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式教育:孩子,要听话!读大学才有出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CAOZF 发表于 2018-10-30 09:4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CAOZF
2018-10-30 09:43:20 4816 1 看楼主
前段时间,一份《衡水中学2018级新生报到须知》火爆全网,作为考试状元的超级高产工厂(请允许我这么gang),这份长达1700多字的入学须知简直惊掉了我的下巴,大到新生报到流程,小到别针挂钩等生活用品……无一疏漏。

衡水中学2018级新生报道须知
一、报到准备:
1、新生须持报到证和准考证,于8月23日上午8:00--9:30到北门甬路两侧报到。报到时请将准考证、报到证交班主任处。11:00进班由班主任组织班会,12:00吃午饭。逾期不报到且未说明原因者,按有关规定,取消入学资格。
2、团员要带入团志愿书及团员证。
3、报到时将《做负责任的家长》、《做负责任的中学生》读后感各一篇交班主任。
4、报到前请家长带孩子到县级以上病院进行体检,全面了解孩子身体情况,报到时签订是否参加军训及正常体育活动(如跑操等)的安全协议。
5、报到后到本班教室领取生活用品、床上用品,然后回宿舍整理内务,学生入住宿舍以宿舍门上张贴的铺位表为准,不要私自更换。(因宿舍内都安装了空调,请家长不要带凉席。不允许携带样被、叠被器等,由于宿舍空间有限,家长离校时请带走各类皮箱、整理箱等),11:00学生到教室集合,家长离校。学生12:30前进入宿舍楼准备午休,12:43躺好准备休息,12:45进入午休状态,13:45起床整理内务,14:05到教室集合,由班主任安排。
6、学生可带饭勺,不需带其它餐具;不需要携带脸盆、牙膏、牙刷、毛巾等生活用品,由学校统一发放;不需要携带被罩、床单、枕巾、床垫,需自备被子、褥子、枕头(不宜过大、过长,不超过被子叠起后的长度,大枕头不利于学生整理内务)。
7、入学时及在校学习期间不要携带现金,学校不流通现金,用餐及购物均使用一卡通(餐卡)。学生使用统一办理的工商银行卡可将钱转存入餐卡(学校备有自助转存机,可以随时实现银行卡到餐卡的转存)。开学报到时请携带餐卡(校内超市、书店、医务室均可消费),自行购买电话卡。
温馨提示:学生家长送孩子到宿舍,用宿舍里的电话给本身的手机打一个电话,记住孩子宿舍的电话号码。用201打电话不消插卡,按照201卡上的提示步骤操作即可。
8、其他物品:
(1)夏凉被或毛巾被(开学一个月天气还热)。
(2)吊蚊帐用的细绳,挂钩若干(下铺的学生挂蚊帐用粘钩,上铺屋顶有学校统一拉好的铁丝,把蚊帐用细绳固定在铁丝上即可。注意本身带的粘钩和细绳用白色的,不影响宿舍的美不雅观)。
(3)大号别针(可用于固定床单,非必备)、针线(非必备);女生要带个小垫子。
(4)学生宿舍床下有独立的铁皮柜子,请大家不要给孩子带行李箱、整理箱等,没有地方放置。
(5)学校统一发放橱柜锁一把,不需要自带。
(6)雨伞(建议备2把,宿舍、教室各放一把)。
(7)备用眼镜,尤其是生活比力随意度数又高的同学,有必要备用。
(8)手表(一般电子表即可)。
(9)钝头小剪刀、指甲刀。
(10)马克笔,晾衣架两三个,粘钩四五个(用于在铁皮柜子里挂毛巾或小衣物)。
(11)卡套(校园卡使用最频繁,建议准备挂绳与卡套)。
(12)擦桌布、卫生纸、湿巾、纸巾等(清理卫生使用),准备些旧报纸可以铺床或柜子。
(13)建议准备适量长尾夹,规格自1.5CM-4.0CM的若干,以便利各类试卷的整理。
(14)建议准备一些笔和笔芯、便签纸、胶带、胶棒、小记录本、荧光笔、订书机等。
(15)作业本等学校统一安排发放不需准备。
(16)药品:蚊不叮、驱蚊贴、花露水、风油精等;其它常用药品:创可贴、健胃消食片、藿香正气水、感冒清热颗粒、黄连素、胶布等(非必需品)。
注意:必然叮嘱孩子不随意用药,谨遵医嘱。
9、及时关注衡水中学网站有关高一新生的信息。
二、其他纪律要求:
1、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学生可携带下列保质期较长的食品:牛奶、饼干、苹果、梨、橘子、香蕉。未列入范围的一律不要带来。
2、学生不能带手机、游戏机、电子词典等电子产品,不能带刀具、棍棒、火种、漫画、小说、球类等物品入校。
3、学生不能穿拖鞋进校园和教室,短裤和裙子要在膝盖以下,不能留怪异发型,女生不化妆,不能佩戴首饰,建议开学前理成标准发型,建议女生不留长发,不能染、烫头发。
4、为了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学生在校期间,请家长不要探望或隔门送物,军训放假时间为9月1日,如有变化另行通知。
5、学生在校期间必需穿校服。
特别提醒: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请家长配合遵守以上纪律要求,不然一经发现按违纪处理。



