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随笔:给孩子一颗平等、尊重、庇护的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我最爱的你 发表于 2018-12-12 19:3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我最爱的你
2018-12-12 19:30:07 4472 0 看楼主
给孩子一颗平等、尊重、庇护的心

作者 :清雅





听了省基础教育处王春英科长的关于《美国早期教育机构中教师如何使用语言和行为给儿童以支持和引导》的讲座,特别是“美国教育机构给教师的十五条建议”对我震动很大,为何美国儿童面对教师可以侃侃而谈,而我们国家大多数的孩子面对老师说话战战兢兢,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是我们的孩子对教师有着敬畏的心态?还是由于我们平常的教育方式所致?讲座中王科长用生动的语言给我们诠释给老师的十五条建议,阿谁以“中小学生行为守则”作比力的例子让我不得不反思本身在日常工作中,我对老师们的要求不就是一个个不准……不准……不准……,在我对老师们的那一个个不准的背后,老师们又对孩子要求了多少的不准??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这样说过:“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必需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说我们教师不能总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经常与孩子做心理的互换,设身处境为孩子着想,经常站在孩子的位置上不雅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说白了,教育就是教师和孩子这两个情感实体交往的过程。如果教师对孩子说话总是一脸严肃,处处凌驾于孩子之上,自认为每句话都是“圣旨”,孩子必需服从,这种简单粗暴的、强制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





或许我们有时会听到孩子经常这样说:“XXX老师对我这么好,我喜欢他……”我想,孩子说的“这么好”实际上就是理解、尊重的别号吧。正因为这个老师理解、尊重了孩子,用本身的感情打动了他的心,才能使孩子喜欢他。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镜头一)教师在校园中行走时,突然一个迎面的孩子跑来,喊了一声“老师好”,这时,有的是面无表情的昂首向前,有的是敷衍的点点头,孩子的满腔热情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蔫蔫地走开了;(镜头二)早上幼儿园值班老师面带微笑站在园门口迎接小伴侣入园,她一边进行着晨检,一边接受着孩子们的问候,一声声的“老师好”让值班老师脸上挂满幸福和满意的微笑。此时一个孩子没向值班老师问好就大摇大摆走进了幼儿园,值班老师脸上看似有些不快,强微笑着问孩子:“XXX,你还没问老师好呢,要做懂礼貌的好孩子……”孩子的父母也是马上随和着说:“就是呀,快问老师好……”此镜头表面上看是值班教师在教育孩子要懂礼貌,然而教育的背后已经对这个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无形的伤害,遇到这种情况,为什么我们老师就不能主动上前问一声“XXX小伴侣早上好”?那种孩子慑于老师和父母的威严下说出的“老师好”又有何意义?

新课程的实施虽然使尊重、爱护、交流、平等这些现代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但“尊重孩子,师生平等”却成了我们教师的口头禅,又有几个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真心希望各位同行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深刻领会王科长的讲座精髓,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鞭策本身,给孩子一颗平等、尊重、庇护的心。

本文刊登在王春英科长的《我所经历的美国教育》一书中
<div class="pgc-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我最爱的你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47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