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间章回:从工会主任到组织科长(作者:王以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10-26 11:2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10-26 11:29:46 3215 0 看楼主


邳州港务局中层干部的调整是常有的事,不足为奇。但当李士华同志从工会主任(当时不叫主席)调任组织科长时,虽然形式上是平级平调,但从其意涵来讲,可说得上是一个值得庆贺的调动。地位高了,权利大了,一句话领导重用了。当人们向李士华主任道贺时,他仍一脸平静的说:”都是港务局的工作,”再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只是默默地从一楼工会办公室搬到了二楼组织科,不过我们仍叫他李主任,因为习惯了,主要还是感到这样叫的亲切。

据说李士华主任是从县里某银行调到港务局的,我1978年底调来的时候,他是局工会主任 ,我们不认识。劳资科刘同吉付科长给我开好调令说:”到工会找李主任报道。”

局 工会在一楼东头附楼里,主任办公室门开着,一位中年人坐在办公室里。喜眉善目,一脸祥和,不言而慈,不怒而威。”我心里想:”这就是李主任了。”于是一边说“主任你好,”一边将调令递了上去。李主任抬头看了看我,笑了笑:”新来的?”稍后又笑着问:”领导叫你来做什么工作的?”

我也笑着答道:“年前调来的,春节后才来上班,服从组织分配。”

他问的婑婉而礼貌,其实他想说的是:你能做什么呢?可能觉得这样说显得唐突,便拉近距离的从另个角度问,意思是局里领导对你的工作安排有什么意见。看看,这就是水平,上下兼顾,滴水不漏。你能不服吗?我服,一开始就给了我一个极好的印象,很庆幸。

当然他的寻问也是为下步安排做准备,毕竟工会还有李文秀、朱士荃两位付主任,须集体研究嘛。

经过一番折腾和考核,终于安顿下来,我接了内勤的文秘宣传业务,在李主任的领导下顺风顺水,得心应手。

李主任分配工作从不是命令式,而是商讨或征求式。冬天到了,各办公室都安个拔烟炉子取暖。一次年末从一区礼堂开会回来,聚在办公室闲话,一路吹风过来都喊冷,李主任因势利导:”生炉子吧,免得感冒。”大家七手八脚从仓库搬出炉子,按烟筒、清炉膛,瞬间就绪。在闲谈中就完成了任务。

工会是党和工人群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熟悉和关心工人生活是工会份内之事,听说一名工人因为什么问题弄得家里很贫穷,李主任放在心上,让我跟他一起去到这位工人的家里去看看,骑上自行车很快就到了。他的家座落于一个居民区里,在一片青砖瓦房中,挤着三间低矮的草屋,风雨残蚀,破旧不堪,院里杂草丛生,不用问这是个典型的困难户了。回来随即按政策力所能及的给于了关心和帮助。李主任对比事的处理不是仅凭本人说或听别人怎么讲,而是亲力亲为,这让我很震动。

李主任的魅力是让你不令而行,还要竭尽全力去完成他的指示和要求,那怕有因难,你也不好意思找理由推拖或打折扣。有一年春天,一位老同志患肺结核病住在县医院传染科,他要我代表工会到医院去问慰一下。我答应下来却无行动。我有私心,因我生过这种病,知其励害,在部队住了两年院才彻底治愈,一旦染上,可不是玩的,因此闻病怯步地拖了几天。李主任见状也不批评,反而关心的征求我的意见说:”你如有什么不便去的话,我就叫别人去吧。”我无地自容了,忙说:”能去,能去,这两天有个材料马上就好了,明天就去。”第二天我便在生病的老同志科里一个同志陪同下,走进了医院传染科,而且我坚持不带口罩,以减轻患者的心里负担。

