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被誉为“神药”称有40种用法,你还真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也曾相识825 发表于 2022-2-17 08:5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也曾相识825
2022-2-17 08:57:54 5075 0 看楼主
近期在网络和微信平台上,一个关于“六味地黄丸你以为只是补肾? 看后震惊了,一定要告诉家人!”的帖子备受关注。除了大家熟知的作用外,其中还列举了六味地黄丸治眼病、脑出血后遗症、美容等数十种功效。在临床上,很多人还将其当成补药,长期服用。为此,小编认为有必要介绍六味地黄丸的用法,以免大家误用。









最初是儿科药

六味地黄丸最早是宋代儿科专家钱乙从《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调整而成。它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解颅”病,即婴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在当时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局限性。




最常用于补肾阴

临床应用中,中医发现六味地黄丸能滋阴补肾,用于肾阴虚,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昏、耳鸣、盗汗、潮热、手脚心热、牙齿松动、舌燥咽痛,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等。方中熟地黄甘柔补血、滋肾;山茱萸滋养肝肾、固肾气;山药健脾益胃,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同时,六味地黄丸配伍泽泻,能利湿泄浊,防熟地黄滋腻;牡丹皮能控制山茱萸的温涩;茯苓能帮助山药健运,这三种药称为“三泻”。因此,六味地黄丸以补为主,以泻为次,相得益彰。




  作用扩展至抗肿瘤、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经过现代研究,六味地黄丸的功效确实有了扩充。目前发现,该药具有抗肿瘤和抗细胞突变作用,能减轻和对抗化疗药的副作用;能降低血脂,对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慢性肾炎、糖尿病、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心性视网膜炎、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如果发现属于肾阴虚为主,也可遵医嘱配合用六味地黄丸。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作用虽然比较确切,但应在中医辨证后使用。其他流传的作用,可能仍在研究过程中,建议咨询医生,不要轻易使用。否则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加重病情。




  并非人人适宜,由于六味地黄丸组成药物以滋润为主,久服过服,易滞脾碍胃,脾胃失和则影响食欲;脾受湿困易致脾虚泄泻。因此,体内湿热的人不宜吃;脾胃弱的人不宜;阳虚的人更不要吃,反而越吃越虚,把肾气弄得越来越寒。服用六味地黄丸,不能自医自治,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情,决定用药、用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同剂型配不同人




  六味地黄丸现在的成药有很多剂型,比如小蜜丸、水丸、蜜丸、浓缩丸、颗粒剂、片剂、胶囊和口服液等。患者可根据年龄、体质等不同特点去选择。




  肾阴虚而虚热明显,宜用口服液、煎膏剂或颗粒剂、浓缩丸。




  肾阴虚而有糖尿病的患者,宜服用含糖量少或不含糖(包括蜂蜜)的水丸、浓缩丸、无糖颗粒、胶囊剂、口服液;老人和儿童,吞咽丸、片、胶囊之类固形药剂不便者,宜用浓缩丸、颗粒剂、口服液。有研究表明,胶囊、颗粒剂、口服液等新剂型的工艺稳定性较好,但样品化学成分数量和分布比例及含量低于传统丸剂。中医认为: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药之舒缓,而治之意也。做为一味滋补用药,往往需要长期使用,循序渐进,所以选择六味地黄丸,不应盲目迷信新的剂型。






浓缩六味地黄丸剂型更符合汤剂本意。它采用了水煎煮、浓缩、蒸馏、醇提相结合的办法,把各种药材中的有效成份进行充分的提取与浓缩,既保留了传统制造工艺,又使用了现代先进的超微粉碎、微波干燥等技术。综合来说,浓缩丸有以下的优点:




  (1)去粗取精,吸收好。只有充分吸收中药中的有效成份,中药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2)不含糖,更适合糖尿病患者或限糖患者使用,对他们来说更安全。




  (3)服用方便。传统的大蜜丸每次服用9克,口感也特别差,嘴里还容易留下药味;水丸、水蜜丸每次服用6克,放在手里一大把,需要分好几次才能吃下去,而浓缩丸每次服用8小粒如黄豆般大小的小药丸,服用方便,口感好,特别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




  (4)质量稳定。六味地黄浓缩丸经过各道工艺处理,质量稳定,保质期较长。




 如何鉴别真假?




  在以上三种丸剂中,目前应用得最多的便是浓缩丸,因此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那么如何鉴别真假六味地黄丸的浓缩丸呢?




  真的浓缩丸外观应该是圆整光亮,丸粒均一的;而假的浓缩丸药丸无光泽、大小不一,圆整度欠佳。嚼碎品尝真的浓缩丸,药味重,并有酸味(药材山茱萸的酸味);而伪劣产品尝起来药味很淡,没有酸味(说明没有山茱萸)或无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也曾相识825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507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