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耶鲁教授直言:中国教育不转型,就只能培养最低端劳动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kfiwjgg 发表于 2019-1-10 17:1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kfiwjgg
2019-1-10 17:11:04 8980 20 看楼主
作者:陈志武

来源:饭特特稀(ID:daneibl)







陈志武,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金融学教授,香港大学经济学讲席教授

01

产业结构难转型,教育有责任

我不是研究教育的专家,但是,这些年看到国内(的教育),特别是我本身从小在中国受教育,然后又去了美国,自然有许多不雅观察和体会。

到目前为止,我这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学校。1968年在湖南茶陵县开始上小学,1979年读完高中在长沙上大学,1986年去美国读研究生,1990年毕业以后至今一直在美国的大学教书。

我有两个女儿,一个15岁,一个13岁,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这些年看着她们在美国上学。同时,也因为我跟国内的一些大学一直有不少交流,所以基本能看到国内同行和教育界学者、业者每天的运作目标。

这些经历和不雅观察让我确实感触比力多,特别是这些年看到这么多从国内培养出来的杰出高材生,他们在专业上这么突出,但思维方式那么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又那么差,除了本身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本身,让我非常痛心。

由于国内教育体系以及教育理念的僵化,绝大多数中国人再好也只能做些技术活,难以在美国社会或其他非华人社会出人头地,这些都很悲哀。本来没有全球化时不知道这些,但现在中国人也走出去了,跟其他文化、教育背景的人一在一起,就知道彼此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了。这些问题的根子都出在教育上,包罗正式的学校教育、家教和社会文化教育。

我们说,中国社会现在处于转型时期,尤其是经济领域面临很大的挑战。现在提得比力多的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这一点大家都讲。但想想中国为什么建设不了创新型国家?为什么这么艰难?光靠在街上挂很多横幅、标语,在核心报纸上颁发一些社论,就能把这个国家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不少。比如,讲到中国的公司品牌,不管是广东,还是其它省份,都很难建立品牌。所以,难以通过品牌赚更多钱,而只能制造一些玩具或者说制造一些衣服、鞋、甚至一些机器和电脑,只能是卖苦力。

为什么难以建立品牌、难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原因当然包罗法治制度、产权庇护以及国有制的问题,但也与中国教育体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关系非常紧密。

02

美国教育重通才,中国教育重技术

从历史来看,产业结构本身的变化跟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和教育结构的变化总是相辅相成的。例如,本来中国的科举考试,从某一种意义上,科举考试对于专制的农业社会是够用的,是可以行得通的。回过头看,过去中国尽管统治是专制的,但实际上那时候的政府是小政府,当官的也用不着像今天这样宏不雅观调控经济。当时的考试只是考四书五经,我觉得科举对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是合适的,对当时的“小政府”来说也够用。

可是,现在的教学与考试内容就很不一样,也会并且应该与时俱进。例如,中国经济今天以制造业为主体,这当然就需要有很多的工程院院士,大学要培养很多的工程师。比拟之下,美国的办事业占GDP的85%以上,所以美国的教育体系侧重点就不同,是侧重通识教育,培养通才。

在中国和日本变为世界工厂之前,几乎所有的美国州立大学和一些工程学院都非常侧重技能型的工程系科,像中国的大学一样侧重理工训练。但是,我发现过去的四五十年,特别是三四十年,随着制造业向日本、韩国和中国转移,美国大学的教育内容经历了一个全面的转型,转向通识教育。

所以,在耶鲁大学,我们对本科生的培养理念是:任何一个在耶鲁读完四年大学的毕业生,如果他从耶鲁毕业时,变成物理、电脑、化学或者是任何领域的专家,我们会觉得那是一种失败,因为我们不希望四年大学教育是培养专家,让他们在某一领域里面投入那么深,而忽视掉在其它更广泛的做人、做公民、做有思辨能力的人的机会。

我们不主张他们在某个工程领域、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在大学时期就成为专家。如果有学生在大学四年时真的成了专家,我们不以为那是一种成功,反而会是一种失败。

当然这也跟耶鲁这些年出了那么多总统有关系,以至于我们的历史系教授就想,既然以前出了这么多总统,说不定今天在校的哪个学生以后也会成为总统,怎么办?于是我们就开一门大课,叫做“大策略”,由两个研究世界史最出色的教授轮流讲,这是持续一年长的课程,是一种非常综合型的训练,讲到孙子兵书、管子经济、古希腊策略等等。

中国的教育则侧重硬技术,由此产生的人才结构使中国即使想要从制造业往办事业转移,也难。产业结构也受到教育内容约束。在中国,从幼儿园到小学、大学、再到研究生,一直都强调死记硬背为考试,强调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技能,特别是科学和工程几乎为我们每个中国家长、每个老师认同,这些教育手段、教育内容使中国差不多也只能从事制造业。

