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最牛的画派-看懂的算你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阿乃 发表于 2018-12-18 14:3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阿乃
2018-12-18 14:36:22 6439 16 看楼主


纽约画派:原始与崇高
自从纽约在20世纪50年代取代巴黎成为新的世界艺术中心后,以纽约画派(或称抽象表示主义)为代表的美国现代艺术开始风靡全球。



部分纽约画派艺术家群体The Irascibles合影


纽约画派试图把人性、意识以及人类保留状况的新知识融入视觉再现,在短短十年时间里,摆脱了欧洲前卫艺术的传统。它设法再现了在美国文化傍边占据支配地位的主体性,并向两个截然不同的标的目的发展:
一是以行动主义瞬间为主导的“行动画派”,它强调力量和动态,重视形式构成。该标的目的的代表有杰克逊·波洛克、威廉·德·库宁、罗伯特·马瑟韦尔等人,他们的画作表面镌刻了一种新出现的主体——显得既分裂又烦乱,充满“无意识”和“原始”的冲动和本能。
二是倾向于大片安静色彩空间的单色画面,它是更为纯粹的抽象,即“色域绘画”。该标的目的的代表有克莱福特·斯蒂尔、伯奈特·纽曼、马克·罗斯科等艺术家,他们直接用色彩唤起崇高的感觉。他们在很大的范围内使用色彩将不雅观众的眼睛淹没在其中从而使之产生晕眩的感觉,并使不雅观众在这种麻木的状态中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相分离。



创作中的纽约画派艺术家


伴以身体动作的“行动画派”

行动画派的艺术家感觉到蒙德里安的几何抽象风格限制了他们的发挥,仅仅在形式上下功夫远远不能表达个人情感。于是,他们放弃抽象主义,开始研究在欧洲已经享有盛名的超现实主义。深受超现实主义“自动主义”不雅观念的影响,他们在创作中用颜料不加控制的滴洒在画面上,并借助自动动作把潜意识记录下来。动作就像声音一样,能够反映不同的情感,它代表了一种真诚和自由。深受绘画身体动作影响的代表性艺术家有波洛克、德·库宁、弗兰茨·克兰和马瑟韦尔。
杰克逊·波洛克
抽象表示主义的即兴绘画行为被视作自我实现,波洛克在本身的行动绘画中达到登峰造极。他的创作并没有开始的草图,而是由一系列即兴的行动完成作品。他把棍子或笔尖浸入盛着通常是珐琅和铝颜料的罐子中,然后把颜色滴到或甩到钉在地上的画布上,凭着直觉和经验从画布四面八方来作画。这些留在画布上纵横交错的颜料组成的图案具有激动人心的活力,记录了他作画时直接的身体运动,于是不雅观众可以分享到创造这些色迹的经验。



杰克逊·波洛克











Number 5, 1948



Number 17, 1949











Number 34, 1949





One: Number 31, 1950


威廉·德·库宁
对德·库宁来说,关于抽象或具象的问题无关紧要。他的多层次作品融合了抽象的色彩风景和具象形体。在建构性的画面布局内,主要是绘画之手的挥舞所引发的猛烈笔触蔓延开来。在他的著名系列画“女人”里,画面笔触极其生动,颜料仿佛是涓涓细流立于画布上,随意重叠的色彩亮点与画布上的庞然巨大的女人形体形成强烈的较量感。



1961年德·库宁在工作室

















Woman Ⅰ 1950–52





Woman Ⅱ 1952


马克·罗斯科
米歇尔·布托将罗斯科简洁的画面造型称作“模糊了的蒙德里安”,因为他俩都是通过精确和具体的绘画形式来寻求绝对。然而,与蒙德里安理念性的构图不同的是,罗斯科的形式十分感性,仿佛在邀请不雅观者沉浸到画作的色彩体验中去。一再出现的矩形隐没在画布的底色中,在画面的简单结构里,散发着出一种冥思氛围,不雅观画越久就越难分清画面上的平面与空间。
在罗斯科的造型思考中,总是飘荡着生与死的循环。死亡主题在罗斯科早期具象作品中是以象征手法来表示的,在其晚期作品里则是通过深色。他于1970年自杀,这使得他所有的作品都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马克·罗斯科






