有人问李主任怎么没亲自去呢?当时全局1200多名工人干部,他不可能对每个病人都亲自到场看望,何况他还患有腿疾呢。他平时走路很慢,有点瘸,上下班都是靠自行车代步,费力的上车下车很不方便,我们都非常理解和同情,只要他动动嘴,大家都是令行禁止,包括两位付主任也是言听计从,他是工会里无可替代的核心和灵魂。1979年吧?有段时间李主任身染微恙没来上班,我们便去他家看望,其实也是去回报请示工作上的一些事情。始知他住在青年西路立交桥东高台子上的简陋的平房里,几近家徒四壁的陈设让我吃惊:一位令人尊敬的工会领导与我们农村的家庭差别不大,要知道他手中可是握有工会财权的领导呵。但在他的心中只有职工群众,每个季度都按时如数的把困难群众生活救济款分发到一、二区和车间工会,由他们掌握及时发给困难职工,机关困难人员则由他亲自签批,虽10块、15块的数目不多,但也可救急一时。须知那时的人员月工资也就30、40多块钱呀。

工会收有会费和局财务科按比例拨给的部分资金,作为工会的活动经费,数目还是不少的,但李主任从不乱花,更没用公款请过一次客、送过一次礼。唯一见到的是他曾让我去士产公司门市部买了一斤铁观音散茶叶,用纸包了一包,作为工会来人招待用。应该说工会所有经费都是花在慰问病号、救济困难职工和办公费用上,能省就省,绝不乱用。1980年吧?工会要添置几张办公桌,李主任嫌买成品太贵,便找来木匠自做了5张办公桌,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作为工会主任,他的心里装着广大职工,也非常尊崇港口工人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战天斗地的拼搏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这主要体现在他所说的一线工人”三宝论”上,有一次他含着钦佩敬畏的口气说:”我们邳州港有三宝,大铣、茶桶、破棉袄。”凭着他的观察和感情,确实定位准确,说的形象呵,佩服!

熟悉的人都知道一线职工人手一把大铣,那种特制的又宽又长的大铁铣,属港务局特有,专为卸车铲煤使用;大茶桶是用白铁皮专门焊制的带有长铁嘴的茶桶,每班组一个,是为扒车时抬茶水到工地时用的。”破棉袄”是指工人挥铣卸车时,都穿着破旧的衣服,谁也不会穿的一帽整齐去卸车,都是卸完车洗好澡后再换上整洁衣服。

但 就是凭着这“三件宝”,开劈了邳州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新天地;开创了煤山耸立、机械轰鸣、光彩照人的新辉煌;书写了战天斗地、顽强拼搏、与日月同辉的新篇章。

我曾经体验过大铣的份量,机关人员周六下午义务劳动,有一次分给机关1个装满煤炭的车皮,让我们去完成卸车任务,看似简单,其实谈何客易!几铣甩过,已浑身出汗、气喘嘘嘘了,看人家老工人是不慌不忙、气定神闲。记得干了一个多小时两臂就发酸疼痛起来,看到我们这种干法,老工人笑了:”扒车铲煤不能蛮干,要用巧劲,借力用力,先将大铣插进煤堆,不要硬往上端,而是将铣稍翘点头,顺势拉出来再随贯性将满铣煤炭向车外甩去,这样既省力也能干的持久。”这是用汗水凝聚的经验之谈,我们试了一下,果然有效,省劲也轻松多了。

李主任虽关心群众的工作生活,但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迂到这种情况他就及时向局党委回报。书记办公室在二楼东头,书记上下楼常从一楼工会门前过。李主任由于腿脚不便,不便事事上楼,有时就站在门边,看书记过来,简单的事情就地沟通马上解决;问题多的,先和书记约定时间,转身从桌上拿着准备好的材料或题纲,再蹒跚地慢慢上楼,去书记室坐下来专题回报,商讨下一步方案,许多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和解决。所以工会工作一直走在前面,受到了职工和领导的好评。后来我们的李主任也被调到了局组织科任科长,主持组织科的全面工作,为局党委的运筹幄幄而出谋划策,为邳州港的发展壮大再立新功……

九八二年初秋,在江苏省交通厅以付厅长为首的工作组领导下,历经半年多的邳州港的整顿工作结束了,调整了局党委、局长室的领导班子,也调整充实了中层领导干部。我第一次主持了局工会工作,虽属首次,但并不陌生,三年多的耳濡目染,熟悉了;更重要的是在我的心目中已有了一个光辉的学习榜样——李士华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321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