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光影运河|贾传军:美丽运河我的家?(四十) 千年运河 往事悠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美不胜收 发表于 2020-8-2 14:3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美不胜收
2020-8-2 14:32:24 3236 0 看楼主
美丽运河我的家(四十)

千年运河 往事悠悠


贾传军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开凿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汛期中的运河,京杭大运河中运河邳州段船舶待航度汛。



  这面国旗是原邳县航运公司邳航21号船头上的国旗,邳航21号一轮十三拖520吨,平均每条驳船40吨(是邳县航运公司最大的船队)。1977年7月邳航21号船长石长青,拿这面国旗到公司更换新国旗,当时汛期仓库进水,新国旗领走后,怕这面国旗损坏,带回家中清洗后珍藏。



  国旗是棉布做的,五星是黄布缝纫机缝上去的,非常珍贵!




  运河帆船模型




  王立贵先生,出生于1938年4月,从小在河边长大,自幼随父、叔在“运河航运社”河边修、造船,(当时是运河航运社唯一手艺最高的修船木匠)虽帆船已经被时代淘汰,但他没有停手中的造船技艺,2019年他用一年时间造了五条不一样的木船模型,被热爱运河、关注运河水上运输的人争相收藏。




  王立贵先生的造船工具




  填船缝隙工具




  墨盒,(1958年造船弹线用)墨盒右下的那个有小钉的黑点一样的叫“替母”,据王先生讲;过去的木工在家做家具,弹线时都是老母亲帮忙拉线,后老母亲去逝了,没有人帮助拉墨盒里的线弹线了,后木匠的媳妇想起一个办法,把线的一头做个钩子样的东西系上,这样就替代了人拉线,也有地方叫“替妻”。




  白麻、桐油、石灰三种东西加工后可填充木船缝隙。(图为白麻)



  七星子,升帆用,内滑轮木质,上世纪五十年代用。









  刨木板




  锯木头




  精心调整




  穿桅线




  同刘广顺先生讨论船和桅杆的比例。



  此船模型高2.3米,长约1.5米,宽0.50米,各种附属工具齐全。




  王立贵先生造出的各种船型展示




  他用传统工艺,楠木造的船模成了“时尚”的收藏品!




  邳州船工号子代表性传承人石长青望着记忆中的帆船。



  船工号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歌,属于号子的一种。在行船中为配合航运、船务等劳动过程而传唱。由于船上劳动强度不一,内河航行环境不同,船号变化的幅度相当大。有的劳动强度大,协作紧密,操作紧张,这类号子实用性强,如《冲滩号子》;有的在风平浪静,平滩行船时唱,这类号子实用性弱,如《下滩号子》,歌词方面,前者多为劳动呼号用语;后者见景生情,即兴编词较多。体现了勤劳的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邳州“船工号子”代表性传承人



  老先生叫高维礼,出生于1925年10月,自幼在的船上,1956年3月1日入社,1971年转入邳县航运公司,1980年退休(国家规定水上作业退休年龄55岁),和船打一辈子交道,熟知并能唱各类船工号子。



  石长青先生同高维礼老先生回忆船工号子的唱法。




  高维礼老先生演示开船号子

  胸前的板子叫纤板,拉纤的纤夫也是要技术的,俗话说,头纤路、二纤步、末纤不会撩弹(撩弹是方言,意思是高空抛起)是王八。意思是头纤是带路的,有个说法,能带头纤三年的是最好的阴阳看地先生,二纤、三纤……用劲拉就行了,未纤技术是很全面的,帆船交汇时,未纤抛起纤绳绕过对方桅杆。



  船工号子分类

  ①起程号:包括出船号、推船号、起锚号、拉篷号、撑篙号等。

②行驶号:包括摇橹号、拔棹号、拉纤号、扳桡号、扯帆号。

③停船号:包括下锚号、拉绳号等。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各地还有一些其他船号品种。



  当年大运河繁忙的漕运,留下了许多故事,运河上的纤夫拖船十分艰辛。背纤,不管是白天黑夜,弄船人随叫随走,艰难地行走在布满碎石子破瓦片的河滩上。令人心酸的是,由于脚着力重易损破鞋子,纤夫们是舍不得穿鞋的,尽管脚底板上长满了老茧,但还是常常磨出血泡来。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背纤时纤夫喊的号子,一条长长的纤绳,把背勒出了血,忽高忽低的喊声,在宽厚的肩膀上一阵阵响起。当重载货船逆流而上时,头纤一路上不断地喊着号子,那号子词有的是现成的,有随口编的,那字正腔圆、婉转优美、错落有致、韵味悠长的领号声后,就响亮起纤夫“嘿哟,嘿哟”的和唱音调。

  当年,大运河里运货物的船上,都挂着大大小小的帆。河里最大的船,有挂三个帆的,中间的大帆有十几米高,两头的小帆各有中间的一半。弄船人根据风力、风向,决定用帆的大小、多少。若是顶风,就放下帆,落下所有的桅杆,拴上纤绳,然后纤夫背纤拉船前行。



