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长铭:“致全体教育者的公开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翊v殘 发表于 2018-11-21 14:2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翊v殘
2018-11-21 14:24:14 7861 20 看楼主

“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则曾引发教育圈轰动的金句,出自一位刚刚卸任的校长之口——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

现年61岁的刘长铭在2003年正式接任北京四中校长一职。在他卸任后,北京十三中原校长马景林将“接棒”第28任校长。

14年校长经历,30年从教经验,刘长铭留下的,除了对四中的付出,还有一封“致全体教育者的公开信”。信中,有写给校长的办理反思、有写给教师的课堂经验,还有写给家长的家教智慧......

致校长:

作为教育办理者,尤其是作为校长,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去开展教育探索,是一项重要的办理方法和艺术。关键是要调动教师的能动性

1

作为教育办理者,尤其是作为校长,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去诱发和鼓励教师思考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去开展教育探索,是一项重要的办理方法和艺术。

2

作为学校办理者尤其是校长,要做的就是为师生创造实践提供机会、支持和保障,营造鼓励探索、鼓励创造的学术氛围。

3

教师是创造的源泉和主体,但梳理和提升至关重要。这是校长的文化使命。

校长要有形而上的思维,善于将师生的智慧提炼凝固下来,使之成为学校的理念、财富和传统。这就是学校文化建设。

致教师:

什么是一堂好课?从听课和评教中总结好课的共性,我可以概括为“四有”: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

——刘长铭

好的课堂要做到“四有”

1、“有知识”

知识不是讲的越多就越好,要讲的精准、精炼、精彩。少则得,多则惑。怎样把握好这个度,取决于你对规律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知道学生的困惑在哪。

讲课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陈述,不是课本搬场,更不是讲标准答案。这样的课学生不欢迎,这样的教师也没有存在的价值。

有知识还不是好课的唯一指标。能不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是好课的重要特征。

2、有方法

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本身悟出方法。

思想是比方法更高一层的东西,是道,而非术。方法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可以说思想是可以移植应用到其他领域、触类旁通的方法,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遍及的方法。让学生本身悟出方法和思想是教育者更高超的技艺。

3、有生活

人类创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使生活更加美好和有意义,而不是为了考试和个人发展。仅仅把学知识与考试挂钩是一种价值迷失。

所以我们在讲课时,除了要关注考试外,还要广泛联系与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和人类职业活动,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理解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价值引领而非考试导向的知识教育,会使学生获得主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热情。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了解知识在改变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运用知识来创造和改变世界的欲望和冲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这种价值引导的教学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胜过空洞的说教。

4、有境界

一节好课展现的不仅是教师的口才和处理教材的技巧,还有教师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我认为后者更为重要。

一个好的课堂,应当是充满正能量的课堂,是赋予了教育者的态度、精神、生命与价值不雅观的课堂,是充满了热情、激动、憧憬、情感激荡和心灵互动的课堂,是将精神和人格引向高尚的课堂。

给青年教师的四句箴言

1淡化得失心,关键是你更看重什么

人生没有绝对的得与失。得到未必是好事,失去未必是坏事,所以得失不必放在心上。你在这里失去,必会在别处得到。得与失是守恒的,关键是你更看重什么。

2、培养对教育的兴趣和激情

有兴趣就会有激情。兴趣和激情不是天生的。所以大家要培养本身对工作的兴趣和激情,这样你就可以从工作中享受到无穷的快乐与幸福。

有激情还有一个巨大好处——它会使你保持年轻,不论是心态还是外表。

3、年轻时认真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白做

人生是积累精华的过程,因为提取是为了积累。所以我和大家说,年轻时要认真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因为只有认真做的才是具有积累价值的财富。

4、 盲目攀比、过于暴躁只是自寻懊恼

有些东西,如名和利,得到固然好,没得到也未必不好;有人早得到,有人晚得到,有人没得到。

早得到未必就好,晚得到未必不好,即使没得到,也要心态安然安祥,多反思本身,不要怨天尤人,这样会气阻伤身,不利健康。

致家长:

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极力维护学校和老师——不是假惺惺的做戏(因为孩子都能察觉出来),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凡是家长不与学校老师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

1、理解老师,冷静处理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本身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

