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聚焦教育|离家意味着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宇少 发表于 2018-11-16 20:0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宇少
2018-11-16 20:04:10 4919 0 看楼主


◎文/莉莉

话题背景

时代变迁,和传统社会比拟,当下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孩子离家大多是因为去外地读书或就业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如今,大部分孩子都有主动离家的想法,他们希望远离父母的办理,希望脱离家庭的束缚,实现生活独立。然而,“离家”这一想法和行为,在不同的父母眼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有的父母希望孩子早早离家,回归夫妻二人生活空间;有的父母则怎么都不肯意孩子离开,并将孩子离家的问题升级为整个家庭矛盾。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孩子离家”这一议题。

离家意味什么?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离家的意义是不同的。对有的人而言,离家是生活的一个新起点,离家后的人,挣脱了往日里来自家庭的各种束缚,可以按照本身的意愿生活;有的人则认为,离家了,有一股浓浓的思乡情绪萦绕胸口,生命里似乎少了点什么,便对家愈发地牵挂。当下,一个人走向社会,成为一个成熟的人,离家成了必然。离家,也成了很多人生命中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

成年后的青年,离开原生家庭,逐步实现精神、物质生活独立。接着,他们会通过结婚,继而拥有孩子,最终组成新的家庭。可以说,随着孩子的来临,一个家庭的角色系统及其携带的家庭责任等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尤其是孩子步入青春期后更为明显。当孩子成年离家,开始独立生活,父母罢休,过本身的生活。孩子从向父母索求到自给自足,从依赖到独立,也反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化。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离家的经历,或许是因为亲朋好友的邀请去小住一段时日,或许是因为接受教育而住校,或许是因为谋生求职旅居外地……当我们离开家,有的父母能安心孩子,并过好本身的生活,有的父母则十分焦虑,本身的生活都一团乱麻。

关于“离家”,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的一个词,就是“自我”。“自我”它意味着父母与孩子的粘连特质,而“离家”,正意味着改变父母与孩子的粘连关系。这种改变会对双方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的父母侧重照顾孩子,其本色是孩子的成长空间被父母主不雅观压缩,这可能导致孩子缺少能力和勇气独立生活,与此同时,父母也无法安心“漂泊在外”的孩子;而有的父母则偏重培养孩子的自立,持续拓宽孩子的自主空间,父母本身也能更专注于本身的生活。

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的,无论是主动离家还是被迫的,孩子们都会陆续离开本身的原生家庭,并逐步组建本身的小家庭。所以,家长适时对孩子罢休,是在帮手孩子成长,一味地将孩子绑缚在身边,长此以往,不仅会扼制孩子的成长,更容易激化家庭问题。

孩子想离家,是要独立还是要逃离?

◎文/苏 安

孩子离家,是不是不爱我们了?

关于孩子离家的话题,王阿姨说他们家孩子就是一个典型。他家孩子小博,只要有机会离家决不呆在家里,总之他就是想要离家远远的,比如假期能去亲戚家过,绝对不呆本身家,再比如他大学选择了外省的学校,去外地读四年书,中间只有寒假才回家。如今,他读研究生,没考虑国内的知名学校,没和父母商量自个儿申请了国外的学校。小博离家越来越远,以至于王阿姨时常在想,孩子对家的感情是不是太淡了,是不是不爱家。

据我所知,小博是那种从小就很独立的孩子,学习的事从来不需要家人操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多次获得数学竞赛冠军。其他同学的家长都以为小博报了补习班,还去咨询王阿姨报了什么补习班。王阿姨说,她和小博父亲从来没有介入过小博的学习,补习班也都没有给他报过。孩子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有本身的想法。王阿姨觉得,她越来越不懂孩子的内心了,大学去外地读的,现在还申请了去国外读研究生。她认为孩子的种种选择,好像都是在逃离这个家。

提及王阿姨强调小博的离家行为,小博说:“我很爱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也十分爱我。我也很想靠近他们,但是,有时候他们的爱让我觉得窒息。就我们家所有事,都是我爸做主,我初中读什么学校,高中读什么学校,大学要考哪个学校等等,全部是我爸给我规划的,连大学专业我都不能本身选。我一天天在长大,我有本身的主意,有本身的想法。虽然很多事他们会问我,但是整个过程让我很受挫,他们不仅听不进我的想法,还总是用他们的不雅观点来说服我,即使我不赞同他们的看法,最终的结果依然不会有任何改变,说到底,我感觉我本身的生活本身做不了主。因为所有一切都还是他们在决定。”

