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界向来有将开源项目捐赠给开源基金会的传统。开源项目往往发轫于某个开源贡献者或商业企业的个人或私有的成果,在项目发展初期,他们为项目的诞生、成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第一推动力。但是随着开源项目的壮大,建立了围绕开源项目的开源社区,这时候就面临着一个选择:开源项目应该听谁的?是最初的创始人或企业么?还是所有参与贡献的贡献者的?作为一个久经验证的实践,人们发现将开源项目捐赠给一个成熟的开源基金会,对项目的发展是最有利的。在国际上有几个著名的开源基金会,如 Linux 基金会(The Linux Foundation)(LF)、Apache 软件基金会(The 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ASF)等,都颇受开源界信赖,旗下也拥有大量成熟卓越的开源项目。
而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是中国首家、目前也是独家在民政部注册的开源基金会。据其网站,其“服务范围包括开源软件、开源硬件、开源芯片及开源内容等,为各类开源项目提供中立的知识产权托管,保证项目的持续发展不受第三方影响,通过开放治理寻求更丰富的社区资源的支持与帮助,包括募集并管理资金,提供法律、财务等专业支持。”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从第一天起,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虽然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成立时间不久,但是旗下已经拥有了来个各个国内大型 IT 企业的捐赠的数个大型开源项目,这包括来自阿里巴巴的 Alios Things、腾讯的 TencentOS Tiny、来自华为的 OpenHarmony、来自百度的XuperChain 等等。可以说,被中国开源界寄予众望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其阵容也相当可观。
那么,这二者为何走到了一起?
繁华之下的抉择与远瞻
让我们先来看看欧拉开源项目在盛景之下所面临的抉择。
欧拉操作系统其实并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其最初来自于因华为内部需求而诞生的 EulerOS,是由红帽的 CentOS 分叉衍生的一个内部 Linux 发行版。类似的,包括微软、谷歌、Meta(Facebook)、阿里、腾讯等很多科技企业都有这种基于开源操作系统进行裁剪定制的内部发行版,甚至这些内部发行版也有对外公开发布的。
操作系统开源项目虽然并不像普通的开源项目那么多,但也有很多耳熟能详的项目,像 Ubuntu、RedHat、FreeBSD、Debian 等等。似乎做一个操作系统开源项目,尤其是 Linux 发行版很简单,以至于你在专门关注发行版动态的 DistroWatch网站上可以找到有几百款不同的 Linux 发行版。但是做一个发行版开源项目又很难,因为克隆、复刻或者说“套壳”很容易,但是真正做出一款有想法、能投入实际的生产实践中的操作系统发行版,就需要有更高的要求和投入。
可以说,基于 Linux 内核开发一个发行版很容易,但是能把这具精巧的机器调校好,加入各种精心设计的机件,并且具有相当的健壮性,还要为其提供长期的、全方面的支持和升级换代,使其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环境、不同情境的需求,这着实不容易。
在发布会中和会后的沟通会中,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长杨涛表示,“欧拉开源项目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是为了帮助欧拉项目可以更好地持续运行下去,当前项目本身的内部决策依然由欧拉社区完成,基金会不会过多干涉开源项目的内部细节。”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在开源项目有需要的时候,会提供更多的协助,帮助开源项目进一步深层次、广范围发展,但不会过多地影响开源项目的内部决策细节。据杨涛说,“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管理模式介乎于 Linux 基金会和 Apache 软件基金会之间。”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对项目会进行引导与监管,但暂时不会制定“原子之路”来约束开源项目的发展;对项目会进行扶持,但不仅仅给予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提供法律、知识产权、教育培训、传播宣传和开放治理方面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