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龙蜥社区低调地宣布了将龙蜥操作系统(Anolis OS)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作为一个密切关注操作系统与 Linux 生态的开源爱好者,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兴趣。
操作系统作为一个投入庞大而又极其重要的项目,很多操作系统项目都是仰赖于某些开源企业或大型 IT 公司的支持而运作的。我似乎从未注意到哪一个成熟的操作系统或 Linux 发行版被捐赠给开源基金会,或自行组建独立的开源基金会来管理。但如今,龙蜥这样一个已经成型的、在大量的产品环境中使用的成熟操作系统被捐赠给了中国的第一家开源基金会——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这着实令我惊讶。
我们前面提到过,龙蜥操作系统中凝聚了大量在服务器领域和云端的实践,在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总结了丰富的经验。甚至,这些实践总结形成的补丁要比已经推送到上游的 Linux 内核的补丁更丰富。当然,这不是说龙蜥不遵循“上游优先”的法则,而是 Linux 内核接受补丁的时间周期、对补丁的普适性评估都不同。因此,在龙蜥中,可以优先享受到更先进、更直接的改进支持。这些,对企业用户的价值是非常大的。
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无论是 Linux 内核,还是上层应用,英特尔大量地参与了开源,有着悠久的开源贡献历史。比如,为了让应用生态更好地适配新硬件,英特尔不但积极向内核提供相关的代码以发挥其最新的特性,让系统可以进一步的吃透芯片的性能,而且还亲自操刀开发维护了 Clear Linux 发行版,使其在最新硬件上的性能远超同侪。
在我看来,似乎英特尔并没有直接参与到龙蜥社区的必要,毕竟在它在上游的 Linux 内核的贡献,自然就会被龙蜥所接受,而无需直接在 Linux 发行版的层面进行贡献。
如前所述,Linux 内核作为全球最大的几个开源项目之一,其要处理的方方面面非常繁杂,其对内核的改进也是慎之又慎。因此,很多最新的 CPU 特性并不能第一时间抵达到客户的生产环境,对性能的极致发挥也需要经过多番论证和评估才能落地。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新的硬件特性和风险可控的一些实验特性,也需要及早抵达特定的用户群体,才能为更多的客户所服务。
龙蜥社区之中,除了英特尔,还有芯片 IP 领先厂商 Arm 的身影。作为一家全球性的知识产权公司,Arm 和英特尔的模式不同。Arm 不生产芯片,而是将芯片研发技术和能力授权给合作伙伴,由合作伙伴自行研发和制造芯片。
那么, Arm 公司为何要参与到龙蜥社区当中呢?
Arm 基础设施事业部全球副总裁邹挺解释了背后的原由。在过去 30 多年的生态系统耕耘中,软件生态一直是 Arm 生态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开源开放的操作系统是整个软件生态根基。Arm 的加入不仅可以带给龙蜥社区更完善的多架构支持,同时结合 Arm 生态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可以助力更多基于 Arm 技术的本土化创新孵化,尤其是在基础设施相关的软件应用领域。而相应的,龙蜥社区对于 Arm 架构的支持变得更完善,也可以促进 Arm 整个生态的蓬勃发展,无论是对于龙蜥社区,还是对于 Arm 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毋庸讳言,龙蜥自然是阿里云积累多年经验后牵头发起的,也在其中贡献了大量来自阿里云的云计算和大规模集群运维经验,但在马涛看来,这样的贡献是值得的。龙蜥的占有率、影响力扩大,其实是给了开发者和企业一个新的选择,这也是 Linux 的胜利。而对于阿里云而言,龙蜥的捐赠并不会影响到自身的业务,因为阿里云并不是一家以操作系统为商业收入为主的公司。反倒是广泛使用于阿里云平台上的基于龙蜥的 Alibaba Cloud Linux 可以获得更多来自龙蜥的用户,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用户。对于阿里云来说,这自然是一件值得认真去做的事。
“未来的投入只多不少!”
——龙蜥社区理事长、阿里云操作系统负责人 马涛
龙蜥的捐赠原本让我有一些担忧,阿里云作为项目的最初发起方之一,会不会因为项目的捐赠而放手不管?马涛则给了我明确的答案:“未来的投入只多不少!”对于这种企业级的操作系统,用户对其可支持的年限很在意,因为用户的应用、服务和产品是基于其基础的操作系统而架构的。如果底层操作系统的支持不再持续,上层的建筑自然摇摇欲坠。对于龙蜥的长期支持,马涛代表龙蜥社区、也代表作为核心理事单位的阿里云表态,龙蜥的 LTS 版本会得到长达十年的服务支持——这不仅仅是对龙蜥客户的承诺,也是对运行在阿里云平台上广泛的龙蜥操作系统和 Alibaba Cloud Linux 的用户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