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保障优先重点发展——我市教育改革系列之民族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373121561 发表于 2018-12-13 13:1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373121561
2018-12-13 13:16:44 4246 0 看楼主


蒙古族学校附属幼儿园幼儿朗诵诗歌《我的母语》





学生在大课间表演筷子舞。





学生在大课间展示篮球操。
乌海地区蒙古族人口虽然稀少,但是从国家、自治区到我市都十分重视民族教育,本着“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的原则,各级政府从政策、财力、物力、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十二五”期间,我市建立起从幼儿园到高中蒙语授课15年一贯制的民族教育体系。




从小到大 由弱变强
乌海的民族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老石旦煤矿开办1所家庭蒙古族小学,收学生10余名。次年,市民族中学成立。随后,海南区设立蒙古族小学,接收了老石旦家庭蒙古族小学。乌达区也开办了一所民族小学,由于生源不足,并入市民族中学。2003年,市民族中学接收了海南区蒙古族小学,并改为从小学至高中以蒙语授课为主、汉语授课为辅的全日制民族中学,实行封闭式寄宿制办理。2006年,学校更名为市蒙古族中学。
我市民族教育创办初期,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由于乌海地区蒙古族人口稀少且散居,生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民族教育刚刚起步,缺少纯蒙语授课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市按照“优先重点”政策,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在民族学校就读的蒙古族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享受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四免一补”政策。 2009年,市蒙古族中学上划市级办理,理顺了民族教育办学办理体制,成立了民族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设立每年50万元民族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并积极争取自治区民族教育经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经过多年发展,独具民族特色的市蒙古族中学校园环境优美,除了教学办公楼、综合生活楼、综合实验楼、附属幼儿园,还建有30个功能室和标准跑道的塑胶运动场。学校有25个教学班级,在校幼儿和学生共442人。学校重视办学特色,分蒙语授课部和汉语授课部,形成了“蒙语授课一条龙,汉语授课初中部”的格局,其中蒙语授课班加授汉语、英语,强化“三语”教学。任课教师兼通蒙汉两种语言文字,师资合格率高于普通学校。学校实行的“小班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中考、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
学校先后组建了多个特长班,开设小学蒙语书法、初中蒙古族民俗等校本课程;“十一五”期间,突出民族特色教育,成立了民族舞蹈队、马头琴演奏队、民族礼仪队等,积极参与市里举行的大型活动,学生在全市举办的运动会和中小学文艺汇演中取得优异成绩。
市蒙古族中学的教师和学生由蒙、汉两个民族组成,因此,学校把民族团结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提出一系列标语,增强教职员工的团结意识,如“不分蒙汉,不分地域,同为蒙中人就要一家亲、同在一个院就是有缘分”“不要把工作问题上升到民族问题”等等。学校把每年的9月定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榜样班集体、榜样教师和榜样学生表彰等活动。学校有意识地给蒙、汉师生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市蒙古族中学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不管是蒙族还是汉族,只要一人有困难,全体教师不遗余力地去帮手。
学校还建起了乌海市蒙古语书画摄影和蒙古语免费学习基地;面向社会开办了免费蒙古文书法、篆刻培训班;增设了民族习俗礼仪文化课;建起了蒙元文化基地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开展蒙古族文化活动,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获“自治区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




回顾艰苦岁月 展望美好未来
市蒙古族中学副校长王素芝1991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市民族中学(后更名为市蒙古族中学),地址在现在的市五中。她介绍,教室是低矮的平房,除校园主道硬化外,其余全是沙滩。学校分蒙班、汉班,蒙班学生也是汉语授课,加授蒙语,她任初一蒙班班主任,班里只有8名蒙古族学生,她同时还担任初中三个年级四个班的政治课。1996年学校搬迁到新校址,当时只盖起一栋教学楼,校园全是沙滩。次年,白道尔基任校长,开始在初一和高一招收蒙语授课学生,招来的学生全部住校。学校条件很艰苦,既没有宿舍,也没有食堂,只能在教室里搭床,用一辆废旧公共汽车经过改造做厨房,全体教师亲自动手给学生腌酸菜。2003年学校开始招收蒙授小学生,可生源一直不好,每班只有几名学生。直到2012年学校开办蒙古族学校附属幼儿园,当年就有50多名蒙古族幼儿入园,为小学生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小学1至4年级每个班都有20多名蒙古族学生,学校的蒙古族幼儿和学生共有近300人,且多数在本地居住。
王素芝任教已有27年之久,亲自见证了我市民族教育的发展,她感慨地说:“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民族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去年,学校承办了自治区蒙古语初中班主任培训;全市举办中小学美育现场会,学校成为不雅观摩点;本年全国‘牵手未来 · 骨干引领者培训班’的领导和辅导员老师们来学校不雅观摩,充分说明蒙古族中学已形成特色,逐渐博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对于学校今后的发展,新任校长亮梅表示,学校将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线,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教师发展,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亮梅说:“作为全市唯一一所蒙古族学校,以提高民族语言文字的教育教学,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为己任,办妥附属幼儿园,发展民族学前教育,满足蒙古族群众幼儿教育需求,从小强化民族语言培养,打好中小学生源基础;促进师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把孩子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学校打造成培养民族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办人民满意的民族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373121561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24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