本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片面性,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明显不足。

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道,“假如学校里游荡着权威的幽灵,对此学生也不反抗的话,那么权威的思想将深深地印在他们稚嫩可塑的本质里,而几乎不成变换。将来这样的学生在意识里只知道服从与固执,却不懂得怎样自由地去生活”。

目前,人人都可以是中国教育的批评者,同时又在扮演着参与者、追捧者、践行者、受益者或受害者。在矛盾与纠结中,不得不继续沿袭现行的编制,在已有的模式里打转。以至于有人发出如此哲理之声:我们无法改变风的标的目的,但可以调节帆的角度,依然能够抵达胜利的彼岸。





比照犹太人的教育,可以看到我们的差距在哪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流浪的兔子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50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