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日报解码教育体制改革:人才评价分层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wenhui0762 发表于 2019-1-14 08:3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wenhui0762
2019-1-14 08:33:48 4161 0 看楼主


《人民日报》2019年1月14日12版 版面截图

原题:取消论文“硬杠杠”,人才评价分层次

去年8月,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中峰镇长岭教学点,在三尺讲台站了37年的教师宋豫竹临退休前终于有了中级职称。

17岁高中毕业便“承父业”在农村教学点任教的她,从民办教师“熬”到正式教师,虽教学成绩不输他人,却每每因为没有大专学历而被挡在中级职称评审的大门之外。自十堰职改办在竹溪试点以来,专项开展从教30年及以上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专项评审工作,包罗宋豫竹在内的23名平均年龄55岁、平均教龄36年的乡村中小学教师获得中级职称,人均月工资增加了近千元。

长期以来,职称评审对学历、论文、科研不区分层级,统一要求的评审方式一直被诟病,多数基层一线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有贡献,但没有“拿得出手的成果”,如何给他们一个相对公允的评价,事关教师的积极性。

“我近3年没什么过硬的论文却评上了副教授,这在以前是不成想象的事情。以后我就能发挥所长、安心搞好教学了。”南京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41岁的老讲师蔡小玲,每周有10个学时的课,还要准备教材改版、教学课题、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等。她直言,“每天围着学生们转,总有忙不完的事,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考虑论文。”因为教学和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表示优良,她一次通过副高评审。

得到好消息的还有该校从事国防项目试验研究的化工学院教师堵平。49岁的他有着丰富的科研经历,其所在的团队也先后获得三项国家科技一等奖。但是由于此前职称评定的硬性指标,他在副研究员的职称上一待就是8年。凭借在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总排名第五、校内排名第四的成绩,堵平得到团队成果第一完成人王泽山院士的保举后,直接晋升为研究员。

“我从事火炸药专业的研究,涉及兵器工程应用项目比力多,一些高质量、高层次的论文因为涉密的缘故无法颁发。”堵平介绍,在这所国防特色理工类院校中,这一情况并不特殊。好消息的背后是积极改革。南京理工大学人事处处长孔捷介绍说,南京理工大学启动职称评审改革,实行科研、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实验等不同岗位的差异评审,重大项目、国家专项负责人直接自主选聘团队成员晋升教授职务。与此同时,更多的高校和地区都在探索推行将教师分为教学、科研、办理三个不同序列分类评价。

此前,中办、国办曾专门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按照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岗位教师的职责特点,分类分层次分学科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针对中小学教师,要求“建立充分表现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评价标准,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方法、教书育人工作业绩和一线实践经历。”针对职业院校教师,要求按照兼备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实践能力的要求,吸纳行业、企业作为评价参与主体,重点评价生产一线实践经验。

《人民日报》2019年1月14日12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wenhui0762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416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