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丽的江南运河镇江段风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美不胜收 发表于 2020-10-7 13:3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美不胜收
2020-10-7 13:32:50 4175 1 看楼主
运河两岸风光秀(七)
江南运河镇江段

图\文:贾传军

镇江是一座濒江临河的城市,她的兴起、发展和繁荣与长江密不可分,更与运河休戚相关。京杭大运河镇江段全长42.6公里,是运河历史上最早开凿的地段之一。先秦时期的“徒阳运河”,又名“丹徒水道”,是江南运河北端通江河道的雏形,为吴、越相继北上争霸起过重要作用,也使镇江这座古老的城市一开始就处于江河交汇的地理优势中。秦凿长冈和云阳北岗,改直为曲,以缓河水走泄,遂成江南运河北段的前身,它将长江水系与太湖流域沟通起来,加强了中原华夏文明与东南夷蛮地区的联系。早在西汉初年,这里已是万户以上人口的大县。六朝时由于毗邻京城,发展迅猛,成为在长江下游仅次于建康的第二大城市,以镇江为枢要的南北水运航线已是封建王朝的经济命脉。这时的镇江正如南宋祝穆在《方舆胜览》中所称道的那样:“六代之风流形胜,东近吴会,西接汉沔,浙西门户,控扼大江,内蔽日畿,望海临江,险过金汤,桑梓帝宅”。

隋唐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长江和运河在这里构成了国内最大的黄金十字水道,进一步确立了镇江作为江南入江通道主口门的地位,镇江水运的畅滞,在统一的封建国家中开始具有全国性的意义。而镇江的城市地位也进一步随之攀升,已跻身当时东南名都大邑之列。自中唐始,镇江便为漕运咽喉,经这里中转的两浙漕米已占全国漕运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唐置浙江西道,下辖江南运河流域的润、常、苏、湖、睦、杭六州,而治所设在润州(镇江),由此看来,当时的镇江已成为江浙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宋元以后,镇江更成南北要冲,承担着全国68%的漕粮中转重任。明清两代,尤其是清朝,漕运已经发展到了极至,漕粮数额超过以往历朝。道光年间,江苏巡抚林则徐数度坐镇镇江,整顿漕政,反映了镇江作为东南漕运咽喉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程度。漕运的兴盛直接促进了商贸的发展,李白“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的乐府名篇,杜牧“绿水桥边多酒楼”的清词丽句,查慎行“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沿流一万家” 的千古绝调,皆是当时镇江运河城市风貌的真实写照。






西津渡位于镇江城西,形成于三国时代,唐代具有完备的渡口功能,一直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发生过众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重大历史事件。街中有2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多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着自唐朝以来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成片的传统民居,是我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渡历史街区,这里有世界创建最早的江上救助组织遗址-"救生会",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柤界西洋建筑群-"英国领事馆",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元代过街喇嘛塔-"昭关石塔"等。被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西津渡民居
















津西渡戏台




世界上最早的江上救助组织













待渡亭







当年渡口搬运情景







法租界领事馆










河道变迁




元代过街石塔










西津渡山上的楼阁




镇江老运河通航时长江入口处




为充分突出镇江古运河的起源、发展、辉煌与镇江城市发展的关系,表达镇江人民对古运河慈母情怀的感激与纪念之情。镇江市化费700万元,建造2 年的一座“运河之母”雕塑,浮雕总体造型为一名美丽女性的面部特写,美丽长发向两侧大幅延展,背景为瀑布。浮雕宽53米、高9.9米,有三层楼高,半个足球场大小,是镇江目前最大的雕塑。雕塑由安徽建工学院教授程连昆老师设计。















镇江下河口




古运河旁的帆船型建筑




京杭大运河-江南运河镇江段新运河入口处




江南运河第一个内河航标




船舶航行在船闸上游引航道入江




苏南运河谏壁船闸




海事执法人员运河巡航




运河边小卖部




谏壁船闸下游引航道船舶待闸




长江海事局水上服务中心







长江轮渡










航行在长江里的内河船舶




站在江南看江北




贾平凹先生为镇江提写的"长江新天地"石雕立在运河边。







北固湾"京口宝鼎"长江三角洲最大的宝鼎




在运河两岸有好多动人故事,这里发生过动人的东吴招亲的千古佳话!
