选择与父母保持距离,甚至是切断情感路径,往往发生在父母过度主导孩子生活的小孩身上。小博在父母的笼罩下,过得很不开心,他的离家不代表他不爱家人了,这其实是他对父母干涉他生活的一次出逃、一种反抗。可以说,小博对家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深爱他的父母、他的家。另一方面他选择远离他们,比如从小喜欢呆在亲戚家,去外地读书等离家行为,都反映了小博试图摆脱父母的控制和干预。

孩子早点“分家”吧,爸妈想要二人世界

张女士一直盼望着儿子小宇早点长大,早点独立,那么她和丈夫就可以专注在他们夫妻本身的小日子里。但是,她家儿子却不这么想。张女士说,有一回小宇爸爸漫不经心地抬起头看见一棵大树,就以此为由头,试探儿子的看法,跟儿子小宇说:“树大要分叉,儿大要分家,女大不中留,那你好久跟我分家呢?”原以为,平时很独立的儿子会说个十年后,最多二十年的样子。令人不测的是,儿子小宇想都没想,脱口而出:“50岁!”张女士说,当时她心理瞬间就“不高兴”了,“何时才有我们夫妻俩自个儿的空间呀……”

张女士的儿子小宇有些无奈地说,“我妈和我爸从来不会强迫我做什么,干啥都是引导我本身做选择,本身做决定,小的时候都怀疑过他们是不是我亲爸亲妈。他们跟我其他同学的爸爸妈妈完全不一样,我好几个同学跟我吐槽他爸妈今天要求他做了啥,明天强迫他必需干了啥。即便我的功课,他们也不要求我回回名列前茅。考好了,不会称赞我,考差了,引导我分析总结完了就带我出去旅游了。”小宇认为,父母从小的这种教育方式,太冷静了。50岁才想分家,其实是故意那么说的,本意是想在这种平淡的相处中,跟父母多积累些浓厚的感情。小宇希望,他可以多依赖父母一些,也希望父母老了多依赖他一些。

在提及孩子离家这个问题的时候,张女士说她特别希望孩子早点离开父母,早日开始本身的生活。她说,“我们家里都很简单,对儿子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就希望儿子健康快乐、好好读书,只要他付出了努力,读成什么样,我和他爸爸都能接受。然后就盼着儿子找个好点的工作,好好工作。我们都不会、也不想给他灌输什么价值不雅观、世界不雅观。因为我们不希望他成为我们家庭思想的复制品,孩子是独立的,有本身的想法,我们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除了正常的三不雅观,其他都让孩子本身去发现,本身去探索和打拼本身的未来。因此,孩子在我们眼中一直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未来离家,我们在情感上必定是有所不舍的,却也觉得这是再正常不外的一件事。现在就盼着儿子大学毕业,本身找工作养活本身,我和他爸全球旅游去。”

专家视角

离家是家庭生命周期的一部分

◎韩 静(心理咨询师)

所有的人,都是有着独立思想的生命个体,会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不同的关系系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家庭生命周期,简单来说,一个家庭是有生命长度的,如同人的一生一样,一个家庭在发展过程中,也会经历不同阶段。家庭生命周期的延展,意味着人除了年龄的变化,还会有人生想法、需求等的改变。年幼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粘连的,也就是说,孩子是离不开父母的,孩子的成长发展与父母有着深刻的联系。孩子长大后,会希望脱离原亲子关系,开拓本身的人生。

家庭生命周期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年轻人离开原生家庭,自我独立;第二,结婚,组建新的家庭;第三,拥有孩子,家庭身份角色发生变化;第四,孩子成长、离家,继续本身的生活。孩子总是要长大,离开原生家庭的。

离家是家庭生命周期的起点,也是终点。孩子离家,意味着孩子有了独立的需求,要正视孩子离家。首先,要认可孩子的成长与独立。其次,家长要学会罢休。随着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保持合理的距离,更容易提升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浓度。

成都晚报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宇少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91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