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季烟云罩佛头——乐山纪游(作者 海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女壹号 发表于 2021-7-24 16:5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女壹号
2021-7-24 16:59:34 9414 0 看楼主
乐山,古称嘉州,又名嘉定,是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凡到过这里的,无不称赞她的青山绿水,李白、杜甫、苏轼、郭沫若等众多文化名人,都曾为她的秀丽山水所吸引,对乐山的胜境倍加赞赏,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篇章。她与紧邻的佛教圣地峨眉山和一代文学宗师的三苏祠鼎足而立,被誉为蜀中一绝。
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于乐山,我记得最熟的要称李白的佳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人吟咏过的明丽清秋月色,依然驻足在这里,从前那诗经中的悲愁,已随着游人如织的喧嚷,淹没在三江洗瀚的绿波之中。乐山,披着三山的水色,六岸的风光,无论春华秋实浓妆淡抹,象一个永不衰老的典雅女郎,招人喜爱。





我沿着滨江的小花园顺江而下,一轮圆月冉冉升起,对面是月色朦胧的凌云山,偶尔,乌尤寺的晚钟声荡过江来依稀可辨。岷江水由北而来,大渡河奔腾向东,水月交辉照着游人月夜的漫步,使人深切体会到“影入平羌”的韵味。
天下山水在蜀中,蜀中胜景在嘉州,一场运动之后黯达失色的山,混浊的水,使人觉得绿水青山枉自多,乐山似乎变成了一个枯槁的老妪,真不敢相信司马相如饱饮了岷江水能写出流芳百世的《子虚赋》,苏氏父子洗砚峨山旁成千古文章四大家,三江二峨的乳汁哺育出当代文化名人郭沫若先生,难道不是地杰人灵吗?“大江东去”唱出了历史前进的规律,往事历历在目已一去不复返了。青的山,绿的水,夜航的船,散布在远处的灯火,总是寄寓着人们的情思。





月光如水,江面一片寂静,然而,又绝无空虚之感,沿江的小花圃里到处是成对的情侣沉浸在甜蜜之中,江岸石栏则是老人们闲聊的天堂。乐山的夜,充满着诗情画意又具有莫测的神秘感。远处的趸船上,有人弹着吉它,悠扬的拨击之声寄托着一个潜海姑娘在大海深处遨游、探索、追求,曲调流溢着缠绵的爱,缱绻的情,一拨一击奏出了水上生活快乐的节奏,节奏是明快的,音符是崭新的,憧憬着开拓幸福的明天。
拾级来到趸船上,主动地同弹奏的青年攀谈起来,并要求为我演奏一曲《蓝色的多瑙河》,小伙子腆腼,将好客的情感深深地融入于名曲之中。曲终又摆起了龙门阵,原来小伙子高中毕业未考上大学,只好到水上工作。他自学了英语,精晓四川名胜掌故,在旅游社作导游。滔滔如悬河的口才,风度潇洒自如,主动将三江二峨的点点滴滴无遗地讲给我听。正如他所说,在嘉州这块乐土上,唐朝的海通法师雕刻了大佛,其壮超过了自己的老师,成为世界佛像之最。



乐山,这块宝地,历史上曾造就了司马相如、苏轼等众多文化精英,给祖国的灿烂文化留下许多瑰宝。
我面对乐山大佛,想起了明代嘉定州守曾介《次岑韵》诗中,对乐山大佛的雄伟作了如下描述:


古寺何年踞上游,
飞鸿天外构层楼。
两轮日月摩峰顶,
四季烟云罩佛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女壹号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941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