为了向创新、向品牌经济转型,就必需侧重思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只为考试;就必需也重视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的训练,而不是只看重硬技术、只偏重工程思维。离开市场营销、离开人性的研究,就难以建立品牌价值。

03

美式教育:课程安排宽泛,不排名次

为了支持以办事业为主的创新型社会,美国的学校是如何办的呢?我有两个女儿,老大现在读高二,老二在读初二。她们的经历大概是这样:首先,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四年级前,没有家庭作业,下午放学就放学了,周末就是周末,不消担心学习。

老师如果安插作业给学生,很多家长会抱怨,说“你怎么给我的女儿、儿子这么多作业,那他们还过不外日子了?他们一生的幸福是我们更关心的,你不要让他们回家后每分钟都花到作业上,最后他们变成了人还是变成了机器?”所以,学校与家长谈判的结果,往往是这样一个结局:美国的幼儿园、小学四年级以前都不会安插作业。

有没有考试呢?初一之前没有考试。而这一点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可能觉得奇怪,没有考试学什么东西?你安心好了,美国学生学的东西很有意思,比如,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他们的课程安排往往比力广泛。

甚至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女儿她们每年都会有科学、一般人文社会、语言方面的内容,一共有三四门课程。每门课程完全由老师决定用什么教材,教什么内容。比如,在人文社会课程方面,可能是本年重点了解一下亚洲不同的国家,以前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等等;明年了解非洲、拉美等等。从幼儿园到小学,讲的深度会慢慢地上升,但差不多每年或者每两年会绕着五大洲兜一圈,这是一种非常广泛的了解。

你想一想,如果这些小孩以后出去做办事业、做市场营销、做外贸,如果他们对其他的国家一点都不了解,怎么能行?而有了这些从小学到的知识,今后到哪里去“全球化”,都不会有问题。当然,沿着这种方式去培养,很容易让我们说:“他们怎么能够做工程师、做专家呢?”但这也不妨,美国本身不需要这么多工程师,因为制造业已经由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胜任了。因此,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决定其教育知识的结构,反过来,教育知识结构又会决定其经济的产业结构。

别的,美国幼儿园、小学从来不会给学生排名,没有考试当然不会去排名。给奖状的时候是怎么给的?是每个人给一个。我以前就觉得纳闷,每个学生给一个奖状,总得有一个说法吧?后来仔细一读,老师按照每个小孩的特长,哪方面很突出,就给他阿谁奖状,更多的是鼓励每个学生:你首先是你本身,不管你数学好不好、语文好不好、画画好不好,还是历史好不好,只要你哪方面比力突出,有较强兴趣,老师了解以后,就会给你写一个这样的奖状。

这跟中国是完全相反,初一之前就给班里的学生每个礼拜、每个学期做排名,经常考试,这很残忍,因为这么小的小孩,还没有长大成人,还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就要开始面对别人告诉他“你不行”。这样的结论,对人的个性来说,没有比这种东西更敌意和更具破坏性,让这么小的小孩就对本身失去信心,就觉得本身不如别人。

04

美式教育:思辨能力的训练

思辨能力的训练在美国是自幼儿园开始就重视的强项。这具体表示在两方面:其一是课堂表述和辩说,自托儿所开始,老师就给小孩很多表述的机会,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颁发本身的看法、谈谈本身的经历,或者跟别人辩说。

另一方面,就是科学方法这项最基本的训练,多数校区要求所有学生在小学四、五年级时都能掌握科学方法的本色,这不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打好基础,并且为他们今后作为公民、作为选民做好思辨方法论准备。

我们别小看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性,因为即使到现在,我经常碰到国内的博士研究生,甚至是所谓的科学家,从他们做研究、思考问题、写论文的方法上,很难看出他们真的理解科学方法的本质和基本做法。

这是什么意思呢?在我女儿她们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就会花一年时间讲科学方法是什么,具体到科学的思辨、证明或证伪过程。她们就学到,科学方法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和假设,第二步是按照提出的问题去找数据,第三步是做分析、检验假设的真伪,第四步是按照分析检验的结果做出解释,如果结论是证伪了当初的假设,那么,为什么错了?如果是验证了当初的假设,又是为什么?第五步就是写报告或者文章。——这个过程讲起来抽象,但是,老师会花一年的时间给实例、让学生本身去做实验。

