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作笔谈:提炼语言精髓 升华诗意美感——浅谈诗的语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美不胜收 发表于 2021-8-31 13:2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美不胜收
2021-8-31 13:20:10 8830 3 看楼主
提炼语言精髓 升华诗意美感

——浅谈诗的语言

周 波








写诗,要在短小篇幅里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尤其要求有精美的语言,尤其是语言的艺术。
高尔基说:“文学的根本材料,是语言——是给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思想等以形态的语言,文学是借语言来作雕型描写的艺术。”诗,不论长诗和短诗,叙事诗或抒情诗,也都是由语言的材料构成的。
语言是诗人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又是沟通诗人和读者思想感情的媒介。看绘画和听音乐,是通过视觉、听觉感受作品的形象和内容,那么,读诗则要通过语言中介,去领悟作品中表现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杜牧的《山行》为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千百年来为人们传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言优美。全诗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却为我们绘制了一幅色泽浓艳的秋景图。诗人坐车在山路上行走,看到远处山中有条弯曲的石径向上盘旋,山上有白云掩映,白云中隐约地可看见农舍;近处是一片枫树林,秋天的枫叶红得娇艳,就像二月的鲜花一样。不仅自然景色美丽,连停车看景的诗人自己也进入画面,成为整个图画的一部分。
什么样的语言才是好的语言?就写诗来说,好的语言应该是把生活语言进行加工改造的文学语言,这种语言应该具有准确、精炼、生动、形象的特点。
既然诗对语言的要求特别高、特别严格,那么,诗人(写诗者)就非努力学习研究语言不可。如何学习?学习什么?毛主席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就指出: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要利用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以曹操《观沧海》为例。曹操写他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时看到的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沧海简直囊括宇宙,连天上的日月星辰都像是运行于其中。如果不是行万里路,胸怀博大,这样宏大的景象能见到吗?这样囊括宇宙的语言能产生出来吗?
从曹操的《观沧海》,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对于诗人(写诗者)来说,广泛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生活是最重要的;即便从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角度考虑,也必须把生活放在第一位,而不可划地为牢,仅仅局限在语言本身打圈子。


免责声明:本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公众传播,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起啥用户名 发表于 2021-8-31 13:23:12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起啥用户名
2021-8-31 13:23:12 看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一起发财 发表于 2021-8-31 13:21:19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一起发财
2021-8-31 13:21:19 看楼主
精准语言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当然语言再精准,它也要找好它所对应的语境。现代诗歌是立体语境下的精准,否则你的作品就是散文或杂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wujianjun 发表于 2021-8-31 13:20:52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wujianjun
2021-8-31 13:20:52 看楼主
诗的语言就是音韵体系模式,是用什么汉语音韵体系模式的问题,而不是什么简单的韵部和纸面平仄的问题,过去的古汉诗是要吟诵的,才要那些声韵特征来构建各种声韵调在诗的配合,所以,要吟的诗和用来阅读的诗是绝不同的,这一个首先要确定,才有以后更多的有关诗的研究和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美不胜收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8830 | 回复:3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