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控制本身教育孩子不发脾气?改变情绪的这几个技巧必然要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уì°妃 发表于 2019-3-22 15:3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уì°妃
2019-3-22 15:33:07 4673 0 看楼主
父母跟孩子发脾气很正常,不外,问及父母们生气的原因是什么,回答却惊人地一致,总结起来就六个字:孩子不听话呗!

简单的六个字,能够囊括父母和孩子"摩擦"的全部原因吗?

或者换个说法,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这种"摩擦",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孩子的不是吗?

问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和太多的父母接触的过程中,很少听到父母们谈到本身在这个过程里,哪些想法和做法是有问题的,在这些父母的眼里,有问题的永远是孩子。

大多数父母生气,只是在宣泄本身的糟糕情绪罢了,那我们来看看情绪是什么?

假如说把生命比作一个地球的话,情绪就是各种各样的天气。

有时候我们会经历阳光灿烂,有时候也许会刮风下雨,这些是生命传递的信息。

如果家长有坏的情绪,出口必定是孩子,因为孩子是家里的弱势群体。所以当我们歇斯底里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是我们没有办法去处理那些积压的脾气和坏表情。



那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多情绪呢?

情绪其实是底层的操作系统,像手机一样,有的人用iOS,有的人用安卓,大家版本型号都不太一样。

你后天学习的知识技能,都是安装在底层操作系统上的,一个一个的APP。

有人说:"学了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我们后天学习的东西,都是理性的,理性是把人往回拉的力量。

但是驱动一个人的,其实是他的内在感受、他的情绪、他的底层操作系统。

我们都会有情绪冲动的时候。如果你生气了,你会被愤怒、被恐惧控制,就好像手机系统崩溃,所有APP全废了。

你所有的后天学的知识、技能、理性都不能说服你。

知识的调用需要时间和思考,情绪却是一瞬间的体验。

作为家长,要学会办理好本身的情绪。

想改变在潜意识里装了20/30年的APP,谈何容易。

你至少可以觉察一下,我内在是不是有很多的按钮,我是不是很容易情绪失控?

是我在掌控情绪,还是我被情绪所掌控?

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对我们的内在好奇,有机会的话,要好好处理我们内在的情绪的按钮。

到底装了多少内在的软件?采取行动,真正的看本身的内在,去清理本身的情绪。

你发现了它,清理了后,自然而然的结果就是情绪不会那么失控了。

因为按钮少了,启动的机会就少了,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情绪会越来越安然安祥。

如果孩子发脾气的话,应该怎么面对呢?

如果父母可以本身清理内在情绪的按钮,很多事情出现的时候就不会像以前一样失控了。

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苦恼,就不会在这方面纠结,反而会好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孩子愤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好奇,基于本身自身有成长,看到孩子哭闹后,你不会勾到情绪按钮,可以安静的面对孩子的苦恼,孩子也许哭闹过后会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果孩子把哭闹当兵器要挟你,妈妈们也要坚持原则,温柔又坚定,定好阿谁边界,孩子用哭闹去发泄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

生养孩子绝对不是人生的一个任务,而是一种享受。

粑粑麻麻只有重视内练修养,外练技术,才能在和孩子这场漫长的博弈中,见招拆招。

算了下,这几天自家娃哭了大概四五次。虽然比起以前很有进步了,哭一会儿就不哭了,不会再躺地上耍赖任性。但这几次哭的原因都是因为我让她做什么她不做,或拖拖拉拉的做,说一次不听,说两次不听,最后忍无可忍大声吼叫,她嘤嘤呜呜的哭着去做了。

发完脾气我内心也很愧疚,因为我不想做个爱发脾气的妈妈,事后我对暖暖说,对你大声说话是因为小声说笑着说都没用,所以就只好大声说了,明白了吗。她听懂似的说明白了。但我的心里还是很堵塞,因为我在用本身也不认可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

晚上因为收拾玩具和刷牙我又吼了她两句,她哭了会儿,乖乖的在我的帮手下洗漱完毕上床睡觉。哄她睡觉时我说,暖暖你现在好点没,还有精神吗。暖暖说,没有精神。我说为什么。

她说因为妈妈没有给我报歉。

我说,我没有做错为什么要报歉?

暖暖眼泪汪汪的,是因为你大声说我!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也许是我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在我和孩子之间都造成了不愉快,并且每次发完火我都处于一种自责的表情中。于是,我很诚恳的给暖暖报歉:对不起!是妈妈做的不合错误,不该该大声吵你,那你能原谅我吗?小家伙表情轻松多了,还带着微笑,能!但是妈妈也想和你说件事情,以后妈妈说的话你得听,知道吗?嗯!

我想起白日有那么一幕,暖暖边哭边抗议,你说过不大声吵我,又大声吵我!我是在纠结她的行为,有没有按照我的做。孩子在乎的是父母对她的态度。

孩子终归是孩子,作为大人,作为妈妈,我应该寻找一种和孩子平等交流的方式,而非粗暴强硬命令式的让孩子听从。

睡前刷牙,在她看来是件麻烦而无趣的事。即便已经有两颗龋齿了,即便有关庇护牙齿的绘本已经读过很多遍了,即便我曾一次又一次警告她牙齿坏了就得去病院拔掉,她还是没有觉得刷牙是件重要的事。我为此也很恼火。

