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至今诵遗爱——邳州赵墩陈公德政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p41q0nlljt 发表于 2023-3-1 17:4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p41q0nlljt
2023-3-1 17:46:22 10843 3 看楼主


至今诵遗爱——邳州赵墩陈公德政碑

李文娟

2016年,在京杭大运河畔邳州新港建设施工中,一座高大厚重的石碑破土而出,使清末徐州镇总兵陈凤楼驻邳剿匪、佑护邳州平安的一段历史重见天日。此碑即陈公德政碑,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邳州滩上镇(今属邳州市赵墩镇)民众彰颂陈凤楼之功德所立,今存放于邳州市赵墩镇滩上街新港指挥部院内(原滩上派出所旧址)。
陈凤楼(1836--1905),字修五,清末安徽怀远县人。淮军著名将领,光绪十五年(1889)至二十二年(1896)任徐州镇总兵,以淮军统领身份驻防宿迁至终。
陈凤楼以武童于咸丰八年(1858)投入军中,后为淮军名将刘铭传麾下参将,参与镇压捻军,连获胜绩,受到亲王僧格林沁、两江总督曾国藩及安徽巡抚乔松年的奏保。同治六年(1867),陈凤楼在赣榆率军击毙捻军首领任柱,李鸿章奏奖其功,得授“克勇巴图鲁”称号。同治八年(1869)时,陈凤楼已从一名队目,因军功升至一品大员,其骁勇壮猛闻名军中。



清末徐州镇总兵陈凤楼

同治十一年(1872),陈凤楼率铭字马队三营驻防于徐州府,负责分防铜、宿、睢、邳等七十余处要隘。陈凤楼以灭匪为要务,每届冬、夏两防之际,他亲自带领马队巡视各县,并令兵勇携带帐篷,随机驻扎,有匪必剿。当时邳州地处苏鲁皖交界,各路土匪乘捻军之乱蜂起,猖獗一时,民众深受其害,惶惶不可终日。陈凤楼便带兵驻守邳州滩上镇,屡灭各路匪徒,戒防十分严密。光绪十五年(1889),陈凤楼因剿匪之功升任徐州镇总兵,但其仍于邳州布防,派得力干将常驻,令州内土匪望风而逃,盗贼潜匿无踪,邳州四境平安,居民再无忧惧。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陈凤楼率军北上增援丁汝昌,途中获知北洋舰队覆没,奉命仍回徐州驻防。第二年,陈凤楼被罗织驰援不力、丁勇不足额等罪名无辜被参,降三级留任。曾三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倾力为陈凤楼鸣冤,称其在徐州任内“忠勇廉勤”“卓著声威,军民爱戴”,赞之:“陈凤楼人尚朴直,皖人皆呼为‘陈傻子’,然居官清而有执,其待士严而有恩”。被称为“傻子将军”的陈凤楼并未因降级颓丧失意,而是忍辱负重,默默坚守徐州地区,“整饬营务,巡缉匪徒,不遗余力,一方倚以为重”。后朝廷令陈凤楼开复原官,直至新任总兵刘青煦到任。
卸任徐州镇总兵后,陈凤楼以淮军统领身份统带三营马队及数营(旗)步兵,驻于宿迁,先后在萧县、永城等地扑灭顽匪,消灭山东大刀会匪刘士端、安徽涡阳会匪刘疙瘩、宿迁弥陀教匪夏士成等。光绪三十一年(1905)五月二十四日,陈凤楼为除匪患未及治病,逝于宿迁任上。
陈凤楼前后驻防徐、邳、睢、宿间三十余年,竭力剿匪,维护一方安宁,又于大荒之年募集巨资筹粮,使“环徐数县饥民赖以全活”,深得徐邳百姓厚爱。数十年间,邳州滩上镇居民常睹陈总兵风采,更感念其护民之德,便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农历八月(此时陈凤楼驻兵宿迁),由士人商贾和有声望的乡绅合议为其立碑一座,以表铭记、感恩之心,这便是“陈公德政碑”。此碑原立于运河之滨,后陷于泥下,今日再现,碑文仍清晰可辨。这或许正是一百多年前邳州民众立碑的衷愿吧,使陈总兵遗爱永传诵,至今不忘情。



(陈公德政碑 木西摄)

陈公德政碑高2米,宽0.7米,厚0.3米,碑文全文为:
钦命提督军门、两江徐防总理清淮营务处统领、南洋续备铭、元、镇字马步全军,前任徐州总镇、克勇巴图鲁陈。
一世承平则国家之庆,四境康乐则万姓之休;若是者,非栋梁之材、干城之选不足以收此效也,有是人即有是功,有是功即显是人,此其人岂易得哉。我军门陈公凤楼,字修五,安徽怀远人也,素习韬略,人事兵戎。上酬圣君之恩,下除居民之害。常则坐镇一方,殱渠魁于匪类;变则从戎万里,竭忠义以前驱。先声夺人,公实能之。
溯自同治初年,平捻匪获奇功,历统马步七营之重任。迨驻防邳州滩上镇,屡灭土匪,父老至今时为谈论。后奉旨补授徐州总镇,公虽荣任于徐,而防营未离邳也。夫邳东连沭海,西邻铜山,南昆睢邑,北接兰郯,素为土匪出没之地,不法之徒往往接(揭)竿啸众,而剸抢之案层见叠出,至秋禾茂密之际,则为尤甚。自公妥委干员驻防,匪类闻风而潜逃,盗贼畏威而敛踪,民之相安为何如也。现四境居民无惊,尨吠相庆鸣安,皆公之德威所致也。于是本镇士商、四乡绅耆无缘酬报,特勒贞珉以表寸衷,云尔。
本镇士商、四乡绅耆 恭颂
岁次 昭阳单阏 壮月 谷旦 敬立
陈凤楼戎马一生,战绩斐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光绪三十二年(1906),两江总督周馥奏请优恤,将陈凤楼生平事迹宣付史馆立传,并于徐州府及宿迁县城由绅民捐建专祠,这是朝廷对其毕生功勋的肯定与嘉许。
参考文献:《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清史稿》
免责声明:本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公众传播,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hopeness87 发表于 2023-3-1 17:47:5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hopeness87
2023-3-1 17:47:59 看楼主
这么重要的历史遗物为什么不放到邳州博物馆保管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1305538708 发表于 2023-3-1 17:49:28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1305538708
2023-3-1 17:49:28 看楼主
俶傥英雄,威震邳宿;剿捻战神,摽誉泇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huweiyi 发表于 2023-3-1 17:50:21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huweiyi
2023-3-1 17:50:21 看楼主
勿传,我们邳县自古皆良民!勿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p41q0nlljt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10843 | 回复:3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