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丨一个可怕的现象,几乎涉及到每个家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坚少 发表于 2019-3-12 09:5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坚少
2019-3-12 09:51:32 6146 18 看楼主


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标的目的,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
01
现在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去伴侣公司谈事,说到团队建设,他困惑地说:“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简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员工,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富二代”,在人们印象中与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划等号,顾名思义是因为家里有钱、宠溺,造成孩子不懂事。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相反,穷人家的孩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弊端。
这个现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补偿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
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穷了孩子,是他们的教育信念。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习惯了伸手讨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钱,消费远远超出他的能力。
更要命的是,责任心几乎为零。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这种心态会让身边的人对他有很大意见。人际交往上彻底失败。



02
补偿心理,是长辈的自我安慰。
10年前,穷人勇于承认本身的不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能够保持清醒:我们家境不好,你要多扛责任,自强自立;
如今,各种创富神话冲击社会各个阶层,越来越多没有创富的人,把责任推给机遇、社会不公、阶层固化,因为看不到希望,只能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我不管你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你都有。
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
限于本身的眼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个错误: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
他们的孩子不管学习好不好,反正从来不洗内衣、不打扫卫生、见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不妨。
这样直接导致孩子的责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后,成了团队里做事不动脑筋,出问题就想推卸责任的小公主小王子。
他们从没把本身当成一个完整的人,可以对某个综合性的项目负责,而是一枚螺丝、一个零件,幻想后面有为本身收拾战场的家长。
富人穿100块钱的衣服是节俭,穷人穿同款就是穷酸。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贫穷的父母往往培养了孩子过剩的自尊。为了不让别人说本身的孩子是穷人,干脆不让他们穿100元的衣服。
然而,自尊是虚无的,生活是现实的,虚荣不能帮任何人撑过一生。
贫穷家庭的这种自尊教育,让孩子特别“晚熟”。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为一日三餐、十年后的生活搏命时,他们却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能成功。
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标的目的,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
结果,富人家的“穷二代”越来越富,而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穷。



林青霞人生最抑郁的时候,圣严法师送给她8个字:面对、接受,处理,放下。这8字方针,同样适用于家境不如意的父母。
为人父母真正的成长,是能够正视本身人生的失败,反思本身的原因。有一位父亲在饭桌上对他的孩子说:“我这辈子才华和努力都够,失败的原因是个性太强、处事不圆滑。”
后来他又多次反思这个问题,以至他的孩子很早就开始看心理学的书,一直特别重视本身的情商修炼。
父亲身上失败的成因,在他的孩子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如果他没有坦诚面对,而是怪家庭怪社会,后代可能就会在偏执的怪圈中,变得又穷又骄傲。
家长坦诚面对本身的不足,比故作坚强更有威信。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跟住在罗马的人比,父母与孩子合力的每一分努力,毕竟是离罗马一天天近了。
面对、接受、处理、放下。愿天下为人父母者,都坚信父母比学校更有力量,再大的教育资源差异,也比不外父母心态的差异。
比来看到太多穷人家的“富二代”,工作中畏难,自尊心超强,做不得,说不得。
教育的差异,会让贫富差异定格,甚至加剧。而这种差异,不是你上什么学校,而是你的父母能否以平常心面对本身的处境,在反思与成长中,摸索教育的方法。



03
一碗面,害了一个孩子,却惊醒全国无数父母!
一个奶奶经常带着放学的孙子到学校旁边的一家牛肉面店吃面才回家,他们经常点两碗面,每次吃面之前,奶奶总是将本身碗里的牛肉夹到孩子碗里,然后笑呵呵地看着囫囵吞枣的孙子大口大口地吃。
你没有把牛肉给我
这家面店没有办事员,面条一般是老板煮好后,客人本身来端的。这一天,奶奶来端面的时候,干脆拿起筷子,将本身碗里的所有牛肉都夹到别的一个碗里,然后才端着两碗面到孙子面前。店主看到这情形猛摇头,但没吭声。
奶奶微笑着让孙子吃,但孙子盯着奶奶的碗,皱了皱眉毛,“奶奶,你今天怎么没将牛肉给我?”
奶奶说本身的牛肉已经在端来前全部夹给他了,但孙子不相信,在那里大叫:“你骗人!你必定将牛肉偷偷藏起来了!”一边叫嚷一边用筷子往奶奶碗里掏,竟然将全部面条都掏在了桌子上!
奶奶露出无奈的表情,一边说你真不听话,一边用筷子将桌面上的面夹回本身碗里。
我的面不卖给你
“那必定是被你偷吃了!你怎么能这样?我不吃了,不吃了……”周围的食客都匪夷所思地看着这个小霸王。
奶奶叹了一口气,“不吃会饿肚子的,那我再买一碗吧!”
正要开口,店老板冷冷地说:“不好意思,我的面不卖给你们了!”
奶奶无奈地坐回去,“我的牛肉已经给你了,我真的没偷吃!”
这时生气的孩子愤怒得连脖子上的青筋都露了出来,一伸手,竟将桌面上两碗面都打掉,气呼呼地走了,奶奶灰溜溜地跟在后面。
周围的人投去谴责的目光,这孩子也太霸道了,这个奶奶怎么能这样溺爱孙子?
没多久,孩子带来了一个男人,看样子,应该是孩子的爸爸,后面跟着的奶奶在抹泪。
这个男人一进门径直找到了店主,说:“给我三碗面!”然后气呼呼地坐下。
我买的面,我说了算
店主没吭声,给他们做了三碗面。三碗面一放下,男人将其中两碗面的牛肉全部夹到了孩子面前,“老板,过来!”当店主走近后,男人敲着桌子说:“我给钱买的面,我喜缓洗砦篚么吃就怎么吃,我喜欢给我儿子吃就给我儿子吃,你看,我全部夹给了我儿子。现在我们还不想吃你的面了!”
说完,往碗里吐痰、吐口水!!然后甩下了100元,牵着孩子的手走了。
店主生气得掉泪,说当初拒绝卖第三碗面给婆孙,是希望能让孩子意识到错误,还想让白叟知道那样溺爱孩子是不合错误的,没想到给本身招来侮辱,这个社会好人难做!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本身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中国的家长常常把这个可怕的礼物完完整整地送给本身的孩子,这个礼物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是“重智轻德”。其表示是中国父母对孩子溺爱成性,片面注重智力的培养。