金山寺所在的金山,原本是长江中的一座小岛,到了清朝因为泥沙淤积,慢慢的与陆地连在了一起。有过很多故事,最著名的就是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金山寺是镇江最有名的景点之一,镇江位于长江南岸,与北岸的扬州相对,市区里有几座小山,其中以长江一线的金山、北固山、焦山最为有名。







这是一座始建于东晋明帝时期的古寺,有1600多年历史,金山寺所在的金山,原本是长江中的一座小岛,到了清朝因为泥沙淤积,慢慢的与陆地连在了一起。




白蛇传中水漫金山的传说,就是指的这里。当时法海法师在金山寺出家修行,金山寺里还有一座法海洞。不过白蛇传中的法海与现实中的法海有着很大的差别,法海确有此人,是一位得道高僧。




金山海拔只有40多米,沿着台阶就一路上山到山顶了。山上的慈寿塔最早建于南朝齐梁时代,原为两座宝塔,南北相对而立,后倒坍。现存的塔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修建,砖身木檐,可以登顶赏景。




金山寺依山而建,从山脚到山顶,殿宇楼堂幢幢相衔,阶梯成叠,长廊蜿蜒,台阁相接,把整个山密密地包裹起来。远望金山寺,只见寺庙不见山,故有“金山寺裹山”之称。




金山寺的地位崇高,清朝时期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清康熙帝于1687年秋登临金山,因观其上接苍冥,下连洪流,江天一色,故赐名“江天禅寺”。





焦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系“镇江三山”(另两个是金山和北固山)名胜之一,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其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

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正所谓“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南“水上公园”之喻,被誉为“江中浮玉”。山高70.7米,周长2000余米,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身临其境,确有“砥柱中流”之感,好似登上普陀仙岛,赢得中外游人慕名而至。




城市山林说的就是镇江




焦山行宫是清乾隆皇帝南巡时下榻最多的地方。据《焦山志》载,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焦山的山水。他六下江南八上焦山五次入住焦山,并留下大量的诗词楹联匾额。"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焦山似曦之,偃卧东床坦其腹……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就是乾隆皇帝对焦山真山水的高度评价。 据史书记载,焦山行宫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建成,有焦山行宫、东行宫、上行宫三个部分,因战火先后被毁,现焦山行宫是在自然庵和五圣庵旧址上改建而成,为典型的江南小庭院,有船亭、北极阁、黄叶楼、梅花楼、画禅山房、文殊阁、梦焦山仙馆、观澜阁等建筑,空间布局独特,层次富于变化,呈典型的江南民居式建筑群。植物配置均采用传统的配置艺术手法,以松、竹、梅构成"岁寒三友"景观,以桂花、玉兰、海棠、迎春形成"金玉满堂"景观,面积不过二千平方米,却有竹园、桂林,布置得十分紧凑、典雅。




焦山行宫



















在江里打捞上的石碑




御碑







象山,过去船舶安全航行靠的就是这个山发出的信号







在运河两岸生活的人们特别幸福







镇江特产叫花鸡




镇江有名的小吃锅盖面
















传统手艺




传统工艺点心







特色小吃




吹出动人的乐曲




她们玩的很开心







西津渡正凤绣坊用普通缝纫机绣的喜字,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镇江特产香醋













特产米酒




感谢所有关爱大运河人士对拍摄给予的赞赏!

感谢镇江祁德平先生对拍摄大运河的大力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查看一下 发表于 2020-10-7 13:33:51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查看一下
2020-10-7 13:33:51 看楼主
因为一个人 爱上一座城 (镇江) 也因为他再也不敢去镇江 怕勾起太多的怀念 但仍然喜欢关注着镇江的一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美不胜收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4175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