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和谐教育”价值不雅观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社会化大生产,人们缺乏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在“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不雅观的指导下,人类通过科学技术从大自然中肆意的开发和掠夺,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的生态危机,打破了人与自然原有的平衡与和谐,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池田大作认为:“现代的科学文明是以一种对立的关系去处理人与自然的,它的出发点是为了人的利益去征服和利用自然。” “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不雅观和践履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崩溃,人对自然的征服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导致了20世界人类面临着严重的自然环境危机。技术文明的危害还进一步导致了人的精神领域和道德领域的危机,威胁了人与社会,人与人,入与自身的和谐关系,正如池田大作所言:“现在有威胁我们弱体健康的物质危机,其次,有威胁心理健全的精神危机,而最后决定性表示出来的将是道德的危机,它将窒息我们的精神生活。” 他认为“现代文明最大的缺陷和歪曲,归根结底是在于使人们丧失了凝视本身的内面并加以正确引导的态度,所以他认为应该把“调和”作为生命的法则和心理世界的法则,充分意识到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自身保持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基于20世纪,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危机、精神世界的失落和道德世界的危机,池田大作认为,21世纪人类开始在国家、民族、社会、文化、教育、宗教、阶级、性别等一切层面上摸索“共生”和进一步深入的“和谐”在“环境与人”、“科学技术与人类”、“科学与宗教”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注重“和谐”,和谐应该成为21世纪的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价值不雅观,21世纪,作为全球化的时代,教育必需吸取20世纪的教训,培养孩子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个人内心世界的和谐,以达到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共存、共生,以促进“世界和谐”,“和谐教育”,21世纪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
(二)“尊重理解教育”价值不雅观
池田大作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在多元文化的社会,只有异质文化间的对话,尊重多元文化,才能带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彼此理解,促进社会的不变发展和世界的永久和平。池田大作高度重视“尊重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尊重理解教育”主要表示在两方面:一方面要尊重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首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为前提,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宽容,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多元文化理解,可以使得不同文化、宗教、人种和社会阶层学会保持和平与协调的关系,从而达到各国文化的共生与共荣”。 另一方面“尊重理解教育”要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价值不雅观,不同民族的文化,必然会导致截然不同的价值不雅观,价值不雅观通过信念、信仰、信义等形式来表达,不同民族的价值不雅观都是多元的,正由于多元价值不雅观的存在,对于同一事物,就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所以,对待每个民族的多元价值不雅观,就必需在彼此理解、彼此尊重,对不同民族的价值不雅观不仅要做到包容,并且还要学会尊重、理解、甚至接纳,真正做到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价值不雅观,做到“和而不同”。21世纪,是文明对话,理解、融合和共生的世纪,在这样的背景下,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和价值不雅观念的教育必然会成为各国教育的核心价值不雅观,这就要求各国在世界教育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教育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排斥和贬低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只有在世界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彼此尊重,共同发展,才能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世界公民教育”价值不雅观
公民的理解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取向,一种是国家取向,国家取向的公民不雅观视“公民”为特定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并以此一成员在共同体中所享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作为公民身份的内涵。别的一种是世界取向,而世界取向的公民不雅观则视“公民”为从属于全世界人类,不为任何特定政治共同体所垄断,也不因阶级、性别、族群、宗教信仰、党派等之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身份内涵,如史密斯所言“万国之上,犹有人类在”。池田大作认为:21世纪,由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各国不同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之间的矛盾、摩擦甚至对立、冲突将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不变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的今天,彼此依存的问题依然异常严峻,反对狭隘民族主义,消弭血腥搏斗,打击恐怖主义,尊重多元文化,祈求国际理解,倡导世界和平,在认同民族国家文化的同时,努力塑造世界公民的角色,具有公理意义和普世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池田大作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主要以是培养具有国际情怀、国际视野和国际合作能力的“地球公民”这样一种核心的教育价值不雅观,池田认为:“未来的地球公民是充满多样性,开放性和宽容性的人,他们作为好邻居、好公民和好地球人和其他人共同生活,从而可以为文明的“共生共荣”和人类的和平不变做出本身的贡献。” 