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海拾贝:浅谈散文写作的语言功力(作者 周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标准好人真的
2022-1-30 14:50:44 9479 0 看楼主


  

   最近一段时间,微信群陆续发表李修运、谭丰华、马淑宝三位同志的一些散文新作,让读者耳目一新,使文坛充满活力。此前,我曾就三位的作品的选题、思辨、知识含量问题谈过一些浅见。近几天,我又重新翻阅一下他们的作品,感到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亦庄亦谐的语言功力,很引人入胜。

   散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千姿百态,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怒哀乐。作者可以探究其中的奥妙,作品可以表现其中的情致,但不能简单的克隆生活,抑或以主观意志代替生活的真谛。散文只有解破生活实体,从中汲取生活的营养,剔除浸染生活的病毒,才能言近旨远,格调高雅,才能远离“心灵鸡汤”式的低俗。在此方面,三位同志靠扎实的语言功底来征服读者的心灵。

    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寓亦庄亦谐中,既讴歌人性的真善美,又鞭挞人性的假丑恶;既还原生活本真,又剔除生活渣滓,使其契合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篇作品有了生命力,有了读者群。如李修运的《亲爱的叫油子》、《熊孩子、甩该子、缺德冒烟的唚孩子》等,作者娴熟驾驭文字的功力得到了淋漓酣畅的显示。

   谭丰华、马淑宝二位同志语言的清新脱俗,也让读者耐人寻味。如谭丰华的《远处,有一个村庄》、马淑宝的《回忆父亲的三白西瓜瓜园》等,没有颐指气使的说教,没有假迷三道的做作,而是用活泼诙谐的语言,形象地还原生活实景,理性解读世间百态。

   语言是建构文学殿堂的原始材料,是文学魔方的方块。他们三位还有一个最令人信服特点,就是很善于运用方言。邳州方言很有特色,他们的作品经常涉猎邳州方言,也为他们的作品増色不少。方言作为地域文明的土壤,背后蕴含着多样性的文化精髓,成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独具特色的创作元素和表现手法。正是方言土语的交融汇聚,才使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璀璨夺目。他们三位的创作经历,较好印证了语言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命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标准好人真的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947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