这种动手不是为考试,而是最好的学习,让人学会思辨,培养头脑,避免本身被别人愚弄。这种动手所达到的训练是多方面的,尤其是靠本身思考、靠本身找问题,这非常出色。



实际上,如果按照我女儿她们在小学四年级就学到的科学方法标准去判断,国内经济学以及其它社会科学类学报上颁发的许多论文,都没法及格,因为许多论文只停留在假设的层面上,然后就把没有经过数据实证的假设当成真理性结论。这些都跟我们没有从幼儿园、从小学开始强化科学方法的教育训练有关,跟没有把科学方法应用到关于生活现象的假设中去的习惯有关。

在小学没有考试,学生还做什么呢?我女儿她们每个学期为每门课要做几个所谓的“项目”,这些项目通常包罗几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针对本身的兴趣选好一个想研究了解的标题问题或说课题。第二是要找资料、收集数据,进行研究。第三是整理资料,写一份作业报告。第四是给全班同学做5到15分钟的讲解。这种项目训练差不多从托儿所就开始。我觉得这一点很有意思,刚才讲到品牌跟市场营销很有关系,因为品牌、市场营销都跟表述技能有关。

关于研究性项目,我的大女儿在五年级时,对北京的气候感兴趣,她在社会课上对其做了一项研究,把北京一年12个月中每月降雨量、温度的历史数据收集起来,然后计算历史上每个月的降雨量的最高、最低与平均值,计算每个月温度的最高、最低与平均值,然后再分析这些跟北京的其他天文、地理情况的关系,写好报告以及讲解文稿,她在全班同学前讲她的这些分析结果。我觉得这样的课程项目研究与讲解是非常好的一种训练。

实际上,她在小学做的研究与写作跟我当教授做的事情,性质差不多,我做研究上网要找资料,而她也是为每个标题问题上网找资料、做研究,她写文章的训练也已经很多。这就是美国教育厉害的地方,你看一个小孩,在研究思考上已经这么成熟,以至于到现在,我跟我女儿说,她很快可以做我的研究助理了。但在国内,一些本来很聪明的人即使到读博士研究生时期,还不必然具备这些研究素养、研究能力,有些研究生连做个研究助理可能还不合格。

05

有思辨能力,方有经济转型

正因为这种思辨能力的培养,现在我跟女儿讨论问题时,她们一听到任何话,很自然地就会去怀疑、审视,然后就看能否找到证据来证明这个话逻辑上或者事实上、数据上站不住脚。这种习惯看起来简单,但是对于培养独立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毕业以后,特别是大学毕业以后,不只是简单地听领导的话的机器,这些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的开端。

当然,思辨对于美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是很自然的,有时候我也想,美国这个社会真的蛮有意思,不管是聪明的、还是笨的人,不管是有能力的、还是没有能力的人,每个人都觉得本身很厉害,每个人都觉得本身是个人物,对什么事都会有一番高论。

正因为这样,美国100个人里,随便挑80个,那80个人都可以把他的思想、想法和他要卖的东西表达得很清楚,能够给你足够多的说服力。这也是为什么市场营销这门学问是在美国出现、发生和发展的。

美国教育体系给每个人都提供了那么多自我表述的机会,等他们长大后,特别是念完MBA以后,在他们介绍产品和本身的研究与想法时,至少不会站在一班人面前就发抖,没办法说出话来。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到这个地步时,特别是在产业结构上、品牌建立上、创新型国家方面都有非常多的愿望和渴求时,实现这种教育转型尤其重要。

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教育的转型,需要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公民、思辨型公民。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中国恐怕只能继续是给世界提供低级劳动力的工厂。