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我认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

当孩子没有受到特殊关注而产生失落感时,家长应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做好“补台”的工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暗暗地与老师进行沟通。

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情绪上流露出对学校老师的不满,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一通牢骚,使孩子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了成见,那后果是不胜想象的。

2、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

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

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极力维护学校和老师——不是假惺惺的做戏(因为孩子都能察觉出来),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3、教育需要耐心

暴躁和揠苗助长可能会收到眼前的、显现的效果,但是在孩子精神上会造成什么缺陷(很多事例说明缺陷是存在的),很可能要等神经科学发展很多年以后才能知道。

所以,我更欣赏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

给家长的“八句箴言”

1.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认为上名校才是决定一生。

2.永远要保持沟通,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3.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与家长有关,不了解孩子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4.别把本身的梦想附加给孩子的未来。

5.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无论我们怎样对人进行分类统计必然是正态分布的,我们所谓的最成功的人必然是很少数的。绝大多数是平常的。其实我们今天看到大量的人是普通人,但是他们生活很乐不雅观、很幸福。

6.如何与孩子沟通应该被当作一门艺术。沟通我们应该选择一种方式,选择一种场合,选择一种心境,选择一种时机。

7.宽容对待孩子,做到“眼里能够揉进沙”。我认为,现大绝大多数家长缺少这样一种教育艺术。

8.夫妻关系才是第一位。

网上有一篇我写的文章,文章的不雅观点是,千万不要把孩子看的比你的生活伴侣更加重要。在我看来,夫妻关系是第一重要,正因为有了安稳的夫妻关系,才有了安稳的家庭,有了安稳的家庭,孩子才会有一个正常、良好的成长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澈寂的依芸 发表于 2018-11-21 14:36:28 | 只看该作者
21#
澈寂的依芸
2018-11-21 14:36:28 看楼主
家长为配合学校站岗执勤的活都帮学校做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aishangni3628 发表于 2018-11-21 14:35:51 | 只看该作者
20#
aishangni3628
2018-11-21 14:35:51 看楼主
办理学校 对待教师 如办理学生成绩一般对待 是不成取的 分层办理学生 再以同样的方式分层办理教师 当教师如学生一般对待 更是不成取 学生和教师的知识层次大多是不在一个层面 教师需要养活本身且养家 办理层必需考虑安妥且搞明白清楚 学生由家长负责物质口粮 教师只负责输入精神财富 学生的吃穿住家业是属于私有财富 教师等着上级财政拨款 财务发放 不成能对于学生家长发号施令 让其上缴款项 除非是家长自愿的行为 办理不能在学生和教师间形造成对立 说好听一点办理就是办事于教师群体 指导教师工作 形成了问题和矛盾 办理层要能解决问题 分配收入要表现多劳多得 扣压钱款也有事先告知义务 事后说明只能说是办理层的不公开不透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dannydeng 发表于 2018-11-21 14:34:53 | 只看该作者
19#
dannydeng
2018-11-21 14:34:53 看楼主
写的挺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cultyu 发表于 2018-11-21 14:34:20 | 只看该作者
18#
cultyu
2018-11-21 14:34:20 看楼主
长的好看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Unw 发表于 2018-11-21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17#
Unw
2018-11-21 14:34:00 看楼主
优秀教育家,优秀校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晓睿 发表于 2018-11-21 14:33:32 | 只看该作者
16#
晓睿
2018-11-21 14:33:32 看楼主
教育是全方位的综合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所以,我们不能简简单单的把责任推到教师或家长身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kytt 发表于 2018-11-21 14:32:48 | 只看该作者
15#
kytt
2018-11-21 14:32:48 看楼主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欲念扰乱思想 发表于 2018-11-21 14:32:14 | 只看该作者
14#
欲念扰乱思想
2018-11-21 14:32:14 看楼主
问一年级的外孙上课有没有举手发言,外孙说我举了好多次,老师都不叫我,我说那可能因为你坐的比力靠边,老师没发现[捂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8000 发表于 2018-11-21 14:31:51 | 只看该作者
13#
8000
2018-11-21 14:31:51 看楼主
我认为教师要有本身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把深奥问题浅显化的智慧与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翊v殘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7861 | 回复:2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