弗兰茨·克兰
弗兰茨·克兰的画作由巨大的黑白条纹组成,这些条纹是用宽阔有力的笔触平涂上去的,让人联想到巨大化的书法字体。他的创作过程是从相对较小的素描开始,然后从中选出某些局部,将之以巨幅尺寸转化到画布上。克兰严格简化绘画手法,专注于绘画时身体行动的瞬间。



弗兰茨·克兰在工作室



















最终归于安好的“色域绘画”

实际上,无论是“行动”还是“色域”,它们都试图用一个词来形容抽象表示主义的另一个极端。如果说行动画派是“动”到了极限,而“色域”绘画是“静”到了极点。“色域”画家的静,不同于行动画派单纯的“动” ,宗教和哲学赋予它新的生命和含义。这一标的目的的主将是克莱福特·斯蒂尔、伯奈特·纽曼、马克·罗斯科和阿德·莱因哈特、约瑟夫·阿尔贝斯等,他们从风格上对之后好几代艺术家的影响可能胜过了行动画派。
克莱福特·斯蒂尔
克莱福特·斯蒂尔将塞尚以来的欧洲现代艺术斥为歧途,在他看来,超现实主义的梦幻世界不成信,从自然中抽象出来的图像语言或对古老神话或当代怀旧内容的加工都已过时。格林伯格将克莱福特·斯蒂尔称作“新的美国色域绘画的开路先锋”。
他是首位将巨大幅面作为风格原则的艺术家,他的油画由大片的色域色块组成,边缘有时显得毛糙,如同多层被揭去的招贴画,却并无对符号象征意味的暗示。竖向尺幅,即画面的垂直取向,成了他的创作原则,就构图而言,画面显得无中心,似乎可以蔓延于边界之外。



克莱福特·斯蒂尔1959年在 Albright-Knox 画廊


















伯奈特·纽曼
伯奈特·纽曼坚信必需创造永恒和绝对的艺术,对具象或借助于象征来传达的艺术不屑一顾,他摈斥了以超现实主义为导向的形式语言和神话、原始的因素。在他看来,现代艺术各种“主义”和风格的琳琅满目不外是修辞学罢了。
他深信蒙德里安的纯粹或绝对抽象主义是对世界的完全否定,方方正正的几何画面吞噬了形而上学,毁掉了画作最终应表示的主题。因此,“画什么?"是关键所在。纽曼将艺术所孜孜以求的“崇高性”范畴转化为图像,这些图像是人从内心生发的,或者说可由人的情感来引发。





伯奈特·纽曼在工作室




















罗伯特·马瑟韦尔
罗伯特·马瑟韦尔在25岁时才开始绘画,他大学读的是文科,后作为理论家任教于黑山学院,为美国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动力。他的艺术创作安身于欧洲典范,例如毕加索和米罗,以及以超现实主义的自动写作法为基准的无意识创作。他最重要的作品除了拼贴系列画《我爱你》和60年代晚期创作的单色画系列《开敞》之外,当推1950年摆布开始创作的组画《西班牙哀歌》。



罗伯特·马瑟韦尔在画作前





Elegy to the Spanish Republic No. 60, 1960


















约瑟夫·阿尔贝斯
阿尔贝斯曾在魏玛和德绍的包豪斯学校任教多年,移民美国后任教于著名的黑山学院和纽黑文的耶鲁大学。他在多幅以“向正方形致敬”为主题的大同小异的作品中展现出其艺术理论的精髓,它阐明了由色彩和形状组成的物理现实与其造成的心理印象之间的矛盾。
多个正方形互相穿透交叉,与此同时,色彩的层次不免让人困惑。不雅观者眼前会出现闪烁效应,即眼中之所见处于持续变化的状态。看似简单的正方形造型充分展示出视觉的不完美,看似理性的范畴也永远不能被清晰把握,感知本身以及眼中之所见的含义不竭被追问。