长按二维码关注 鲁稚的阳台(ID:luzhi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HELENA 发表于 2019-1-10 17:11:33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HELENA
2019-1-10 17:11:33 看楼主
扯淡,美式教育才会出现更多的低端劳动者。他们从小学教育就开始出现阶级化了,有钱上私立花大价钱以后当精英,没钱上公立玩几年以后当蓝领。2013年年美国官方统计美国有3000多万的文盲半文盲,19%高中毕业生看不懂报纸,就因为这样所以美国现在有几百个邪教组织,还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地球是平的不是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bbb441624 发表于 2019-1-10 17:12:23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bbb441624
2019-1-10 17:12:23 看楼主
头条的杠精真多,作者再说教育你要扯你呢?中式教育就是死记硬背错了吗?还德智体美,现在很多人连基本的德都没有。加减乘除都会吧?那么这些东西是怎么出来的?死记硬背出来的?你就算是一只猪能吃能睡社会都需要你,更何况是人?兴趣不重要?搞笑呢,。承认别人优秀很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不行?有的人真的是脑子里是吧?看见国外留学的就是叫洋人了,忽悠你了?对比一下心里就受不了?中国就是像这样的垃圾太多了,接受不了别人的好,更别说学习别人好的地方。还有一些人眼睛不需要就捐献了吧这篇文章只是别人的不雅观点,没让你去改变,就算想改变也是国家做的事,懂了吗?没有忽悠你,也没让你做什么。如果还是不懂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我觉得头条睿智很多。这是我的不雅观点。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ey5173 发表于 2019-1-10 17:12:46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ey5173
2019-1-10 17:12:46 看楼主
严格来讲,我本身亲身体会,是赞同陈教授不雅观点,当今社会考大学无非就是进入公务员,事业编制,所谓当官,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大奇葩,在小学阶段就分三六九,分快班,中班,慢班,这种教育方式,是准备培养几个尖子生,但对绝大部份学生是不公平的,对少数人有益,对千千万万没进入体制所人,是种损害,钱学森要有,但也需要成千上万普通建设人才,中国式教育好像一花独放,而美国式教育好像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wei450391168 发表于 2019-1-10 17:13:46 | 只看该作者
5#
wei450391168
2019-1-10 17:13:46 看楼主
美国教育分三六九等。如果一个普通人想脱颖而出太难了!!!欧美都是精英教育,宽松的教育是给平民准备的,而私立教育才是给精英准备的,所以说欧美是阶层固化,平常人很难上去,除了少数几个外,都是阶层代言人!华裔即使受到了良好教育也是三等公民,即使是科学家也会遭受歧视,我不知道这位教授目的安在,是在贬低我们的教育,还是崇洋媚外?其真实想法不言而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beiyue136 发表于 2019-1-10 17:14:16 | 只看该作者
6#
beiyue136
2019-1-10 17:14:16 看楼主
这是一篇好文章,对中国的教育认识很清楚,提出的看法和不雅观点非常正确。说的好: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教育的转型,需要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公民、思辨型公民。中国的学生,离开学校后,一开始很难融入社会,感觉学校和社会反差很大。学校,可以是社会的缩影,世界的缩影,学校不能与社会和世界脱钩。的确,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对人文,社会,科学等的感知,认知,思辨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dreamer 发表于 2019-1-10 17:14:42 | 只看该作者
7#
dreamer
2019-1-10 17:14:42 看楼主
米国教育是打等级不给分数的,要上好大学,要一直以来累积成绩到高中毕业都是A等。作业全是思辨能力培养哪种模式。孩子需要提出问题查阅调查很多资料,本身得出结论的那种,所以他们培养的都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研究性学生,不是我们中国的死记硬背唯一答案得分那种考试和评价体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谣瑶 发表于 2019-1-10 17:15:12 | 只看该作者
8#
谣瑶
2019-1-10 17:15:12 看楼主
你女儿也就是做办事业的料,不会成为有技术、会制造的人。放学以后安插点作业是正确的,美国的教育,明面的作业没有,但却不是没有作业,给一个标题问题做很长时间的调查、搜集资料比中国的作业还难!你女儿放学以后只玩不学习了?纯是屁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adgjm1353775696 发表于 2019-1-10 17:15:33 | 只看该作者
9#
adgjm1353775696
2019-1-10 17:15:33 看楼主
别出来丢脸了,看看美国台上的那些美国教育培养出来的政治精英们就知道美国教育多失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wei8287 发表于 2019-1-10 17:16:21 | 只看该作者
10#
wei8287
2019-1-10 17:16:21 看楼主
我认为,国内目前大学教育挺好的,合情合理,符合国情。
就说说国内大学是个什么情况,套用我曾经大学的教授的话来解释吧。
国内大学分为这几种。
1,地方性大学。
这类大学,培养的学生主要针对本地人才培养,教育内容简化,学习内容并不博识,能按照本地情况制定培养,内容少,但具有针对性,所以这些大学出来的学生,在大学附近就业基本没问题,但出了大学影响地,就不好使了。
2,省级大学。
培养的人才,无疑是适应本地人才的中层。是本地人才和本地建设的中坚力量,充实在各个领悟内,绝大部分可以在省内流通,但出了省,可能也会有一些不服水土。
3,全国性大学。
这类大学培养的人才,并不是目的让出去做重复性的工作,是行业内顶尖的人才培养,不论所学是行业前沿,还是未来走向,都是这个行业领导者,探索者,扛大梁的承担者。这些人才是行业发展、国家发展的领头羊。
国内大学分级,高考竞争压力也巨大,不同的学习环境,只有考学习能力去鉴定,国内人才足够支撑国内的发展,也充分说明教育体制并没有问题。
这些的分段分级,也能适应各类学习能力的人在获得相应的学习环境,不然你让一个学习能力为渣的人去上清华北大,就那里的学习环境,不仅是浪费有限的教育资源,也是对这个人的精神摧残。
所以,不消抱怨教育体系,努力学习才是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kfiwjgg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8980 | 回复:2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