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孩子的教育,请以平常心处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怪兽 发表于 2018-12-14 17:3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小怪兽
2018-12-14 17:30:07 4173 0 看楼主
我们都喜欢把孩子们比作是一株株小树苗,希望他们茁壮成长,教育所做自然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功德无量的事情!但是这样的比方似乎有点把教育的好坏置身事外了。如果孩子们是树苗,教育是什么呢?就是它们保留的土壤、环境,是可以唤醒他们、护佑他们成长的一片土地。





孩子的天赋秉性有高有低、特质各有不同,就如同树苗的品类各有不同,杨柳杉榕榆可取之材不同;不雅观花的、不雅观叶的、品果的可用之能不同,要想他们物尽其能,物尽其用,所保留生长的土地环境也就各有不同,有的喜水而居,有的耐旱而长;有的花香四溢,有的百果飘香,怎么可以不分青红皂白乱种在一起呢?





不同的庄稼种子要播种到不同的土壤里,这是农民都懂的道理;不同的树木要栽植到不同的土地里,这是园艺师明白的事理;不同特质的孩子也要给与不同的教育,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却又在生活中把这个道理亲手抹掉了。





我们太急于把孩子包装成一个自认为优秀的孩子:希望他活波开朗,又希望他安静不调皮捣蛋;希望他学习成绩好,门门考满分,次次考第一,又不想学成书白痴;想让他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文能武,我们就用这样浮躁的心做土壤,当环境,和孩子的成长走上了岔路。

有人说“好的孩子教不坏,坏的孩子教不好”,我有一千个例子来赞成,也有一万个理由来否定,甚至可以争论很长、很长时间。但是对于教育自家的孩子,你可以选择的机会和时间并没有那么多!





“人之初,性本善”。中小学的教育并不在于让孩子读了几本课本书籍,背了几首诗词古文,写了几笔日记文章,真正的作用,是在于能唤醒孩子内心成长、主动向上的巴望,找到他们内在的潜能,打小给他们一个好的人格品质,这些才是教育最基础、最需要做的。

人生下来,没有人的抱负是做一个混混的,即使后来混得很惨也是违背了本身的初心的。就像孔乙己的结局,并非他所愿。成为栋梁和成为混混,全在我们平时的一念之间,一念善,吉神伴之;一念恶,厉鬼随之。对待孩子,保持一颗安然安祥的心尤为重要。如何做,着实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小怪兽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17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