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党史·颂党恩|宋智:拜谒列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美不胜收 发表于 2021-8-3 12:2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美不胜收
2021-8-3 12:22:59 8913 0 看楼主
拜谒列宁

宋智








关于列宁,我是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知道他的。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的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列宁与哨兵》、《蜜蜂引路》等关于列宁的故事。长大后,看了《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电影和资料后,我对列宁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列宁在我的心中一直是伟大的,对他崇仰有加。
实在的,想去俄罗斯旅游,主要目的就是想到红场看看列宁。因此,去之前,我反复核实列宁墓开放的时间,防止出现偏差。2015年9月7日晚上当地时间7点,我们顺利抵达莫斯科。9月8日一大早,导游就带我们去参观红场,直到这时,我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来。
参观列宁墓,首先要通过安检。当我们来到红场北面入口时,队伍已经排得很长。安检的速度很慢,检查得很细,我们耐心地在那里排队等待,慢慢前行。当轮到我时,我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很快顺利通过。
列宁墓位于红场西侧,由红色花岗石和黑色长石建成。1994年,列宁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在列宁墓的周围设有很多岗哨。参观的人必须按照规定的线路行走,中途不准拍照,不得停留,不准大声喧哗,稍有违规,哨兵便吹哨提醒。我小心翼翼地跟在别人后面,恭恭敬敬地来到列宁墓前。
列宁墓一半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由黑、红两色花岗岩建成。其外形底部是稳重的石基座,然后是台阶,向上逐级收小。其上是通往检阅台石级的平座;再往上是五级不同高度的台阶和由36根柱子组成的柱廊;顶部是两级阶梯状的平顶,这里是检阅平台,全民节日时在此检阅游行队伍和武装部队。
列宁墓室入口朝东,沿黑色大理石台阶而下,转弯即进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厅。大厅四周环镶红砖,墙壁用花岗岩雕刻,列宁的水晶棺就安放在中间。
石室灯光朦胧,宁静而神秘,室内所有的光线都是从水晶棺里扩散出来的。而水晶棺内的光线也不亮,好像深夜里室内的灯光,柔和地照耀着仰面躺卧、神情如睡的列宁。这光线只有在穿透水晶棺时,在水晶板材的边沿的锐角处折射一条条极亮的细线。
列宁的遗体安详地仰卧在铺有红色党旗和国旗的水晶棺里。他身穿黄色上衣,胸前佩戴一枚红旗勋章。列宁身高只有1.62米,但躺在那里却不显矮小。他脸上的神气自然而平和,那种安睡般松弛的状态非常逼真,没有死去之后的感觉,而是像活着而熟睡着的那样。他的左手习惯般地微微握着,右手似是不觉地松开,这两只手摆在黑色带红边缎面的被盖上,十分生动,而且与他脸上的表情和谐一致。
悼念厅里非常安静。人们用深情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他,然后默默地离开。在列宁的遗体前,我按照中国的礼仪,深深地鞠了三个躬,然后缓缓地围着水晶棺转了一圈,向久仰的列宁告别。
走出列宁墓,我的脑海里仍然一直在想着列宁。
列宁是1924年1月21日去世的,终年54岁,比孙中山先生早一年辞世,到2015年我瞻仰他的遗容时已经离开我们91年。
91年的风云变幻,91年的时代变迁。大浪淘沙,风烟散尽,列宁仍然安详地躺在红场。
历史是试金石,是镜子,列宁依然活在人们心中,依然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尊重。
前苏联瓦解后,俄罗斯改换国旗,列宁格勒易名,无数列宁大型雕像被推倒,甚至还有人提出要把列宁墓搬出红场。而如今,俄罗斯人大约已从狂热转变为冷静。不久前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许多俄罗斯人认为,列宁仍是创建苏联的革命先驱,是俄国20世纪的第一位风云人物。
其实,任何人都不是完人,也不是圣人,包括影响世界和中国革命进程的导师。对他的功绩和过失应该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只有实事求是,人民才能接受,历史才能接受。
今天,在俄国、中国甚至全世界,人们之所以记住列宁,主要还是他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列宁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在俄国进行实践。他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俄国人民,经过三次革命特别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结束了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为解决帝国主义时代的三大矛盾找到了新的出路,开创了人类历史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发展的新纪元。
列宁不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也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列宁像马克思恩格斯一样,曾经密切关注中国社会的变动和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正如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不但唤醒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奋起,也激励和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思考自己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也与国际共产主义和列宁的支持和帮助密不可分。
我们应该感谢列宁,永远记住列宁。


作者简介:宋智,笔名智也,邳州市人,1949年11月生,大学毕业,退休前供职邳州市委、市政府机关。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会员。喜欢写作和旅游。曾在中央和省、市报刊发表通讯、散文、杂谈、报告文学、调查报告等500多篇,其中多篇获奖。出版散文集《东篱采菊》《远山近水》,和冯子礼先生合著出版《三国演义启示录》,荣获徐州市“五个一工程奖”。


免责声明:本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公众传播,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美不胜收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891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