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年前华为诺亚方舟座谈会预言成真,任正非16年前就开始布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23457150 发表于 2020-12-1 09:2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123457150
2020-12-1 09:27:56 3508 0 看楼主
8年前,在华为“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专家座谈会上,有人向任正非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系统不给我用了,芯片也不给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
任正非回答说:“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我们的备份系统稍微差一点,也要凑合能用上去。”



事实也是如此,被断了粮。
当时很多人认为华为成立“诺亚方舟实验室”是专门负责创新研究的,应对的就是将来的“断粮”。
但人们还是低估了任正非,因为在诺亚方舟实验室成立之前的8年,任正非就已经布下了一步棋:2004年,华为成立子公司海思半导体,主攻消费电子芯片。



被吓坏的女工程师
当时仓促受命的是一位女工程师,任正非对她说:“1959年,世界第一块集成电路诞生,而中国第一块集成电路也在6年后成功研制出来,我给你每年4亿美元的研发费用, 一定要站起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就算芯片暂时没用,也要继续下去,这是公司不可动摇的战略。”
这位差点被吓坏的女工程师就是何庭波。她1996年成为华为的一名工程师。两年后,无线业务成为公司的重点。何庭波被委以重任,一个人前往上海组建无线芯片团队,后来又到硅谷学习,这让她知道了中国和美国在芯片技术上的差距,同时也强化了华为芯片事业的决心。







其实在1991年,华为已经开始研发芯片了,不过是交换机的芯片。
当时华为刚刚结束代理生涯,研究交换机HJD48,如果用通用的芯片,产品就会陷入价格战中去,于是华为开始自主研发,当时一次性的工程费用要几万美元,华为顶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任正非只能去四处借钱投入研发。有一次,任正非站在6楼的办公楼窗户前说:“新产品如果研发失败了,你们可以重新找个公司,而我就只能从这里跳下去了。”
好在这块芯片不负众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性能,这是华为第一次尝到自主研发芯片的甜头。







出师不利,连年亏损
虽然华为研发芯片有成功经验和人才,但起步还是非常艰辛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
当时任正非给海思定下的目标是,招聘2000人,三年里做到40亿人民币,前面的目标很快完成了,但海思前三年做出的业绩几乎为零。
海思做的第一个项目是SIM卡芯片,但由于技术门槛低,竞争激烈,价格跌的太快。刚成立项目的时候一片能卖到几美元,但等华为做出来的时候价格已经跌到了2元人民币。
连续亏了4年之后,任正非动了舍弃的念头,但当时正好赶上经济危机,海思没有卖出去,只好拿着通信赚的钱去补贴海思,同时开始朝着手机方向发展。
海思手机芯片的第一炮也是失败的,2009年,海思推出了K3V1是将处理器打包成解决方法提供给山寨机使用,但当110nm的K3V1出来的时候,竞争对手已经开始使用65nm了,很快就在竞争中灰飞烟灭。







国外封锁 国内嘲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国杰称“中国芯片的制造工艺和美国大概差了两代。目前国内芯片还没有能完全替代国外的产品。”
顶着国外的封锁和国内的嘲讽过了3年,海思在2012年的时候推出了K3V2,随后稍加改进,以K3V2E的名字装入了华为P6中,平心而论,K3V2虽然相比同时期高通的旗舰处理器仍有差距,但在当时也是较为成熟的一款产品了。”
这款全球最小的四核A9处理器,因为发热量大,被网友戏称为“暖手宝”,各种兼容性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何庭波和她的海思团队,每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麒麟出世 扭亏为盈
除了外界的质疑,华为内部的高层也开始对这个“吞金兽”有了意见,任正非顶着压力说:“海思是华为的一个助战队伍,跟着华为主战队伍前进,就如坦克队伍中的加油车、架桥机、担架队一样,永远不会独立”,而深处旋涡的海思内部却出奇地安静,只有实验室里的灯火彻夜通明。
2年之后,海思发布了麒麟910芯片,首次将基带芯片和应用处理器,集成在一块系统级芯片中,工艺直追高通水准。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达到千万级别,华为海思首次实现盈利,营收达到92亿元。自此,海思开始了手机芯片史上一段不可思议的逆袭神话,从910到980,海思气势如虹,一款比一款成功,不但在工艺上领先,性能和功耗上,也堪称业内最优。打破了高通垄断的格局。而何庭波也一跃成为400亿芯片女皇。







那一年的年终会议上,何庭波总结了一句话:“那些打不倒你的,只会使你更加强大。”
什么时候自主研发操作系统?
有了海思的成功经验,外界也在期待著华为的自研操作系统。但实际情况是,系统涉及生态问题,远比硬件复杂,自研系统的远水,可能还解不了华为的近渴。
对于这个问题,任正非回答:“我们能做操作系统,但不一定是替代别人的做法,因为我们在人工智能、万物互联中本身也是需要,但是到底哪些用了、哪些没用,我不是很清楚。”
在我看来,系统不仅仅是研发的问题,更多的是在系统成型之后,生态的维护,又是和系统研究开发一样的困难的事情。诚如微软windows phone/三星 bada, 如此财力和研发能力最后都折戟了,所以华为这条路,注定很艰难吧。







任正非在创办华为之前,一没有管理企业的经验,二没有充裕的资金,三无自己的产品,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华为成为世界通信行业领先企业。华为只是一家民营企业,在通讯设备上和百年老牌爱立信、诺基亚竞争。在消费者业务上,国外要和一个国家级的三星集团,和市值世界最高的科技公司苹果竞争。国内还要和小米这种价格确实厚道的公司竞争,刚刚成立8年的芯片公司就能和高通、苹果这种全世界顶端的公司拼实力。







了解任正非的管理思想,学习任正非的管理能力,对当今很多企业管理者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这些都被融合进了《华为管理法》和《眼界决定你的高度》这两本书中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作者多次深入华为,从高管到普通员工,从深圳总部到赞比亚分公司,历时五年,掌握数十万字第一手资料,删繁就简,不断提炼,从而著成此书。
书的内容来源华为严密封锁的内部管理守则,囊括了华为高层30年的企业管理精髓,翻开这本书,领略华为成功的核心因素,洞悉其独特的企业理念,团队管理、人才管理、绩效管理、项目管理、细节管理等等,无不涵盖。





如果你也想学习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知识,这本书一定是你最需要的,点击下方,一杯茶钱就能买到华为30多年的精髓。





书的内容来源华为严密封锁的内部管理守则,囊括了华为高层30年的企业管理精髓,翻开这本书,领略华为成功的核心因素,洞悉其独特的企业理念,团队管理、人才管理、绩效管理、项目管理、细节管理等等,无不涵盖。


如果你也想学习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知识,这本书一定是你最需要的,点击下方,一杯茶钱就能买到华为30多年的精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123457150 当前离线
初级会员

查看:350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