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荐书 | 贾传军:用三十年时光和数万张图片续写大运河伟大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陲盾干 发表于 2022-5-15 09:17: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陲盾干
2022-5-15 09:17:58 20590 0 看楼主


《我的运河》

作者:贾传军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内容简介

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4月14日启动,至4月28日实现全线通水,这是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今天,“荐书”栏目推出贾传军的图文书《我的运河》。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旁,工作在运河上,贾传军每天都在坚持拍摄大运河,“看到运河每天的发展变化太大,原本想只是记录一下,没想到有些照片已经成为运河发展的珍贵资料。”如今,贾传军把他通过30多年的拍摄与探索所积攒了数万张图片精选出来,结集付梓,制作了《我的运河》。这样的运河影像再现了对历史的回忆和提问,令观者感受运河的历史兴衰与文化积淀。



京杭大运河中运河邳州段,当地孩子用手机拍摄船队。



地笼,是一种大鱼小虾直接通吃的捕鱼工具。使用地笼要具有非常的隐蔽性,只要放进水里就可以不用管了,做好标记,什么时候来取都行。这种地笼对鱼类生长危害极大,目前已经被禁止使用。



落日溶金。庞大的单机船和小划板同时出现在万丈霞光里,这是大运河上和谐而精美的画面。

他的运河马宏杰

我曾经走过两次运河,最近一次是在去年的11月,也就是这个时候,我遇到了贾传军。当看到了他拍摄的大量运河图片,顿时把我淹没在他对运河深厚的感情里。传军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边。小时候运河上尽是千帆争流,从村子里望向运河,先看到是木船上那高高的桅杆,先听到的是船工的行船号子声,再走上一里地才能看到运河里的船只。那时候的运河,承载着中国南北人们的衣食住行。是的,这条1800公里长的大运河千百年来一直哺育着中国南北运河两岸的城市和民族,并且见证着沿河城市的变迁和人的宿命。传军的姑奶奶嫁给了船工,每次出航回来都给他带回来从来没有吃过的江南糖食和点心,每逢节假日的时候,姑奶奶穿的是江南的绫罗绸缎,而他们这里的人穿的却是棉布衣裳。在传军看来,姑奶奶有着一身故事,一身疑问,一身好奇,这些都来自这条神秘的运河。于是,他就像马可波罗一样在运河上寻找着各种答案。上世纪80年代,从部队复员的贾传军被分配到运河邳州刘山船闸工作,那时候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运河上的运力发达,很多年轻人都从事船运工作,面对运河有着众多河流的汇聚,让他们这些新人并不知道船该走那条水道才能到自己的目的地,于是,他们经常在过船闸处问路,这让传军萌发了走一趟运河的念头,这样我不就是运河通了吗,船主再问路也难不到我。于是,他带着相机,骑着自行车沿着运河走,这一走就是反复几年不停。京杭大运河及支河河道有多少个船闸,二级、三级航道宽度、深度,及大运河船型,船队限长420米、单机船限长68米,特殊船型的限靠、限放等,这些他都了如指掌。他把自己对运河所有的疑问都努力找到答案,来满足他从孩提时代的各种疑问和好奇,用相机记录并讲述运河的故事。在古老的运河上,一只只装满煤炭的船只,鼓鼓囊囊载满船身,蜿蜒长达400米,如水上列车的大小船,首尾相衔,沿着运河逆流北上或者顺水南下;岸上的田地里,人们忙着耕种和收获地里的庄稼;大如碗口的河蚌和渔家刚从运河里打到的大鱼成为抢手的佳肴美味,这些都是运河给人们的赏赐,且毫不吝啬;那时候,也会有丧船由南而上往北,这是把去世的亲人送回北方的家乡,船家在船头搭建一个灵棚,亡人就放在前面,对这样的船只,船闸都给予优先放行,让亡灵尽早回家。这些运河的生活都成为传军拍摄影像,在他的影像里,我们可以看到运河边生活的人朴实自然,他的拍摄也是那么平静,他从不干扰镜头前的被摄者,且完全溶入其中,他把依靠大运河生活的人作为真正的主角,把运河作为人文背景,使得这一条古老的河鲜活了起来。他的纪实影像既有拍摄行为,也有故事叙述,不缺艺术和文化的思考,让运河的历史有了再现的可能——那些穿梭在水上捕渔的船只、在运河边种植和收获的众生、再现了历史的回忆和提问,我们的先祖也是这样的生活吧?传军在用摄影讲述着在这条大河上发生的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种种故事,传递着人物与运河之间的依恋与情怀。他的运河影像让回忆愈加有了更清晰的轮廓,他用相机重构运河之前碎片化了的纪实文学和摄影美学概论,这些影像构成了比较性、艺术性的提问:市井烟火气息的纪实影像和大美艺术影像,谁更有留存的价值空间和生命力。传军还收集留存了很多历史照片。那些100年前的老照片让人恍然大悟,呃!运河的演变原来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在运河空间思考上进行无限的延伸。光阴消逝,时间推移,大运河现在依然承载着中国重要的南北货物运输,仅苏北运河施桥船闸每天双向货物通过量约100万吨,同时,运河还为南水北调、两岸的灌溉起着重要的作用。传军说:“我们太依赖大运河了,她养活了两岸的民众,离不开运河。”我想,对运河的特殊感情早已刻在两岸的文化中深入人们的骨髓,由此产生的运河作品不胜枚举,这是因为大运河的存在使人对远方的畅想依然不止,远行的不止身体,更多的是思想和文化的行走,只要大运河在,运河边有人生活,运河就有各类作品不断出现。当今,运河依然在构建着它的故事,可是,像传军这样用相机写故事的人又有多少呢?(本文有删节)