附:男女生标准发型

很多人都在吐槽衡水的奇葩规定,比如,女生不成化妆,佩戴首饰,不成留长发,染烫发型;男女生短裤和裙子不能短于膝盖…....但这远远不是重点。

重点是什么?

中国的教育是通过磨灭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来达到驯化个体的目的,而这也是最失败的一种教育方式。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科学家专门研究猴子。他把猴子一次一只放进一个很大的笼子里,但是在每只猴子被放进去之前,都要剪掉一小段尾巴,要知道剪掉尾巴是很痛的,然而却没有一只猴子会反抗,他们只能忍受这种痛苦。




直到有一天,一只猴子被科学家放进笼子时没有被剪掉尾巴,随后科学家又扔进笼子一把剪刀。
先进来的猴子们沸腾了,它们都注视着这只后来的猴子,终于它们七手八脚的按住了这只猴子,用剪刀剪掉了这只猴子的一段尾巴,然后在这只猴子的惨叫声中满意地散开了。
有没有感觉很不成思议?
这群猴子的第一反应不是思考为什么我们不一样,而是盲目排异,力求一致。
其实,中国教育就是阿谁科学家,试图把每一个学生都打磨成听话的个体,“听话”在中国是对人一个很高的评价。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中国教育的所有目的似乎就是两个字:听话,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最后如果还有本身的主见,简直算得上教育界的奇耻大辱。
而我们中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帮凶,就像一位学者的评论:
世俗的一个个规矩仿佛一个个铡刀,左铡一下,右铡一下,把一个好好的人铡得灵性全无,而那些缺了尾巴的猴子仿佛忘记了当初的疼痛,正拿着铡刀嘶哑咧嘴地向与他们不同的所谓的异类走来。
我们都是被时代和教育塑造的病人,拼了命地在做这群被剪了尾巴的猴子,却不思考为什么要剪尾巴?
在youtube上有一个很火的视频,是哈佛大学计算机系大一新生John Fish的一天作息安排。




作为一个大一新生能有如此合理且清晰的日程安排,最起码在国内大学看来,是凤毛麟角的学生可以做得到的,很多文章都批评过现在的大学生,白日上课睡觉,晚上熬夜打游戏,这几乎已成为常态。
从来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考大学的准大学生们,经历了高中勤(ku)奋(bi)的学习生涯,踏入大学的自由之门,他们像是刚从牢狱中释放的囚犯,一边不知所措着,一边躺尸ing。

中国学生最擅长的是听话,最匮乏的是反抗。

姐姐的儿子本年7岁,准备上小学,孩子的奶奶在上学前千交代万嘱咐,去了学校你要表示积极些,要主动帮手其他小伴侣,要听话,多和老师沟通,要整理好本身的东西……然后,老师问,小伴侣们谁想当班长啊,你要积极举手。
孩子一脸懵懂地问:奶奶,我会听话的,我也会告诉老师我想当班长,可是,我有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当班长啊?
瞬间,奶奶哑口无言。




中国教育体制培养的都是应试机器人,他们只知道“是什么”与“做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中国的家长很辛苦,孩子还没出生,就得考虑学区房问题,想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孩子上学了,又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孩子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学习计划,报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
大包干的中国式家长以为为孩子付出越多的心血就是对孩子越好,非也,这种放弃对孩子独立人格培养的教育方式是在害孩子,没有一个人,会因为要对别人负责而对本身负责。
要知道,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都远远比不上孩子们的自觉自治来得有效。

所以,中国的家长和孩子既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也是应试教育的施虐者。
与中国教育比拟,为什么说西方教育是相对比力成功的呢?