池田认为:地球公民需要通过文明对话,宽容多元文化,尊重差异,对构建21世界的和谐秩序的建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1世纪,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导致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世界一体化趋势明显,培养世界公民也是大势所趋。莫里斯和考根等学者在对亚太地区6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教育进行比力考察的基础上指出,21世纪之初,作为主导全球发展的两大趋势,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主义将深刻持久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公民教育。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民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民不仅仅局限于国家范围之内,而是超乎国界之外,即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胸怀天下的“世界公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重新界定教育使命的基础时提出了世界公民的目标:培养和平、人权和民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所依赖的价值不雅观念;不能只强调认知学习,还要强调情感和行为学习;学做世界公民,是以把共同的价值不雅观念和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基础的。可见,“世界公民”不仅要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还应有国际知识和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世界公民”必然将成为21世界各国教育的核心价值不雅观,为此,21世纪,各国学校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帮手学生提高与来自不同文化、不同民族或不同国家的各种人交流和协作的能力,缓解和消除不同文化背景可能带来的矛盾或冲突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接纳、宽容、关心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形态、意识形态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顺应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多元文化共生的趋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普世价值和普世品质,具有全球共存,倡导世界和平的“世界公民”。
(四)“创价教育”价值不雅观
“创价”是创造价值的简称,在池田大作看来,人能够创造价值,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池田大作认为:“创价教育就是以人文本,创造人生价值的教育,其融合了和谐的世界不雅观,创造的人生不雅观和“利、善、美”的价值不雅观,同时,围绕创造幸福人生的教育目的不雅观而展开的教育理论体系。” “创价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创造化。人的价值在于创造,创造的目的就在于获得价值,为了人类的幸福,促进社会的福祉,最大地发挥人的内在潜能、个性和创造力,为人类的幸福和社会繁荣,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第二,生活化。“创价教育”,必然要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在自然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去培养人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创价教育”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目的在于改变生活,让人类过上幸福的生活。第三,社会化。“创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性,主张学校教育必需和社会相联系,反对把学生关在学校里面实施“课本教育”,倡导为学生营造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和教育渠道,并提出了“生活学习化,学习社会化”的标语,为学生的心灵提供更开阔的世界。第四,自然化。“创价教育”,提倡自然教育,讲究顺其自然,池田认为,只有自然的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打开学生的创造大门,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强调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唤醒的过程,强调学生在自然中的亲身参与与实际体验,重视学生的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校成为创造的摇篮。第五,人性化。池田大作认为“创价教育”的核心是“以报答本”,强调教育的人性化,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最高宗旨,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人性与自由发展。第六,个性化。“创价教育”要充分必定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关注每一个孩子创造价值的可能性,始终把孩子的幸福放在教育的首位。池田大作提出人的价值在于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创价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过上有价值的生活,“创价教育”的价值不雅观。21世界的教育目的就是充分挖掘人的价值潜能,发挥人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使人过上幸福的,有价值的生活,幸福是人生最终的目的,教育也应以人生幸福为最终目的。这种教育理念,正是“创价教育”价值不雅观的核心,过上幸福有价值的生活,是21世纪各国教育的核心价值不雅观,“创价教育”符合21世纪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满足了教育对现代人的期许。
(五)“生命教育”价值不雅观