我想我还是缺乏耐心,如果我不那么暴躁,能控制住本身的情绪,或许她对刷牙,对其他原本不肯做的事情,会少些抵触。晚上她乱扔橡皮泥,我命令她捡起来扔垃圾桶,她不情愿的把小圆球形状的橡皮泥放在垃圾桶的边缘,橡皮泥又掉地上了,我又重复了一遍,快点扔垃圾桶!她不又不情愿的捡起,半天才掉在垃圾桶。我知道她不肯意在我的强迫下做这件事,但碍于我给她的压力,她不得不做。

其实,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让她保持地板整洁,只是,大人不肯蹲下站在孩子的视角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心声,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很多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

如果对孩子的每句话,每个眼神,每个心思,做父母的都能细心倾听,细心不雅观察,细心留意,孩子大概也不会做出过分出格的事,因为你了解她,懂得她的需求,与她沟通时可以获进入到她的内心世界。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她的重视对她的尊重,反过来她也会重视父母说的话,尊重本身的父母。

是的,我一直在犯的错误就是,没有去尊重孩子。以大人自居,以孩子什么都不懂为发号施令的理由,命令式的去干什么干什么。我想不仅是孩子,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会反感讨厌要反抗。只是孩子真的是孩子,他们因为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身单力薄,除了以哭为发泄的渠道,还真没有办法立马好起来。难怪暖暖经常哭着说,妈妈你笑啊,你怎么不笑啊,我哭的没精神了。

发脾气的两个恶性循环

一是形成恶劣的亲子沟通模式。我们经常看见,孩子越顽劣,家长脾气越大;家长越是气急败坏孩子越难管;父母发脾气升级的同时,孩子的坏行为也在升级。我至今还记得我的一位小学同学,他算是那种"很不听话"的男孩,他的爸爸在管教他上面不单大发脾气、暴打,还用铁链子把他拴起来。但这位同学不单没有被打乖、拴乖,反而更加桀骜不驯,到了小学二年级就已经无法坚持上学,彻底辍学了。

家庭管教经常陷入奇怪的惯性,比如,朝孩子怒吼一通之后,发现孩子的坏行为并没有改变,于是家长就会想,既然怒吼不行,下次就打一顿,打十下不行,那就打二十下。家长常常以为是本身的"力度"不够,其实是标的目的反了。

我建议所有奉行"孩子就是要打一顿才记得住"的家长,请你们有好奇心和实验精神一些,来试试"给孩子犯错自我修改的机会"的方法,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宽容,多一些信任,多给孩子一些时间。

我知道,看着孩子犯了错误而不马上纠正、教训,其实是非常考验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但是,也请相信,孩子有自我纠错的能力,甚至,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竭自我纠错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享受这个过程的权利。

有了这种心态的调整,自然也就减少了发脾气的源头。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好脾气的父母,他们的小孩常常乖得不需要动一个手指头,说一句重话。

第二个恶性循环是远期的。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很可能会带到孩子成人之后的家庭中去,恶劣相处模式变成了"代代相传"。所以,我们会看见,有些家族总是对孩子温言暖语,孩子也悄声细语知书达礼;有些家族则总是怒火万丈,每个人都气鼓鼓地充满负能量。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孩子第一个学习对象。孩子都不喜欢被训斥、打骂,但却没有选择的权利。所以他尽管感觉很受伤,但往往本身成年后也会深深相信"孩子不打不成器",很可能会把这种恶劣的亲子沟通模式,从原生家庭,带到本身的新家庭,形成"家族传统"。

发脾气打骂不单无效,并且会伤害亲子关系。很多读者伴侣告诉我,他们现在已经成年、为人父母了,老不肯跟本身的父母相处,一打电话就吵架,其实根源是在童年时代的创伤。并且,我相信很多父母在打骂完孩子之后非常内疚和难受——其实打骂和之后内疚耗的精气神,比其他耐心的方法更剧烈。

我建议父母永远不把发脾气打骂作为管教孩子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你的心才会打开,你的注意力自然就会转向寻找真正解决的方法。

不打不骂,4条原则让孩子听话

不随意打扰

当家长想要叫孩子做什么的时候,要细心不雅观察孩子在做什么,尽量不随意打扰,尽量在孩子活动间隙时和他沟通,如果孩子没有及时回应你,不要生气,他也许是在认真地做其他事。

用适当方法引起孩子注意

当家长想要叫孩子做什么的时候,要细心不雅观察孩子在做什么,尽量不随意打扰,尽量在孩子活动间隙时和他沟通,如果孩子没有及时回应你,不要生气,他也许是在认真地做其他事。

少唠叨

家长话太密,就等于把本身的话变成白色噪音,适合哄睡觉用,不适合让话进入孩子的脑子。所以平时少说,有重要情况,谈一次话,完整透彻地解决。

指令要具体,不带负面情绪

给孩子的指令,必需让他知道你希望他此刻具体做什么,比如,不说"你应该整洁一些",而说:"现在把本身的桌面收拾一下,然后我们好做手工。"

指令不要是抱怨、指责、数落,不带负面情绪。当一个人发现本身是在被别人指责批评时,他必然更加不会愿意去听从的;因为他的心理能量此刻都用在"防御"你的"攻击"上了。指令要具体,不带负面情绪。

不管我们愿不肯意,养孩子都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越急越没有效果。

作为父母,我们想要留住他们的耳朵,让他们听得进去我们的建议,就得学会耐下性子来调整心态,寻求有效的切入点和表达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本身放轻松了,态度简单坚决点,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来!



关注 导购物语 公众号

回复"育儿"即可获得最新育儿攻略一份

导购物语

每天实时更新育儿小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уì°妃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67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