内页欣赏

















/

贾传军简介

/

江苏邳州市人,中共党员,1981 年 10 月入伍,1985年参加云南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荣立三等功,现为中国摄影家著作权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士,江苏省 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江苏网、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特约摄影师,江苏省徐州市摄影 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文旅摄影协会会员、邳州市摄影家协 会会员,多幅大运河题材摄影作品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2018年9月《京杭大运河 - 中运河》入展中国平遥第十八届国际摄影大展个展,《运河上的灯塔(组)》入 展庆祝建国70周年“千年大运河美好新家园”在杭州、北京、 镇江、常州等地展出,受到中外观者的高度关注,作者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旁、工作在运河上,对这条古老文明的母亲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坚持拍摄运河的点点滴滴, 曾三次全程走完京杭大运河及浙东运河,行程万里之多拍摄万余幅运河题材照片,制作大运河美篇 100 多集分享给全国观众。

更多荐书

我和照相机的七十年 | 镜头里的奥林匹克 | 中国浙江摄影家文献 | 与摄影之美同行 | 浙江当代摄影艺术 | 大河通途水安澜 | 中国匠人 | “中国河北摄影家文献” | 一个人的摄影史 | 王琦:行摄埃塞 | 时间之间 | 摄影美学 | 梁达明 | 中国园林与18世纪欧洲园林的中国风 | 玛丽·艾伦·马克《幕后》

?更多征集?
中国摄协“在线影展”征稿 | 影像中国俱乐部摄影月赛
5·31截稿 | “映像中国”主题摄影月赛征稿《致敬劳动者》
6·30截稿 | 佳能EOS绝美星空摄影作品征集6·30截稿 | 第十届“沣标杯”关爱残障公益摄影展7·31截稿 | “奋进武义·共同富裕”
8·1截稿 | 第十届“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

9·10截稿 | 2022“清风临·家国安”全国摄影大展
9·20截稿 |  中国·张家界第二届世界遗产摄影大展
11·30截稿 | 2022“韵味水乡泽国”全国摄影大展




阅读原文、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陲盾干 当前离线
初级会员

查看:2059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