  自导自演的“船工号子”已搬上了舞台



  徐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邳州“船工号子”代表性传承人石长青先生演示“绞关”起锚。



  船工号子能提高劳动效率,统一劳动节奏,增加劳动兴趣。
石长青先生的荣誉证书



  徐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邳州“船工号子”代表性传承人刘广顺先生演示“绞关”起锚。




  刘广顺先生,邳州市人,出生于1951年2月,世代用船,他是家族中第七代用船人,生在船上,船上长大,7岁时跟随父亲拉纤,1962年9日从邳县滩上运河分叉口进入不牢河拉纤到贾汪夏桥,在贾汪夏桥装煤炭28吨运往邳县,刘先生回忆,煤炭装邳县宿羊山辛家村砖瓦厂,当时辛家村支书叫辛怀德。十多岁时曾拉纤到浙东运河,行船时如拖风带纤一天可行百里,大江南北留下他的足迹,和运河有很深的感情!
刘广顺先生的荣誉证书



  刘广运自幼随父亲刘成洲先生在运河用船,受父亲口手相传用船技艺极高,在拉纤那个年代,他任劳任怨都是拉头纤!




  邳州“传工号子”代表性传承人合影,左一刘广顺先生、中间刘广运先生、右一石长清先生。




  机动船出现,背纤的帆船就逐渐被淘汰了。一个轮船头,后面拖着十几条木船,“长龙”一样在河里游动。到了20世纪80年代,水泥船又取代了木船,每条水泥船的后面都有一台“挂桨(柴油)机”推着船前进,后来,又有了独来独往的铁驳船、单放船,载货3000吨的单放船运河里常见。

如今,背纤拉船的景象、响彻两岸的运河船工号子都被尘封到了历史的深处,成了脑海里摇曳的记忆。

  二十五马力船舶驱动器,铜质,产于上世纪70年代。




  大运河帆船后,第一代火轮船(内燃机动力)、第二代轮船机械舵。(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使用)




  70年代船用煤油信号灯




  雾钟,在雾中船舶是通过钟声提醒对方注意航行安全。

晴天挂用竹子编的网球,向周围船舶发信号,悬挂一个网球意思是锚泊,悬挂二个球意思自已的船失控,悬挂三个球警示对方,我的船已搁浅。



  70年代运河航行规范手册




  八十年代航标灯




  九十年代使用的测量流速仪




  汛期河里放水,这二位用的网当地称“不了网”,逮鱼的是邳州岔河镇林子村的,具他们介绍,这网是他爷爷当年用的网,在汛期水大时用一下,算下来有几十年了。




  大(dai)王庙,始建于清朝未年,计有大殿6间,配房6间,院墙、门楼等建筑。大殿内供奉人形大大王金身雕塑一尊,二大王木塑雕像一尊,塑像头上正中均有一个“王”字。传说,大王为大运河水神,能降水妖,保佑过往船只平安。船家经过大王庙时,皆要进庙焚香叩头,一度香火鼎盛。1958年,大运河实施拓宽工程,大王庙地处分洪道内,遂被整体拆除。
在赵墩镇大王庙村京杭大运河徐州方向、(不牢河段)山东方向(鲁运河方向)分叉处。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有一位姓张的老人,在大运河边栽植一棵榆树,张家夫妇在这里打渔种地卖茶,乾隆皇帝下江南有一次路过这里,看到大榆树十分高大茂盛,下船到大榆树下喝茶,称赞大榆树“清波映榆”。之后,大榆树闻名遐迩,成了地标。一九三八年农历四月初八,这棵大槐树被日本鬼子炸掉,2007年春天当地居民在原址上又栽了一棵榆树,近年爱心人士捐资在运河边大榆树旁边建亭纪念。
邳州港务局东300米处



  遗址在邳州270大桥(龙化大桥)上游左岸400米处河边大堰上。



  猫儿窝来历




  邳州运河向阳老巷变新貌




  童年的回忆“爆米花”。






  让世界了解运河
让运河走向世界







  作者简介 :贾传军,江苏邳州市人。196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1981年9月应征入伍,1985年3月在济南军区67军138师奉命参加老山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并荣立三等功,现为中国摄影家著作权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士、江苏省徐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文旅摄影协会会员,邳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邳州市大运河文化研究协会会员,今古传奇传媒集团速读杂志邳州联络站会员。多幅大运河题材摄影作品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分享、多篇摄影专集在大秦岭、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国运河网等多家摄影平台和其它摄影公众号上推送,作品《夜航》获中国第二届"郎静山杯"大运河主题全国运河沿线城市巡展,2018年9月《京杭大运河-中运河》入展中国平遥第十八届国际摄影大展个展,《运河上的灯塔(组)》入展庆祝建国70周年“千年大运河美好新家园”在杭州、北京等展出,受到中外观者的高度关注,作者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旁、工作在运河上(现就职于江苏省交通厅苏北航务管理处邳州航道站)对这条古老文明的母亲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坚持拍摄运河的点点滴滴,曾三次全程走完京杭大运河,行程万里之多拍摄万余张运河题材照片,制作大运河美篇50多集分享给全国观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美不胜收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23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