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怡然 发表于 2019-2-17 10:3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怡然
2019-2-17 10:35:47 3513 0 看楼主
刚才看了一篇新闻,大意是一个上初二的孩子喜欢玩游戏,母亲在游戏动漫群里面愤怒哭泣,直言这个群里面的人是毁掉本身孩子的元凶。

我看了这篇新闻之后感慨很多,最直接的一种感受就是这位母亲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孩子,只是将本身的愤怒不服的情绪展现在了孩子的面前,仅此罢了。

把我的文章看完之后再颁发你的评论;

把我的文章看完之后再颁发你的评论;

把我的文章看完之后再颁发你的评论;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的心里产生了某种兴趣或者对某个事情产生了一种联系,可能就是一个想法,一个念头,那么这个想法和念头就随时有扩大的可能。比如这个孩子看这个游戏挺好玩的,于是就本身想玩;再比如这个孩子对工程机械产生了想法或者念头,那么他就想去把本身看到的冰箱,电视,自行车拆了再装起来;这种想法和念头你是没有办法去消灭的,任何对他的反作用力都会让这种心念更为强烈,只是表示出来的迟早罢了;



好,上面是一个人的内心活动。接下来我们看看外在环境对这个人的影响。比如说父母看到孩子对游戏动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学习的同时娱乐一下也没有什么大碍,于是就不管不顾让孩子本身去玩。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发现孩子已经沉迷于游戏动漫里面了,每天抱着手机在玩,不是游戏就是在动漫游戏群里面说说笑笑,非常沉迷的样子,而孩子在学校里面的成绩已经下滑的非常厉害了,比如说已经达不到平均分了。这个时候父母就慌了,于是更加暴躁,或者直接收了孩子的手机,甚至强迫孩子学习,直接去动漫游戏群里面直接痛诉。这样直接对心性的打压貌似是起到了必然的作用,但却是企图把孩子内心中最原始的心念扼杀掉。比及某一天意识到的时候,却发现阿谁心念已经强大的什么都挡不住了,孩子表示出来的行为要么是和父母对着干,要么就是暗斗,离家出走。这个时候,父母只有懊恼的份。

那么到底要怎么去做这件事情呢?答案就是“引导”。只要孩子心中有了这个念头,不要去打压,不要去企图消灭,而是要去进行牵引。原因有以下:

父母和孩子的认知能力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从小和父母接触到的事情已经大不相同,所以对父母和孩子对同一件事情的表面看法已经大不相同。父母有时候觉得这个东西非常的恶劣,可是对于孩子来讲却是生活中最遍及的一种存在。我就举一个互联网的例子,父母那一辈对互联网的概念是非常陌生的,对这个东西的认识只会停留在本身的认知范围之外,觉得这个就是给生活带来破坏的一个东西,而从来不会享受到滴滴快车,网络购票,沟通便利快捷这些好的东西。自然而然就会排斥这些东西。而这种想法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错失,当别的孩子都在熟练的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生活的时候,你的孩子只有羡慕的份。但是,但是,但是这些事情背后的逻辑一点都没有变,如果父母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就只需要去引导孩子往这个最终逻辑上发展就可以了,这样做的结果永远是正确的,海枯石烂,天崩地裂都不会变。还是游戏动漫这个例子,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到这个背后的逻辑,就是说能明白一个游戏或者一个动漫从个人的脑袋里产生,一直到它成型,并且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出现在大众面前,最终再通过手机设备展现在孩子面前这一整套的流程和每一个步骤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那么你就会去引导孩子往这方面去发展,去学习这种思维模式。那么孩子的心智会有很大的成长,他既不会沉迷于游戏动漫,又对这个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久而久之,他有了这个思维模式,做任何事情都会这样子去想,他不会沉迷于这个事情本身,而是会理解这个事情背后的原因。有了这种思维方式,他会主动暂时放弃游戏动漫,因为他已经意识到要理解这个背后的原因,是需要有大量的知识积累的。这个时候,你还担心他的学习吗?

所以你看,归根结底就是父母和孩子认识这个社会的不同程度导致的。只要能够明白背后的最终逻辑,那么就必然知道怎么去做。

动漫游戏只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个例子。愿你能得到一些启发用在实际生活中。

关注我会有更多的生活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怡然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51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