04
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形式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外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
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伴侣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竭。
这样的孩子自认为本身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3、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
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爱护保重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日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5、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
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单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并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包揽代替
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手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揽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j绝不是耸人听闻。
7、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本身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
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示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8、剥夺独立
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9、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
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便宜力的种子。
10、当面袒护
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不雅观念,并且不时有“庇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05
中国俗话说:“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
这是告诫家长怎么样去教育本身的孩子,怎么样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职责。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首先走出爱的误区。
经常被过度溺爱的孩子,他们觉得大人所做的一切, 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不懂得为人着想, 也不知道大人的艰辛和付出。
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性格自私自利、骄横乖张,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他们甚至不懂得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
这完全是孩子的错吗?不要只是抱怨,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样懂事,我家的孩子却是个小霸王。孩子从懵懂无知到变身霸王并非一日之功,当孩子习惯了索取,他们就忘记了感恩,他们总在希望别人不竭地给予,也不会想到本身要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情。
所以,爱他就教他学会分享,爱他就让他懂得感恩!
(本文由“徐洁本真教育”,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txsbo 发表于 2019-3-12 09:51:52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txsbo
2019-3-12 09:51:52 看楼主
中国最毁孩子的行为~~春节给孩子压岁钱!一年又一年的培养孩子不劳而获的思想![流泪][流泪][流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季希若 发表于 2019-3-12 09:52:48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季希若
2019-3-12 09:52:48 看楼主
国家一直提倡,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中国的父母,就是在这种标语下,培养本身的子女,是中国的教育失败,才有今天的,穷家富二代家庭,比分数都是学校的杰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413191962 发表于 2019-3-12 09:53:39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413191962
2019-3-12 09:53:39 看楼主
一碗面,害了一个孩子,却惊醒全国无数父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ずAlbeeず 发表于 2019-3-12 09:55:06 | 只看该作者
5#
ずAlbeeず
2019-3-12 09:55:06 看楼主
招工不敢招穷人家招穷人家孩子?你招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陆党华 发表于 2019-3-12 09:55:57 | 只看该作者
6#
陆党华
2019-3-12 09:55:57 看楼主
孩子应该让妈妈教育,我人认为把男人的工资加成两倍,女人在家看孩子做家务,因为老祖宗留下的一句话没错,贤妻良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Sophia_ 发表于 2019-3-12 09:56:22 | 只看该作者
7#
Sophia_
2019-3-12 09:56:22 看楼主
中国的教育害了一代又一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101网校 发表于 2019-3-12 09:57:16 | 只看该作者
8#
101网校
2019-3-12 09:57:16 看楼主
很理解店老板,换我也这样做。现社会好人难做,昨天上午在综合市场门口,看一推:粮的力工很吃力的把一满车面粉仃在仓持门口。我好心去给他开门结果店主来了说把门拉坏了。所以好事还是少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孤单的我 发表于 2019-3-12 09:58:06 | 只看该作者
9#
孤单的我
2019-3-12 09:58:06 看楼主
中国人溺爱孩子的同时却又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感恩,中国虽有仁义礼智信却没有感恩节?中国人教育下一代总是用不妥家不知材盐油米贵,不做结婚生子不知父母恩来教育人,国人的教育理念成旧原于受教程度偏低以及社会风气衰败种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蓝天大海 发表于 2019-3-12 09:58:59 | 只看该作者
10#
蓝天大海
2019-3-12 09:58:59 看楼主
这究竟怪谁?孩子有责任,爱劳动,什么事也主动,就是没成绩,请问当下中国哪所大学接收,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坚少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6146 | 回复:18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