池田大作的生命教育理念来源于他的生命不雅观,池田提出“共生不雅观”,即众生平等,人并没有什么优越性,不能高居万物之上,对万物实行主宰,尊重生命不仅仅要尊重本身的生命,还要尊重别人的生命,更要尊重宇宙万物生命,池田指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万物的尊重,永恒的生命不雅观才是创建文明之路,只有真正地懂得生命的根源,生命的价值,人类才能终将走向文明之路。生命教育在世界范畴内是属于一个新型的教育概念和教学门类,它是在西方社会频频上演暴力、毒品横溢和男女性关系错综紊乱的一幕幕人间丑剧的情状下,被美国知名作家杰·唐纳·华特士首先提出的。在华特士所创建的“阿南达村”学校,“孩子们所学习的是如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只是如何找到一份工作、一种职业;他们必需懂得如何明智、快乐并且成功地生活,而不违背本身内在深层的需要;当然,更不会执着于金钱和权力。” 自工业社会以来,随着人口数量的不竭膨胀,对物质世界的过分肆虐,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污染严重,造就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人与人关系的冷漠,人与社会的矛盾,人的精神世界的迷茫,导致了精神性疾病和自杀行为的增加,这些都前所未有对威胁着人的生命与尊严,在这种背景下,池田大作强调生命的尊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世界的和平,强调重新尊重人的生命尊严,确立人的意义与价值,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而达到“共荣”的景象,已经成为21世纪的重大社会问题。池田大作认为21世纪的关键词是“生命”,21世纪是从“科技的世纪”到“生命的世纪”,这两个世纪的转变是要摆脱工具理性对人性的颠覆和压抑,重新确立人的意义与保留的价值。为此,21世纪,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没有生命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为此,21世纪的生命教育,要安身于每个学生的个人成长,以报答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让每一个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的同时,还要帮手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这才是生命教育的真意。
(六)“和平教育”价值不雅观
20世纪30年代,池田还在读中学,当时,日本为了在亚洲扩展邦畿,开始强迫年轻人前往战场,池田大作亲眼目睹了日本政府利用教育的工具,将孩子培养成为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的“兵士”,并且池田大作的四位长兄也在战争中牺牲,这些惨痛的经历,使得池田大作对日本的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对池田大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和平的种子,为此,他将一生的全部精力和心血倾注在国家和平等或者之中,致力于世界的永久和平。池田大作认为:教育不该该成为政治的附庸,而应该成为人类和平的堡垒和人本文化的守护者。池田大作将和平称为“积极的和平不雅观”,所谓“积极的和平不雅观”指的是不同于传统的“无战争状态”的和平不雅观,而是强调人类要解决的课题,不仅仅是实现没有战争状态的这样一种“消极的和平”,而是要实现一种积极的,能从根本上改变威胁“人性尊严”的社会构造的和平,这才是和平的真正意义。池田大作说“世界和平不是依靠政治领导人签署条约或者商界领袖进行经济的合作就可以实现,只有在人民之间,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建立起最深层的互信,才能实现真正永久的和平。” 池田大作追求的和平不是短暂,一时的世界和平,而是追寻世界的持久和平,他认为实现世界和平的路径,在于和平文化,对话和教育,于是,他一方面通过寻找最遍及、最绝对的标准,也就是维护生命的尊严,以生命来看待人,把和平植根于彻底的生命标准,来激发起人来的“遍及的爱”,爱人类,爱世界,通过和平文化来寻求实现和平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其次,池田大作还把实现“世界和平”的愿望,寄托于后代的教育与对话,主张实现“世界和平”的重要实践方式就是通过创办学校和教育,培养儿童的和平意识,在教育理论和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生命价值,树立以人文本的根本不雅观点,渗透和平教育的不雅观念,倡导和平对话,为世界和平贡献本身的力量。池田大作认为21世界是和平的世纪,虽然全球仍然存在局部的冲突,在经历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人民深深地体验了战争对世界的破坏,也正因为有了这种体验,21世纪的人们才会更加热爱和平,和平不雅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维护和平的力量也在不竭壮大,各国的教育都渗透着“和平教育”的理念,“和平教育”要求各个民族能够树立正确的宇宙不雅观和生命不雅观,扩大人类心灵的交融,思想的对话,进行“世界公民”教育,培养全人类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形成一种“世界公民”的文化自觉与责任使命,21世界下的“和平教育”理论和实践是实现“世界和平”的真正力量。
(七)“幸福教育”价值不雅观
池田大作认为:教育的核心就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帮手每个人实现本身的幸福,幸福是人们对本身保留与发展等需求现状的一种满意程度的主不雅观体验。池田大作把幸福分为“绝对的幸福”和“相对的幸福”,绝对的幸福指的是“生命本身的跃动、充实而感到的幸福”,而“相对的幸福”指的是有欲望得到满足的幸福,这种幸福常常以来与外界”。池田并不否认“相对的幸福”,但是池田指出“真正的幸福是需要从内心深处去缔造,而不是通过外在欲望的满足来实现,真正的幸福在于返回自我,争取自我的成长和内在充实的人生,从生命深处洋溢出来的幸福感” 。池田大作认为幸福教育就是让每个人完成自我建设,从而家庭、社会乃至全球进入到幸福的时代,教育的全部价值在于追求人类的和谐幸福,实现世界长久的和平与人类的幸福是池田大作先生人生奋斗的最终目的。正如在北京师范大学和日本创价大学联合主办的2008年“和平与幸福”主题池田大作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贺词中指出“教育的本意不在于从外界灌输知识或信息,而是教育学生如何把知识和信息用于人类幸福、世界繁荣和世界和平”。幸福教育,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各国把幸福作为教育内容,树立正确的幸福不雅观,培养学生理解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既是教育的目的,也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同时,幸福教育也为学生的未来幸福做准备,实现每一个个体的幸福,从而实现全人类的幸福。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一步文明,“和谐世界”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幸福教育,已经成为全球共有的价值取向,已经成为21世纪的教育的核心价值不雅观,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培养目标,同时,这也是21世界教育的使命和价值所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