西方教育的精髓是建立在培养独立人格基础上的,最简单来说,西方教育从来不会给学生规定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也从来不会限制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思考,老师们只提供课题思考的方法或者路径。而不是强行灌输某种不雅观点。
而中国大多数老师都在填鸭子喂死鱼,强行给学生灌输所谓的标准答案,记得小学的时候,有一道数学题,老师上课讲了一种解答方式,灵机一动,用另一种方式也解出来了,并且答案是对的。
迫切地想得到老师的必定,一激动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告诉老师,我有另一种解答思路,然而,老师很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说,不要标新立异,你们现在还不够资格。
从那以后,就对老师产生了一种距离感,不肯也不敢去接近老师。
在追逐分数的功利目标下,我们已经忘记了教育的初心是什么。

教育本应该是让本身更加了解本身,让个体更加认识社会,然而,现在教育却变成了圈钱的工具。
2012年有部纪录片《出路》赤裸裸地指出中国教育的失败,曾在全球70多个电视台播放,豆瓣评分高达9.1,甚至有人说,这是本身有生之年看过的最恐怖,最压抑的纪录片。
纪录片里有一个小姑娘,名叫王盼,母亲天生手指残缺,靠搬砖养家。




父亲轻微痴呆,目不识丁,只能零零散散地做些粗活。




全家人坚信,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就像王盼面对镜头说的,感觉上大学可以让父母过得更好。




然而,王盼并没有考上大学,一心希望改变苦日子现状的王盼一家因为是否要报名学费1万八的成人自考大学机构而激起了争执。
在王盼看来,大学就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她必需抓住,不然一辈子都只能过苦日子。
然而,中国的大学有多水?考上大学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吗?中国的大学生又有多少能力可以支撑得起梦想?
纪录片里的另一个男生——万超,考上了一所民办三本院校,可是,他从来没想过,离开象牙塔之后,等待他的是一个多么残酷的社会。




因为不是名校毕业,本身在学期间也混迹了四年碌碌无为,找工作并不是一件易事。
经受了无数打击之后,他终于找到一家清算公司愿意聘用他,然而入职没几天,万超就被辞退了,原因是,Excel技术不外关。
失望至极的万超为了保留,必需得重振信心继续踏上找工作的征途,只可可惜,直到纪录片结束,他也没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不雅观看完纪录片,脑子里一直回想着一个问题:
考上大学就有出路了吗?
恐怕,答案是否定的。
《出路》这部纪录片的导演陈为军曾说过,
如果一个人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却还是不能改变命运,是否就该抬起头看看,是不是我们所处的系统出了什么问题?
然而,距今已经过去6年了,一切如故。
著名教育学者钱志龙博士在一个公益讲座《熊掌与鱼,略带偏见的中西方教育比力》曾做过36张真实而犀利的中外教育差异对比图(本文只截取了部分对比图)



中国孩子是为父母而学习,西方孩子是为本身而学习。





中国教育是补短式教育,西方教育是扬长式教育。





在中国,努力学习的动力是改变命运跨越阶层,在西方,努力学习的动力仅仅因为,喜欢,热爱!





中国培养的人才特质是,服从,听从,跟从,西方培养的人才特质是,质疑,挑战,引领。
不是邯郸学步,也不是崇洋媚外,只是,单纯地看待这个问题。
因为爱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在中国,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城市乡村,无论贫穷富裕,人们对教育的坚持几乎到了极致。
可是,如果有一天,连教育都无法充当实现阶层流动的工具,这个社会还有出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saiye404035538 发表于 2018-10-30 09:43:52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saiye404035538
2018-10-30 09:43:52 看楼主
为什么我国创新型人才少,都是靠模仿,就是像衡中这样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CAOZF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816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