约瑟夫·阿尔贝斯









Homage to the Square (Greek Island) ,1957





Homage to the Square: Autumn Climax,1963
“色域绘画”的特殊阶段——后绘画抽象主义

海伦·弗兰肯塞拉引发了色域绘画的一个特殊阶段,即“后绘画抽象主义”。这是美国艺术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所引人的概念,代表画家是莫里斯·路易斯、肯尼斯·诺兰等。
海伦·弗兰肯塞勒
对于海伦·弗兰肯塞勒来说,波洛克的行动绘画是关键,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自由,即在绘画过程中充分利用来回走动的无拘无束。波洛克的黑白画作启发她发明了“染色技法”,这种绘画方式是在没有上底色、平铺于地的画布上淋上涓涓细流般的颜料。在弗兰肯塞勒的画中,大画布上的大片区域都未经处理,与闪亮甚至透明的色块形成对比,让人联想到水彩画的效果。
弗兰肯塞勒的着色技法的关键在于底板与表面融为一体所产生的效果,这是因为画布上浸满了油彩或聚丙烯颜料。1952年,弗兰肯塞勒在其代表作《群山与海》(Mountains and Sea,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中采用这一技法,这幅画被肯尼斯·诺兰和莫里斯·路易斯推为典范,因为它真正消弧了形体与底色之间的区别,使得画面载体与色彩合而为一。



海伦·弗兰肯塞勒





Mountains and Sea,1952





Bilbao,1979





Summer Angel,1984





nepenthe,1972


肯尼斯·诺兰
肯尼斯·诺兰使用简单对称的色彩形体,包罗圆形、V形或X形以及水平的条纹图案,以便表达色彩,将之直接传递出来,不通过某种主要形式来施加影响,并且不容许区分画面载体与错觉式的画面感。在诺兰的作品中,色彩与画面融为一体,这推翻了之前对抽象画也一直有效的以虚构为主导的接受模式,即便虚构仅限于错觉空间,并只关注色彩或色彩形体的显现。



肯尼斯·诺兰1982年创作中





Untitled,1958-59





Drought,1962





Gif,1961–2





Indian Summer, 1967





Rich Rhythm, 1978


莫里斯·路易斯
莫里斯·路易斯将稀薄的颜料将道道细色条纹涂抹到画布上,颜料的流淌这一既受艺术家调控又不乏偶然性的事件也在创作考虑范围之内。没有打底色的空空的画布具有特殊含义。它将色彩形体与底色两极化,或言之,它否定了形体一底色这一问题,正如色彩本身超越了形体范畴。他的系列代表作品有《面纱》、《花朵》、《发挥舒展》或1961至1962年创作的条纹画等。



莫里斯·路易斯





Tet, 1958





Intrigue, 1958





Point of Tranquility, 1960





Delta Theta, 19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翊v殘 发表于 2018-12-18 14:37:00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翊v殘
2018-12-18 14:37:00 看楼主
除了抽象一个概念之外,其他都不足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采心 发表于 2018-12-18 14:37:48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采心
2018-12-18 14:37:48 看楼主
有名,方有名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lailaihy 发表于 2018-12-18 14:38:44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lailaihy
2018-12-18 14:38:44 看楼主
我看懂了,这些画的名称是:一团糟[大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cdbill 发表于 2018-12-18 14:39:30 | 只看该作者
5#
cdbill
2018-12-18 14:39:30 看楼主
有时候画家画的是表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哈哈木子日月 发表于 2018-12-18 14:40:04 | 只看该作者
6#
哈哈木子日月
2018-12-18 14:40:04 看楼主
代金券无聊裂接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xyy060925 发表于 2018-12-18 14:40:27 | 只看该作者
7#
xyy060925
2018-12-18 14:40:27 看楼主
看不懂看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灬执手写童话灬 发表于 2018-12-18 14:41:07 | 只看该作者
8#
灬执手写童话灬
2018-12-18 14:41:07 看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黄惠明 发表于 2018-12-18 14:42:05 | 只看该作者
9#
黄惠明
2018-12-18 14:42:05 看楼主
因为看不懂,所以才最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追忆 发表于 2018-12-18 14:42:49 | 只看该作者
10#
追忆
2018-12-18 14:42:49 看楼主
此画派牛在黔驴技穷,置于死地而后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阿乃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6439 | 回复:16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